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阳文物寻访(23):薛家井

(2015-08-08 16:45:24)
标签:

贵阳

文物

分类: 【贵阳】贵阳文物寻访

贵阳文物寻访(23):薛家井

寻访时间:2015.7.30

    薛家井,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庙巷,处于贵阳市繁华的喷水池商圈内,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年代有争议,一说为明代开凿,已有500年历史(见2003年10月20日贵州日报新闻《城市建设要注意对水井资源保护一说为清代(见贵阳新闻网2011年12月6日刊载《市人民**办公厅关于确定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与龙井(已不存)、玉元井(尚存)合称贵阳城内三大井泉。现井藏于文庙巷一门面中,水流仍较大。

    据附近居民回忆,解放前,井口约有五个平方米大小,井水深四米左右,经有关部门勘测,此井水流量是贵阳市最大的(见2003年10月20日贵州日报新闻《城市建设要注意对水井资源保护

    关于薛家井的源头,相传发源于修文猫跳河。100多年前,猫跳河周边的人家往水里倒了几箩筐糠壳,几天后,薛家井里出现了漂流而来的糠壳。据附近居民回忆,解放前后,每年总有一两个人想不开跳井自杀,成为水下亡魂,而有些尸体就随着井水不知流向何处(发源与轶闻见2011年11月23日黔中早报《薛家井,能不能恢复从前的模样?》)别忘了,附近的延安路下暗藏着一条体量不小的暗河,喷水池是贵阳城的最低点。

    或许是井水源于猫跳河的缘故,附近居民说每次去井边打水,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每年端午节,薛家井附近的人都会举行放生活动,将从菜场买来活鱼和乌龟投放到井里。有水的地方总能聚居很多人家,解放初期,薛家井周边住了千余人,有姓伍的、姓陶的、姓易的,但很大一部分是周姓人家。(本段文字见2011年11月23日黔中早报《薛家井,能不能恢复从前的模样?》)
    2003年,附近的龙井小学扩建,出于安全考虑,用水泥板封住了井口,只接了一根水管,让井水流出来。(见2011年11月23日黔中早报《薛家井,能不能恢复从前的模样?》)据附近居民称,此次扩建,还将井边的一块石碑打破了(见2003年10月20日贵州日报新闻《城市建设要注意对水井资源保护,现碑无存,而这块石碑上记载了什么,是不是修建过程,我们早已不得而知。

    当天,我先经过薛家井匆匆拍了一张照片后,便前行拍摄清真寺,后经原路返回再选另一个角度补拍两张照片,由于井现藏于民房,所以只能拍拍保护碑,证明我的到访。

    另外,薛家井的保护碑碑文与贵阳市其它的保护碑不同,我仔细观察,发现碑上重复的字(如贵阳、人民等)不尽相同,因此可能为手写。为什么这块碑与众不同?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贵阳文物寻访(23):薛家井

贵阳文物寻访(23):薛家井

贵阳文物寻访(23):薛家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