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亮-妈咪
明亮-妈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56,844
  • 关注人气:2,8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接纳情绪而惩罚行为的育儿方式

(2017-09-24 23:33:50)
标签:

育儿

接纳情绪

惩罚行为

情绪自控

负面情绪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与哥哥幼儿园的园长相识一年多以来,不仅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园长的儿子比妈妈年龄还大),话家常,聊育儿,就连对付老公的奇招妙计也会切磋一番;而且作为教龄远远长于妈妈年龄的专业人士,妈妈还真从资深老园长那里学到了很多的育儿知识,既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更是从妈妈的特殊身份。

妈妈接纳情绪而惩罚行为的育儿方式
(因为妈妈要求拍照而小有不开心的哥哥,08.19.2017)

其中有一点妈妈感触特别深:一定要接纳小朋友的负面情绪,但情绪所带来的不当行为,才是需要惩罚的。换言之则是,小朋友可以生气,可以失望,也可以悲伤,都是妈妈需要接受和理解的;但这些情绪所带来的打人、大叫、或乱扔东西等行为,是妈妈所不能接受的,对于一些过激行为,妈妈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不过值得妈妈欣慰的是,不管兄弟俩再生气、再伤心,小朋友最多就是大哭大闹大叫一通,攻击性或伤害他人的行为,还真没有。

【完全接纳负面情绪】妈妈读过很多育儿书,而且园长的观点也是非常一致,小朋友和妈妈一样,都是有情绪的,而且比起妈妈,小朋友的内心更是敏感,因此妈妈们一定要完全接纳小朋友的情绪,不要让小朋友有“生气是不好的”误解,生气本无错,但如果不能理智地对待自己生气的情绪,就是错误的了;而且作为完全接纳小朋友情绪的妈妈,更不应该说诸如“这么点小事,不值得生气”、“因为一点小事就哭,真没出息”、“不要象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之类的话语,此时的妈妈,应给予小朋友充分的理解和无限的帮助。

【将情绪与行为分开】作为妈妈,在对待小朋友负面情绪之时,一定要将情绪和由情绪所带来的行为分开,正如妈妈标题所说“接纳情绪而惩罚行为”,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小朋友,有某种情绪,是完全正常的,也是被妈妈认可和接受的;但如何处理这种情绪,积极态度或消极行为,妈妈可是区别对待的。如:生气,没有问题;但如果因为以大喊大叫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生气,则是不被妈妈认可的。再如:悲伤,也很正常;但因为悲伤而出手打人,则是要受到妈妈的惩罚。(注:妈妈所惩罚的,是“出手打人”这个行为,而不是“悲伤”这种情绪)

【自信地面对坏情绪】很多妈妈认为,内心阳光而强大的小朋友,就是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的小朋友;其实不然,内心真正强大的小朋友,是有了负面情绪,知道如何以理智而积极的方法和心态去应对。小朋友会有焦虑的心情,这一点很正常,妈妈应该教会小朋友如何正面而积极地去应对这种情绪,那么小朋友也就会努力去尝试令自己感到焦虑的事情;而如果妈妈不能够【完全接纳负面情绪】,那么小朋友估计连尝试的想法都没有。因此妈妈经常教哥哥的则是,即使今天心情不好,妈妈也还是会努力以阳光的心态对待每个人;即使不喜欢某个人的某件事情,妈妈也还是会努力做到和平而友好地相处;一定不要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做出不适或不宜的行为。

【情绪自控之学习法】说到【完全接纳负面情绪】,又谈到【自信地面对坏情绪】,那么便会有朋友问妈妈,“那是如何教小朋友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呢”?其实妈妈在哥哥刚开始幼儿园生活之时,曾写过一篇题为“如何引导三岁半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博文,是针对当时年仅3岁半的哥哥,其实以下方法,适合于任何年龄的小朋友,有些对于爸爸妈妈也一样适用:

表达情绪:积极处理负面情绪,关键而重要的第一步则是,教会小朋友如何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弟弟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今天不能去公园玩,你很失望”;“好朋友搬家了,你很伤心”......不但告诉了哥哥此时是一种什么心情,而且也扩充了小朋友的情感词汇。很多小朋友动辄发脾气,正是因为词汇库中缺乏相关的词语,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积极引导:发现哥哥有负面情绪之时,妈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做出积极的正面引导,比如说,引导哥哥画一幅画,将自己此时内心的愤怒通过画表达出来,或者就是画一幅美好的画,以忘却心中的烦恼;又比如,去厨房自己拿杯子倒水喝;再比如,去公园跑跑跳跳一番,也会排遣内心的不快与忧郁。

环境因素:除了“积极引导”,那么环境因素对小朋友的情绪,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发现哥哥生气了,妈妈会问小朋友,“你觉得现在有什么样的选择”?如果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想心思,越想就会越生气;不如出来和大家一起玩,或者就是读本自己喜欢的书,也会将生气的情绪抛之脑后。

惩罚行为:如果因为负面情绪而带来过激行为,那就是妈妈需要采取惩罚措施之时。偶尔的时候,哥哥正在搭建轨道,而心急的弟弟拿着火车就要来玩,哥哥生气地吼道“No”,然后随手就将弟弟的火车扔出去。此时的妈妈,一定会先安慰弟弟,然后才会告诉哥哥,“妈妈知道弟弟捣乱你,你很生气,妈妈能理解,但你吼弟弟和扔玩具的行为,是妈妈所不能接受的”。如果哥哥主动和弟弟说“对不起”,那么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但如果哥哥不以为然,那么对不起,暂时没收小朋友正在搭建的轨道,以示惩罚。当然,妈妈一定会让哥哥明白,自己受到惩罚的原因,是吼弟弟和扔玩具,而不是自己生气的情绪。

拒绝借口:在生活中,妈妈是绝对不允许哥哥以情绪为借口的。有时候早晨起床,小朋友因为爸爸的一句话而“起床气”暴涨,没有整理自己的床铺就下楼来吃早餐,妈妈问其“为什么”?哥哥会理直气壮地说,“因为爸爸惹我生气了,所以我不想整理床”。对不起!你生气的心情,妈妈理解也接受,但因为生气而不完成自己本该完成的事情,则是不被允许的。

妈妈最后语:其实仔细领悟,妈妈这里所说的将情绪与行为分开对待的育儿方式,实则与对事不对人的道理是同样的。比如妈妈经常告诉哥哥,“妈妈很喜欢你,也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在屋里大喊大叫的行为”。那么对于情绪和行为,妈妈一直努力在做的是,所有的情绪,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鼓励哥哥以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弟弟呢,可以抱着小朋友哭,但...一旦出现摔玩具或扔东西等行为,妈妈就会严肃对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