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二郎中
二郎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1,072
  • 关注人气:1,3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度气数

(2019-03-03 15:08:24)
标签:

健康

文化

杂谈

中医

分类: 天人之际

传统文化是自然之学,经典有天道和人道,根本在明天道而推人事,阐述宇宙生化的过程。

宇宙最基本的物质叫道,自然之学也可以叫道学,道可道,非常道,无形无相,无影无踪,通常用元气来代表最基本的物质,最初混沌不分,弥漫整个宇宙,然后宇宙浑然一体之气分成阴阳,阴阳两气化生天地万物。

阴阳再继续演化,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金木水火土相辅相成形成了宇宙万物,应该注意的是,五行以气不以质,五行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以气,后天以质。

五运六气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源于天人之学,术数的一种,天地万物都可以用象、理、数来认识、理解和表达。

宋明理学家认为整个宇宙发展背后有各种规律来推动,万事万物按着这种规律发展,规律好像基因一样,人的基因长成人,动物的基因长成动物,植物的基因长成动物,如果没有这种规律,人变成动物,动物变成植物,植物变成动物,世界将混乱不堪。在宇宙创生之前就有了这种规律,这种规律叫理,有了理才有气,理和气难分彼此。

理学也叫道学,可以说是道学的一种,在汉唐之前,主导的文化是道论和元气论,用大道和元气的视野来看宇宙生化。

汉末之后,宗教兴起,用宗教的视野看世界是一种方式,走到狂热的时候却会失去理性变得盲目迷信,失去人的立足,没有人的思考,只剩下恐惧和依靠,没有真正明白教义,也就失去了宗教教化的真正意义。

宋朝以后,理学成为主流,之后大多数人都采用理学的说法,理学的弊端在假道学多,口头上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学问成为自欺欺人的游戏,不过,学中医的人可能是例外,依然用道论和元气论来看这个世界,依然用临床来验证所学所知。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先生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以《原道论》开篇,说自然之理,“性命在乎人,故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形是生命的屋舍,气是生机的源头,神是生化的主宰。

用这个世界观来看人体,脉非气非血,好像布幔遮身一样,这块布有特别之处,“导太一真元之气也”,这就不是一般所说的气了,先于天地而生的元气,什么叫元气?

 

元气者,在气非寒非热非暖非凉,在脉者非弦非洪非涩非沉,不为气而浮沉,不为血而流停,乃冲和自然之气也。

 

在刘完素先生看来,元气是冲和自然之气,通天通的是元气天真,人的养生离不开元气天真,失去元气天真,人也就在这个世界消失了。

除了道论和元气论,还有数论,数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迷信,也不是现在的数学,万事万物都有象理数,数常常跟象和理联系在一起。

一切都有定数,数学用数字来探索万事万物的规律和本质,《素问》说:“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六和九,跟三的关系非常大,三是中和之数,也可以看作中和自然之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有“生之本,本于阴阳”的理念,万物冲气以为和,和是三。

从数而言,阳是奇数从一开始,阴数是偶数从二开始,奇偶相合,阴阳相辅相成的中和状态就是三,三也写作参。

三才者,天地人,三才有理有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易经》说:“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蓍占效法天之圆所以神妙,易卦效法地之方所以圆知,六爻效法人之义所以变化无穷。

从数来看,蓍和天相连,卦和地相成,爻和人相关,三才之道在蓍草卦爻当中,如果用三数来看世界,天有天地人,地有天地人,人有天地人,适用于天地万物,只是角度和格局不同。

两个三是六,三个三是九,六六是六乘六为三百六十,天度之数,九九与天之六六相应,四个九也是三百六十,跟天度之数一样,地数同样含有天度之数,天有节,地有会,地之九九是个虚数以应六六之节。

天数三百六十,地数三百六十,人在天地自然中,人也有三百六十节,这里的节是气节,“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神气出入通天的地方,人体的变化跟着天地的节奏。

《素问》的另一种说法,人体有三百六十五节,三百六十节和三百六十五节涉及到传统天文历法。

传统的历法,气盈朔推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气指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真实反映了一年气候的变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平均分为二十四节气。

一年从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这是九十度;夏至过了,有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又是九十度;经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一个九十度;冬至过后,有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再一个九十度。

四个九十度一共三百六十度,为气之数,每一个节气对应温热寒凉不同的气候,和太阳年一致,万物生长离不开这种气数,“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万事万物生化的基础。

天地时时刻刻不断变化,一般难以觉察,通过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发觉气候的变迁,每天的变化可能难以察觉,大约五天的变化我们便可以觉察到,五天叫做一侯,气数五天一个明显变化,天地万物还会出现一些特别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物候。

五天一侯的气数变化还比较细微,如果不仔细观察,这种变化未必能领会,但侯积累到三,三侯十五天,称为气的阶段,气候有更加明显的变化,一般人对这种变化会有明显的感觉。

按照运气的说法,气要分节气和中气两部分,月初者为节气,月中者叫中气,合称节气,如正月立春雨水,立春在月初叫节气,雨水在一月之中叫中气。

气无影无踪,睁眼不能见,开耳不能听,伸手不能摸,只有靠我们体会,这是传统文化为什么玄之又玄显得神秘的地方。

气又是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存在,一年又一年,四季轮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体会气数的变化,任何一个人也离不开气数的变化,只是自觉和不自觉的区别。

这种气跟后世气功之气有所区别,或者说不是一回事,回归到天地自然,本来就在其中,不因为人的喜欢而存在,不因为人的厌恶而消失,小可以体会天地气机的变化,大可以领会宇宙造化生机的变化。

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天道这些名词非常难以描述也非常难以形容,原因在这里,只有行而知之,用心体认才有通元气天真,先人叫形而上学,元气天真又跟一个人道德联系在一起,没有道德,根本不可能通元气天真,所以又叫道德之学。

气开始看不见摸不着,日积月累,越来越厚实,慢慢能成形,变成有形质的五体,先人叫形而下学。

犹如烧水,开始的时候有热气,慢慢加热至沸腾变成开水,热水便是水烧开时沸腾的状态,气与形之间,好像水和水气的的区别,有先后之分,也有能量大小之分。

二十四节气,侯显示的气象变化非常细微,几乎不能察觉,到了气的阶段,积三侯而成气,开始能感觉了,再积累下去,终于变成可见的状态,这个周期刚好一个月。

这是久则增气,人的学养和修养也是这个道理,开始有细微的变化没有觉察,持之以恒,进德修业,慢慢会看到变化,气质在每天的学习中自然而然改变。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和民族也如此,一叶落而知秋,从小处做起,积少成多,人人从自我做起,一个民族的气质就会慢慢改变。

朔是初一,望是十五,朔望以月亮为标准,月亮的每一个循环为二十九点五四天左右,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下来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二天。

气盈是多,朔虚是少,阳历和阴历一年的天数相差十一天,这两个年数加起来平均约等于天之度数三百六十。

因为阴历每年实际少了二十一天,三年就少三十天,置一个闰月,五年差不多五十多日,要置两个闰月,十九年置七个闰月,日月刚好恢复到原点。

从更大范围来说,三百六十度不仅是阴阳合历的平均数,还可能是超出太阳系的历法,这种历法习惯用天干地支来记录,“周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甲是一个甲子,六复为反复计算六次,六个六十,一共三百六十。

古代术数都以天干地支纪年为基础进行推算,六十甲子,六六三百六十,这或许是真正的天之度数,更大范围更大周期的观测。

天度还有三个环节,也是三数,始、中和终,“立端于始”,这个开始的地方叫做立端,二十四节气,冬至是这个端,冬至一阳生,从一阳之气开始计算,一天十二时辰也有这个端,这个端是子时。

“立表于中”, 表是天文台度量时间的工具,在中午核对时间,“推余于终”,无论哪一种纪年方法,总有一个余数,用恰当的方式处理余数能让时间保持精确,从“推余于终”也可以看出,天之度数三百六十还可能是模型中的理想参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惟德是依
后一篇:即物求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