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的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不仅仅是中国明陵之首,也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25年建成。明孝陵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上图是明孝陵
的导图,介绍了陵寝格局。充分显示了中国帝王陵寝恢弘的气派。
陵墓的神道。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12对石兽,分别是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和象6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石刻风格多样,造型精细厚重,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一对伏的象。
一对立的象
御河桥,也称金水桥。
碑殿
清朝康熙皇帝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为康熙皇帝手迹。「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康熙执政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想以此收买人心。据说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
乾隆皇帝诗碑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
明孝陵方城、明楼
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
明孝陵明楼
明孝陵的每块砖头都有制作者的姓名,出了大问题恐怕免不了死罪

。
“此山明太祖之墓”,即便是一代君王,是非成败也转头空。
登上明楼,可见四周树木葱茏。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之中,依然没有挽回明朝由盛转衰的结局。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后来他登基皇位后果然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采取格杀勿论。政治清明的结果自然是民生安康。明朝的经济规模曾经是世界第一。
但明朝后期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地主阶级疯狂搜刮民脂民膏,加上瘟疫流行,国库日渐空虚,明朝最终由盛转衰。学史明智,以史为签,明朝的悲剧让人唏嘘不已之外,也值得后人借鉴。
(资料来自网络,谢谢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