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4日
(2014-06-04 10:43:30)我给《生活启示录》三赞
因为时间的关系,《生活启示录》我没有从头开始看起,是在中间十集左右的时候走进去看的,也算是没有辜负王丽萍老师的邀约,现在该剧马上收关了,我也终于有时间写下一点什么,算是对于这部充满诚意和具有一定标杆意义的作品送出我的敬意吧!
首先,《生活启示录》校正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生活情感剧必须一场接一场的激烈冲撞的模式,通篇没有言语冲突加肢体冲突以及主要对立双方歇斯底里的对抗。在当下电视剧市场如此浮躁,如此急功近利,如此不讲戏剧伦理,不讲艺术伦理,不讲生活伦理的大环境下,这个作品的意义就非同凡响了,它可能把走偏了的生活伦理剧方向拉回到本来的位置,并且能够带领一批作品重新出发,用真正的戏剧方式完成戏剧任务。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剧的编剧和导演,敢于用这种方式结构作品,设置剧情,完成人物的塑造,这种尝试不是一般的电视剧制作人可以敢于投箸的,它不光需要勇气,还需要对于市场变化期的准确评估,也应该是电视剧制作人的自我觉醒吧!第一赞。
其次,生活流才是都市情感剧的最终归宿。这个其实不用证明,主要一些外国的电视剧都是这样写、这样做的,只不过我们的电视剧市场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作品高于生活太多,甚至是人为的在破坏生活,以达到另外一种吸引眼球的极致,很快就造成了再往下写已经没有任何素材和戏剧冲突可以使用了,这也是最近几年每年产生不了什么有共识的优秀作品的根源。《生活启示录》没有选择走极端路线,王丽萍只是选择了当下社会的一个逐渐增多的现象,小三拆家,姐弟恋,随妈的孩子如何面对现在的老公和亲爸亲奶奶这样一个视角,全剧人物集中,场景也不复杂,以类似白描的手法铺陈张弛,作品在展示生活细节和营造小温馨小浪漫上做的十分成功,而在台词的写作上也是充分展示了编剧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提炼,靠着这些非极致非狗血非段子的内在张力,把一段并不能够叫人血脉贲张,不能叫人拍案叫绝,不能叫人意外连连的故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收视粘性,至于观众能不能透过剧情得到真正的生活启示,那就要看观众自身的修养了。但是就这样一段风光旖旎的江南小画卷,一般人无法做到如此细腻真实,不使用大开大阂的桥段,其实生活本来就是小桥流水,那有那么多的狂仇猛恨呢!回归生活流是第二赞。
演员的天职是塑造角色,把不同人物个性不同背静素质的人演绎的真实带感,但是前一段时间,荧屏上的很多演员都不叫演戏了,他们都是人在戏中,而精神在九霄云外,无数没有灵魂的角色充斥着荧屏,什么艺术、什么生活、什么台词似乎都脱离了本体,拼命的赶戏赶场转场,一个演员一年能够出现在十来部剧中,但是《生活启示录》让我们看到了表演的痕迹,这是一种内敛的、有戏剧张力的演绎,一个台湾婆婆给我们那些国内的婆婆上了一堂表演课,国内已经程式化、浅表化的婆婆套路由此也该改一改了吧?!阎妮的表演,我们姑且不论人物设置如何,单就表演来说,一改往日的印象,从某种程度上拓宽了戏路。果静林的演绎更是沉稳,刘敏的表演压抑但是有比较强的爆发力,胡歌的人物背景和设置尽管不象以往一些作品那么深厚,但是事实上我们生活中普通人不就这样吗!胡歌的演绎之所以出彩儿,是因为编剧赋予了这个角色许多展示技巧或者说表演空间,他和于小强之间的关系总是在一种欲破欲离峰回路转上,靠内心一种强大的两人之间的默契化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个作品导演和编剧、制作人能够这样用一种看似平淡似水,实际发人深思的方式完成作品,送上第三赞。
一部作品的得失真的很难考量,主要是观众人群太庞大,区域差别太复杂,人口结构太过错落,从《生活启示录》播出的平台来说,绝对的一线,从播出期的横向竞争来说,是个压力不大的窗口期,从收视排名来说,是完美的,唯一的遗憾就是绝对的收视点不那么理想。我想总是有那么一点原因的,毕竟这个剧有上面的三赞,颠覆性比较大,观众是有惯性的,有些还一时适应不来吧!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电视剧市场上,敢于做这样一部作品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