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丽华心语
丽华心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62,186
  • 关注人气:4,0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一首诗嫁给悲鸿又用一生去守护

(2017-07-14 10:29:02)
标签:

徐悲鸿

廖静文

分类: 历史风云

因一首诗嫁给悲鸿又用一生去守护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这是徐悲鸿晚年写给她最爱的一个女人廖静文的诗,因为这首诗,让廖静文决定放弃学业嫁给了徐悲鸿。这是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廖静文和徐悲鸿在一起生活了仅仅7年多的时间,感情却十分深厚。徐悲鸿曾不止一次地说:“我真正找到了我所爱的人,除了你没有人会对我有这样的爱情,我要把我最珍爱的东西都送给你。”因此,徐悲鸿在许多作品里都写下了“静文爱妻保存”。而她又把他们这种“小爱”转变成“民族文化大爱”,她又用一生去守护延续徐悲鸿艺术生命。

 

因一首诗嫁给悲鸿又用一生去守护



廖静文她高中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去耒阳考大学错过了时间,当时就剩下一个国立商学院在招生,就陪一起去的一个同学参加了考试。发榜后,她考了第一名,但她因对学商不感兴趣,后来在桂林的文工团应聘成为了一名团员。

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重庆的中国美术学院在桂林招考图书管理员,于是她就去参加考试了。考试的时候,一位面容严肃、头发斑白的长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谈个人在过去和今后的追求,这位长者就是徐悲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但是,从此与徐悲鸿结下不解之缘。

年长28岁的徐悲鸿与廖静文于1943年订婚,1946年结婚。仅仅相濡以沫七个年头就与悲鸿阴阳两隔,那时廖静文只有30岁,对于命运的艰辛,廖静文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是中国如此杰出的一个人物,遇见他陪伴他、为他生下两个孩子,这对平凡的我来说真是意外的幸运,尤其是每当我想起他生前那么钟情于我,都忍不住要流泪。

徐悲鸿逝世后,为了感谢党和国家对徐悲鸿的关怀,廖静文就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及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国家文化部,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廖静文讲“这个故居是个大院子,有二十多间房子。此前,悲鸿考虑到他的年纪比我大很多,若他比我死的早,我也能有个好的房子住,所以用我的名字买了这个大房子。捐的时候我把房契也交给国家了。”

 

因一首诗嫁给悲鸿又用一生去守护


 

当时不少好友劝她,儿女还小,应该考虑自己和孩子今后的生活问题。况且悲鸿在许多画里都写了爱妻静文的名字,应该为自己留下一部分。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中写到:“这些作品和藏品耗尽了悲鸿毕生的心血,凝聚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我能据为己有吗,不能,决不能!”

为了写好徐悲鸿传记,她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56年她利用学校的寒假之便到徐悲鸿的故乡江苏宜兴探访,祭扫公婆坟墓,会见许多亲友,搜集许多有关徐悲鸿的生平资料,还参观了宜兴县县城和许多村镇。

1957年,她完成大学学业,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并应聘到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在工作中继续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为撰写徐悲鸿传记文学做准备,并写出了初稿。在那个特殊年代几次被抄家,多年搜集的资料有的被毁,徐悲鸿的墓碑被砸碎,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973年周恩来总理派人看望她,并亲笔写信与她洽商恢复徐悲鸿纪念馆的有关事宜。1982年一座崭新的徐悲鸿纪念馆在北京新街口北大街53号矗立起来。她感动得泪如泉涌,无数往事一齐涌上心头。197610月在徐悲鸿墓碑得以修复,纪念馆得以重建的时刻,她执笔重撰徐悲鸿传记在1982年完稿。

1983年她撰写的26万字的长篇传记《徐悲鸿的一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和徐悲鸿夫人,她还积极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到高校讲授徐悲鸿的艺术和生活道路,并进行书画艺术创作。

家国恩情剪不断,是非真伪寸心知。廖静文说:人生是复杂的,不可能让所有人了解你,但怎样做人自己明白。这几十年,国家给了我许多荣誉,我很感谢。

 

因一首诗嫁给悲鸿又用一生去守护

廖静文在徐悲鸿去世以后的60多年,她把保护和收藏徐悲鸿留下的作品被看作是自己的生命,甚至比保护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倾注了她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使得徐悲鸿的作品能够很好地保存,徐悲鸿纪念馆得以几次重建,徐悲鸿的艺术能够发扬光大。从1957年后廖静文一直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直至去世。

廖静文是徐悲鸿的第二任妻子。徐悲鸿生命中有三个女人,在他去世后,都以不同方式纪念他。蒋碧薇写了《我与悲鸿》;廖静文写了《徐悲鸿一生》,两人笔下的徐悲鸿大相径庭,但又都是真实的徐悲鸿。蒋碧微所说的徐悲鸿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有的只是吃苦的毅力,忽略身边爱人而疯狂学艺,倔犟,自恋,偏执,这是一个年轻时候的徐悲鸿,一个未被认可的艺术家;而廖静文笔下的徐悲鸿,善解人意,体贴入微,作画已入佳境,又能够珍视天伦之乐。这是一个晚年的徐悲鸿,一个功成名就的绘画大师。孙多慈没有写下文字,但她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徐悲鸿的影子,她们以各自的方式,记下与徐悲鸿的感情联系。无疑,她们选择的方式,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徐悲鸿的真实角度。

她与徐悲鸿先生伉俪情深,因徐悲鸿的突然离世,婚姻生活在第七年戛然而止。但她却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为国家、为民族守护徐悲鸿的遗产,传播徐悲鸿的思想,弘扬徐悲鸿的精神,延续徐悲鸿的艺术生命。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无论是以往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还是当今的商品经济大潮,她的行动就是她最好的语言,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