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典》原署“缠夹二先生评,过路人编定”。1926年,刘复教授考订其作者为张南庄,评者为陈得仁。《何典》戏仿《史记》体例,每回终了,由“缠夹二先生”作评语,画龙点睛。“缠夹二”为吴方言词语,指说话啰嗦、表达不清、喜欢纠缠、乱生枝节的人。
《何典》是一本很“另类”的书,流传不广。鲁迅写小说史要买这本书,始终没有找到。刘半农运气好,竟在厂甸旧书摊上无意中得之,迅即加以校勘标点,又略加注释,并请鲁迅作了序,交北新书局出版(1926年6月),一时颇为畅销,到1930年4月已出到第四版。
上世纪20年代,大学拖欠工资日趋严重,教授愈教愈瘦,刘半农欲借出版《何典》以自救。他放下教授架子来做这本书,大有文化产业的眼光
上世纪初,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嬉笑怒骂的文章名重一时,他自称做文章的范本就出自《何典》。“放屁,放屁,真正是岂有此理!”吴稚晖在读到《何典》开头的这句话后,大彻大悟,于是力主文风口语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0-08/25/content_907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