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篇

(2011-03-03 10:49:14)
标签:

游记

博物馆

自然历史

人类演进

科学

分类: 随笔

    回国之前,在LX同学的强烈建议下,我去参观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因该馆位于纽约曼哈顿区西81街,离国际公寓不算太远,便决定步行去。当日,天格外的蓝,一种浓得化不开的蓝,让人不由得触及心中那一缕最柔软的情结,尽管心情愉悦,没有一丝的忧伤。

 

http://s2/middle/6b79879dh9d8b2c06c5d1&690
蓝天下古堡式的建筑


http://s9/middle/6b79879dh9d8b2e479748&690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http://s5/middle/6b79879dh9d8b34ea2244&690

耸立在博物馆大厅的巨大的恐龙化石

 

    此前听朋友说若从博物馆一层向上顺次参观,容易被大量的文字信息吸引而影响对三、四层的参观,所以在买票进入参观区后,便上电梯直奔四层的恐龙展厅。在美国的博物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它们的售票系统通常有两个:一是自动售票机,通常无需排队,仅按成人、儿童或学生等基本分类票价刷卡购买即可;二是人工售票,则需要排队,因系建议票价,所以参观者可以自愿支付从1美元至全额票价(或许亦可超出原票价)的方式购买门票。由于这些博物馆多系非营利性机构,只能通过捐赠或者此类参观者自愿支付的票价来维系博物馆的正常运作。此外,还有些博物馆对特定参观者(如在校学生)或者在特定时间段免费开放,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对学生免费开放,而现代艺术博物馆则在每周五下午4:00~8:00全部免费开放。

    下面是我在位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四层展区(尽管不全是恐龙化石,还包括许多古生物化石)拍摄的部分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照片,并尽可能配以相应的说明文字,然而,这似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http://s8/middle/6b79879dh9d8b381cb2a7&690
剑龙(Stegosaurus)

系一种属装甲亚目、剑龙下目的食草性恐龙,生存在侏罗纪晚期。


http://s12/middle/6b79879dh9d8b39ab1f4b&690
龙栉龙(Saurolophus

系大鸭龙(Anatotitan)和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的近亲,属鸭嘴龙科。


http://s7/middle/6b79879dh9d8b3b3e3d26&690
棱齿龙(Hypsilophodon)

系一种属鸟脚下目的小型恐龙,有食草性的,也有杂食性的,生存于上白垩纪的欧洲,在英格兰发现大量棱齿龙化石。


http://s10/middle/6b79879dh9d8b3d1a25d9&690
大鸭龙Anatotitan

系一种属鸭嘴龙科的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北美洲。


http://s3/middle/6b79879dh9d8b3ec22062&690
冠龙(Corythosaurus

亦称“盔龙”,拉丁文名直译为“头盔蜥蜴”,系一种属鸭嘴龙科的恐龙,生存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


http://s8/middle/6b79879dh9d8b4105c7c7&690
兰伯龙(Lambeosaurus)

系一种属鸟脚下目鸭嘴龙科的食草性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


http://s3/middle/6b79879dh9d8b43276cc2&690
尖角龙(Centrosaurus)

古希腊文名直译为“尖刺蜥蜴”,系一种属角龙科的食草性恐龙,生存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


http://s10/middle/6b79879dh9d8b45973159&690
戟龙(Styracosaurus)

系一种属角龙下目尖角龙亚科的食草性恐龙,生存于白垩纪。


http://s15/middle/6b79879dh9d8b4730567e&690
异齿龙(Dimetrodon)

亦称“长棘龙”,系一种属盘龙目的肉食性合弓类动物(或准哺乳爬行动物),生存于二叠纪的北美洲和欧洲,实际上并不是恐龙,更接近哺乳类动物,离真爬行动物(如恐龙、蜥蜴)较远;其背部长有高大的背帆,由脊椎神经棘支撑,可用以控制体温、求偶或者威慑猎食者。


http://s4/middle/6b79879dh9d8cdc709e63&690
小型短脸袋鼠Simosthenurus occidentalis

系一种属短鼻粗尾袋鼠属的袋鼠,生存于更新世的澳洲,体重约在100~130公斤之间。

http://s4/middle/6b79879dh762787c3cb13&690
澳洲双门齿兽(Diprotodon australis)

系一种目前所知最大的有袋类动物,出现在160万年前,至更新世(约4万年前)灭绝;有科学家认为,主要以大量低质树叶为食,体重甚至超过2700公斤;在不甚严格的意义上,它出现在“从袋熊到河马之间的[演进]过程之间”;至今在澳洲多处发现双门齿兽化石。

   澳大利亚悉尼博物馆馆长、脊椎动物古生物学者迈克-阿切尔说:“确定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双门齿兽曾经在澳大利亚出现并且盛产过,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营养的不足对于哺乳动物的身体大小并不存在本质的限制。”


http://s7/middle/6b79879dh9d8de8bed286&690

舌懒兽(Glossotherium robustus)

系一种大型食草性哺乳动物,是大地懒的近亲,生存于更新世晚期的南美洲潘帕斯大草原。


http://s11/middle/6b79879dh9d8de9c3336a&690
掠齿懒兽(Lestodon armatus)

系在南美洲发现的最大的磨齿懒兽,主要以潘帕斯大草原的树叶与草为食。


http://s7/middle/6b79879dh9d8dece601f6&690
洞熊(Ursus apelaeus)
系一种生存于更新世欧洲的熊,通常高达10英呎,重达1600磅。


http://s11/middle/6b79879dh9d8b5a431f0a&690
半犬(Amphicyon)

亦称“两栖犬”或“古犬熊”,系一种属犬熊科的杂食性动物,生存于渐新世末斯至中新世早期的北美洲;身体及四肢粗壮,牙齿像狼,体形较大者像熊。


http://s16/middle/6b79879dh9d8b5b9c006f&690
触摸3000万年前的半犬足迹

(成人的手掌大致相当于半犬脚掌后半部的一半大小)


http://s16/middle/6b79879dh9d8b5cc9857f&690
大角鹿(Megaloceros giganteus)

亦称“巨型鹿”或“爱尔兰麋鹿”(因其不是麋鹿的近亲,故此称谓并不准确),生存于更新世晚斯至全新世早期的欧亚大陆,拥有所有鹿中最大的鹿角,大者甚至超过3米宽。


http://s7/middle/6b79879dh9d8b5dd5fa06&690
渐雷兽(Brontops robustus)
系一种属奇蹄目雷兽科的大型哺乳动物,类似犀牛,已灭绝。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