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学徒制
(2010-11-17 21:10:25)
标签:
杂谈 |
一、认知学徒制理论的基本观点
所谓认知学徒制,是一种从改造学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出发,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关注的不是概念和事实知识的获得,而是重视专家在获取知识或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复杂现实问题时所关涉的推理过程、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将学校课程中的抽象学习内容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之中,主张学习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关联起来,让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的目的与应用,理解工作的相关性,并参与专家行为;鼓励学生反思并清晰表达不同任务之间的共同原理,使学生逐渐独立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允许学习者在完成复杂任务过程中,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及小组问题求解等方法将复杂的认知过程外显化,以促进自我修正和自我监控等元认知技能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能力、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认知学徒模式可通过开发兼容职业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以及学术课程的基础性与系统性的整合课程,以促进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一体化问题的解决。
2、认知学徒制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s are situated within the social
constructivist paradigm. They suggest students work in teams on
projects or problems with close scaffolding of the instructor.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s are representative of Vygotskian "zones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in which student tasks are slightly more
difficult than students can manage independently, requiring the aid
of their peers and instructor to succeed.
认知学徒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一种范式,他们主张学生在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下协同工作解决项目或问题。认知学徒是韦果斯基的“邻近发展区”理论的代表,该理论要求学生的任务要难于学生独立解决的任务,但是在同伴和教师的帮助下却又能够成功的加以解决。
认知学徒制作为一种整合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学徒制方法的新教育范型而受到重视。(传统的学校教育+学徒制方法=>认知学徒制(新的教育范型))
认知学徒模式(models of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主要是在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认知学徒制”是指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学徒制”概念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和文化适应的本质。这一模式主张通过在真正的现场活动中获取、发展和使用认知工具,来进行特定领域的学习,强调要把学习者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
认知学徒模式试图揭示学习的真实本质——学习是学习者跟知识以及知识得以产生的活动、情境和文化互动的结果。该模式反映了情境认知的基本原则:学习需要社会性的互动和合作;学习是在知识镶嵌于其中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的;在情境学习中学习者无意的、偶然的、边缘性的参与是合法的。认知学徒模式还使学生有可能在某一真实领域的活动中获取、开发和利用认知工具并以此支持某一范围内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