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历史笑谈随笔 |
我读书有个习惯,喜欢躺在床上或榻上。躺着读书的好处是:可坐,可卧;可仰卧,可侧卧;可左侧卧,可右侧卧。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甚至,有时会无意中将打开的书页按到胸前,糊里糊涂地睡过去。这一般是我不喜欢的书,或不喜欢的人写的书,勉强而读,聊以催眠。好书则反之,开卷有益,身心愉悦,兴奋得彻夜睡不着。
夜读,看到了一则奇闻,脂砚斋甲戌本眉批:“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捎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
之所以是伪命题,是经不住常识和事实推敲。如我的家乡关中平原“金周至”,以前是粮食主产区,一季玉米,一季小麦,秸秆家家户户用来做饭取暖,袅袅炊烟曾是乡间一道美丽的风景。但那时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有目共睹,也让今古的文人骚客吟诵了几千年。近二十年基本上没有种粮食作物了,一望无际的猕猴桃,不要说做饭,就是冬天老人烧炕取暖的柴草都没有了,基本上靠体力和电褥子,空调是用不起的。加之这几年,北方各地的农村四处都在强抓环境保护,要求减少污染,杜绝雾霾天气。因此,包括河南、河北、陕西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均采取了“采暖用煤”限制措施,明确禁止农户烧散煤取暖。发现售卖蜂窝煤、无烟煤,或煤炭的摊点、商贩等一律没收,还要进行严厉惩处。面对这种严格的管制措施,柴草已成稀缺之物,何谈污染重大?专家这般信口雌黄,难道是诋毁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扒灶拆炕工作白做了?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几年专家特别多,如过江之鲫,一波一波涌向荧屏视频大放厥词。术业有专攻。专家不懂不要紧,恶心的是曲学阿世,欺软怕硬,睁着眼睛说瞎话。陶专家住在北京,应该知道京城是最早实行车辆限号的。限号的目的是因为机动车的排污对环境的影响让城市无法承受。如果,专家有学术良知的话,应该去抗议中石油、中石化不要卖油了,大江南北,城市农村没有车跑,天天都是蓝天白云,空气新鲜。吊诡的是,如斯专家如此诋毁农村农民,否定农村农业的进步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农业部竟然无动于衷,充耳不闻,一句抗议都没有;难道堂堂政府部门连个发言人抑或律师都请不起?外交部还有个女将华春莹。
笑笑,再读。看到明人张岱在他的《夜航船序》里讲的一个小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蜷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