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万小时天才理论

(2012-12-14 19:47: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我不是因为看完《异类》这本书后才知道了“十万小时天才理论”,而是冲着“天才理论”的噱头看完《异类》的。总体来说,此理论还算客观,虽然不具备明显的可证伪性。
  他让我相信,像我一样的极品六颗星屌丝,也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他让我重新焕发昂扬斗志,从此天天画正字以期走过漫漫十年逆袭路。他让我知道,所谓天才,是庸才们的借口。其实我一直认为,这世上没有天才,只有天赋。而天赋这东西,跟石油储备一样,自己有那么一点,总舍不得挖掘,只感叹不能多从别处“进口”。
  “十万小时天才理论”为什么有名?说穿了,这句话简直就是爱迪生那句名言的盗版。只不过加了个“十万小时”的限定词,瞬间让屌丝们如我狗血沸腾。想想看,爱迪生的“99%汗水”太虚幻了,完全让人感觉不到希望。相反,“十万小时”则似乎给出了一个成功的标准答案——你只要努力了十万小时,就一定会成功。和游戏里一样,经验值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升级,多简单!
  我承认这种量化目标的方法确实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我这里想说的是:如果前方没有水,再怎么望梅止渴,也最终会渴死。
  是的,“十万小时”最大的祸害就是过分强调了时间累积的作用。全然不顾中间过程的方法以及乐趣。就像我们老师说的:很多同学,确实很努力,在自习室从早待到晚,然后对自己说,看,我今天自习整整一天了!可他一天里都干了些什么呢?睡觉,玩手机或者聊天而已。这就是时间累积的副作用:降低效率。类似的,“我今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累积达到了5小时,完成了十万小时均分在每天的任务。”这样的想法,也是极其荒谬。
  上面提到的“水”,便是乐趣。过分追求时间累积的另一个负作用是:无法坚持。也许望梅止渴有段时间的激励效果,但如果没有水,这样做反而加速死亡,还不如等待救援。想想看,要你花整整十万个小时在一件事上,而且这件事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那该有多么无聊!与其浪费缺乏效率的时间来填补自己的负罪感,不如开开心心的大睡一觉。为什么说这样的过程会没有乐趣?因为像莫扎特,乔丹这样花了十万小时练习的天才,他们是绝对不会统计自己的练习时间的。练习的过程让他们快乐而充实,如果你在统计时间,说明你并没有在意这个过程带给你的享受,相反说明你只想快点结束这个过程。
  追求卓越本来没有错,但很多人非要给它加一点功名的成分。凡是以功利角度出发的想法,往往不会有满意的结果。屌丝们,如果这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那么还是乘早放弃“十万小时”这个空幻理论,洗洗睡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facebook成长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