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63,726
  • 关注人气:4,9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下人真的“愚”吗?

(2016-06-21 09:08:23)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RD5qe6alDJrJl65UvaxgYAibeDibupEicExhngaRcqdgsLqfMaIFO1cAF33aglyBIOsib5FtksK3NGmwg8LvGolibw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乡下人真的“愚”吗?》,曾经的文字下乡运动,似乎是基于乡土社会中,农人多为文盲,为传递文明而推动的识文断字。乡土缺乏文字普及,并不是因为乡村“不文明”,而是因为“非文字”的交流途径,是乡村生活自然演进的结果。直接的交流远比间接交流更为实用。 


所以,文盲并非因为乡下人“愚”,反而是乡土生活的特性所致,因为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在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中,传情达意本就没有文字。



http://mmbiz.qpic.cn/mmbiz/RD5qe6alDJpzYxcMCnz706JOUOwsWzD6ufnMAGGB9uLkIGegH6MVxWIicchMXQrTwxpxj3ROIsoQIAWibUm7bRrw/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接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


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也就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愚”在什么地方呢?


http://mmbiz.qpic.cn/mmbiz/V1A45TtgK3rl0fC4AnVS9YNobCicHbUMjZLSG2SUAiabC63ChY8PBexOdkp5YhRSVAl2xuNpr869jBgThPKuaqL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文字下乡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我决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指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那么识字不识字却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我们是不是说乡下人不但不识字,而且识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


http://mmbiz.qpic.cn/mmbiz/V1A45TtgK3rl0fC4AnVS9YNobCicHbUMjQia5FEg76PEtjQBeFEfYGNOoGUDJEicgK9FehcoyxqBkNtaficFiamTlL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


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里我们称之作Face to face group,直译起来是“面对面的社群”。归有光的《项脊轩记》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声来辨别来者是谁。在“面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我们自己虽说是已经多少在现代都市里住过一时了,但是一不留心,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你不妨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很少太太会在门外用姓名来回答丈夫的发问。但是我们因为久习于这种“我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时候用到了门内人无法辨别你声音的场合。我有一次,久别家乡回来,在电话里听到了一个无法辨别的“我呀”时,的确闹了一个笑话。


“贵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


http://mmbiz.qpic.cn/mmbiz/V1A45TtgK3rl0fC4AnVS9YNobCicHbUMjvwzOsyfaHkX4XLPNXBE28rhBlvyoVCsWg7Qsuc6egVWic7ibV8pUP7g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结绳记事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在十多年前青年们讲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着写情书,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有这种经验的人必然能痛悉文字的限制。


http://mmbiz.qpic.cn/mmbiz/V1A45TtgK3rl0fC4AnVS9YNobCicHbUMjnsQib3sHmibibLL74OWfuyh9tuLakIXicy03hIlDumURqwiaMwrJKia0icqj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


http://mmbiz.qpic.cn/mmbiz/V1A45TtgK3rl0fC4AnVS9YNobCicHbUMjtMvykiaXicPAFdKhfaicv5KIGhA4dnuxiaFs8olX7c9alRjx0QhoJFUFZ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

而求更直接的会意


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而且我还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本文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好 书 推 荐


http://mmbiz.qpic.cn/mmbiz/RD5qe6alDJpzYxcMCnz706JOUOwsWzD6PWZzLic3fsyialzIkIicicC9GeA6naPoPqrvGbE36AUkwNY0TgiaPzgTgW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装帧:软精装

出版日期:201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