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投资分析方法——如何“当下”及“度”的掌握

(2012-06-06 12:30:53)
标签:

财经

沪深

区间

投资分析

混合

分类: 股市投资

投资分析涉及面很广,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在于一个“度”的把握问题。任何的投资分析,都力求把结果区分为一种“二元”的区间,将能够把分析做到尽可能的简单,从而对决策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而这“二元”指的是哪二元呢?最笼统的“二元”就是买和卖。下面通过展开来论述。

以宏观分析为例。对于投资而言,政策是必不可少必须衡量的决策因素。那么宏观的政治、经济政策该如何分析呢?我的方法是将其“二元”化(这也是从“易”的思维中得到的启发):将市场的运行位置与政策的主导方向进行比较,当市场运行在高位,此时政策主导明显处于打压状态,那么很显然,这是一个“卖”区间,任何的决策都要考虑是否卖,何时卖,而“买”是根本被排除在外的;反之,当市场处于低位(如现在的位置),政策的主导已经从打压撤出,进而改为中性或鼓励,则这是一个“买”区间,任何的决策都要考虑是否买,何时买,而“卖”是根本被排除的。如上,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二元”区分法,这种二元将明确的把操作的方向定义了,操作因此有了基石,不会盲目而动。当然,在“卖”与“买”区间之间,有相当大的一片混合区,就比如当初从上证3067点跌落到2300点以下这段时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混合区,这个混合区该如何处理?其实非常简单,延续此前“买”或“卖”区间的操作后状态就是了,换句话,就是在混合区间保持“持股”或“持币”。如此,买入-持股-卖出-持币,这样一个循环便顺畅的连贯起来了。这就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循环不止,生生不息。

在明确了“二元”的定义后,再来探讨一下“度”的把握问题。所谓的“度”,其实是指的对分析对象(这里指宏观分析)的深入程度。做宏观分析的,都能很清楚,当市场处于明显的“卖”或“买”区间时,分析的准确度会比较高,但一旦市场进入混合区间时,分析的准确度大幅下降、难度飙升。也就是说,大方向容易把握,但细节难以把握。从“度”的把握角度,我认为把“度”控制在大方向上,细节就保持观察,不做决策性判断了。就比如当下的市场,自2132点起,宏观政策从中性转变为鼓励,随后在最近又逐渐转入中性,就意味着宏观政策与市场已经从当初2132点起的“买”区间转换为混合区间了,这时候应该放弃决策性判断,转入观察为主了。

可能会有人对当下的政策环境抱有不同见解,认为这是“买”区间或者“卖”区间,这就涉及到“当下”的问题了。所谓“当下”,指的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如何与市场目前真实的状况吻合。“当下”是一种不断修正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当下”无非就是“二元”的另一种描述,我们可以把“二元”界定为真实的市场状况,“当下”就是投资者的主观意识和现实决策。很显然,“当下”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的问题与上面的论述完全一致:当抓大放小。这个问题说细了比较费时间,不展开了。

举个例子吧:拿现在的市场状况来看,自2132点起,在央行与证监会的极力唱多下,市场展开一波较为有力的反弹。在两只沪深300ETF面世后,市场出现第二波反弹后的下滑。此时,以铁道部2万亿投资领衔,传出国务院增加基建投资刺激力度的传闻,激起市场短暂拉起,随后发改委澄清刺激传闻、住建部强调调控不改,再接着在排除证监会的情况下,八部委搞了个促进类国际版的“宣言书”,上交所出来澄清没有时间表。外表看来,政策打架了,实际上,我的解读,这就是政策转为中性了,目前区间从狭义来说进入混合区间了(当然,我认为从广义看,还是“买”区间)。这样的区分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呢?现实的意义在于控制买卖的频度和数量,给操作设定一个基准。市场的“二元”区分,显然也存在一个类似级别的问题,如果不搞清楚这个“级别”问题,买卖操作将会失去“数量”的控制。如果动则清仓,动则满仓,这么狭小的区间里,很容易把心态搞坏,心态坏了,大方向的判断很容易出错。只有设立严格的“级别”概念,才能进一步做到“分类”的思想,而“分类”是需要客观的准确性的,而所谓分类,无非就是“当下”了。

市场目前处于大的“买”区间,但也是一个小的混合区间。这样的区间,个人认为不宜在此时重仓频繁买卖,小仓位足以,得失不碍大局,保持良好的心态观察市场的动向。假如出现大小共振的“买”区间,可以有充足的弹药去俘获“它”!假如没有,就继续等待,市场永远不缺机会:而捕捉机会是需要大量的细致工作的,盯着宏观政策与市场大盘涨跌,是不足以发现并捕获这些机会。一个包钢稀土,在前复权6-7元区间,历时4个月,台湾股神曾经极力推荐投资稀土矿业个股,假如这时候能细致的分析他的观点,或许就能把握一次极佳的投资机遇——而细致的分析是极需要时间的,但假如没有细致的分析,又怎能坚定的持有呢?宏观分析来回就那几个道道,而要能从宏观分析当中获利,就要去寻找宏观的断裂带,期货才是宏观分析者的真实乐园。做股票,还是要分析个股,而宏观对个股的影响是阶段性的,并不完全同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