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

(2011-07-01 08:55:36)
标签:

杂谈

分类: 基础写作

一、考核形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1)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试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0%和80%。形成性考核内容与形式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共安排4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20%记入总成绩。

(2)期末总结性考试亦按照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80%记入总成绩。期末总结性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形式。

二、课程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写作能力考核两个部分。

(一)理论考核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

1.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能够对问题进行一般性判断。

2.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重点掌握,使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

(二)写作能力考核主要通过命题或者半命题作文方式,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重点检查学生作文的材料使用.思想提炼.结构方式.语言表达.文体感觉等综合能力。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其结构:

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基本题型为:判断题、简答题、分析(案例)题、写作题。

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10%、24%、16%、50%。

四、考试时限:本课程期末总结性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导论

A、教学要求

1、了解写作的本质。

2、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

3、把握写作修养的基本内容。

4、了解构成写作能力的主要环节。

B、内容要点

第一节  写作的本质和规律

一、写作本质:1、写作的一般属性;2、写作的特殊属性。

二、写作规律:1、写作转化律;2、写作整合律;3、写作通变律。

第二节  写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一、写作者的修养:1、阅历修养;2、学识修养;3、思想修养。

二、写作者的能力:1、摄取能力;2、转化能力;3、表达能力。

C、重点难点

1、写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2、写作者的转化能力。

D、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重点放在对特殊属性的把握上。

2、结合对写作本质的认识,组织学生写一篇回顾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的作文,加深对写作本质,如创造性、交流性等的认识。

3、组织学生选择转化律、整合律或通变律中某项内容,例如写作活动中需要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一篇作文,加深对写作规律的认识。

4、结合“写作者的修养”的学习,布置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诞生记》等书籍,也可让学生自己结合中外文学史课程的学习,选择题目作文,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小议文品与人品》……

5、教学中应特别重视三种能力的综合培养问题,尤以转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

第二章  言之有物——材料和思想

A、教学要求

1、认识“言之有物”的含义及对写作的意义。

2、把握“材料”概念的含义,充分认识原始材料积累的重要意义,掌握分析和综合材料的方法,善于选择典型性的材料。

3、把握“思想”概念的含义,掌握形成文章思想的运思方法,并能够有效地提炼文章思想。

B、内容要点

第一节  文章的材料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1、材料的含义;2、材料的作用。

二、材料的分析与综合:1、材料的分析;2、材料的综合。

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1、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2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第二节  文章的思想

一、思想的含义与作用:1、思想的含义;2、思想的作用。

二、形成文章思想的方法:1、归纳概括法;2、主客遇合法;3、纵横比较法。

三、思想的提炼及要求:1、提炼思想的途径;2、文章思想的要求。

C、重点难点

1、重点:材料的选择、思想的提炼。

2、难点:准确把握材料与思想的统一关系。

D、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对广义“材料”概念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

2、结合“材料的分析与综合”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3、结合“形成文章思想的方法”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单项的,如归纳概括法,或多项的写作训练。

4、根据教材上提出的思想提炼的三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第三章  言之有序——结构

A、教学要求

1、认识“言之有序”的含义及对写作的意义。

2、把握“结构”概念的含义,掌握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3、把握结构安排的几个基本环节。

4、能够从“言之有序”的角度分析写作中结构安排的成败及其原因。

B、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结构的含义及原则

一、结构的含义:1、结构概念;2、结构在写作中的作用。

二、结构安排的原则: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第二节  结构安排的艺术手法

一、分合与曲直:1、分合;2、曲直。

二、疏密与虚实:1、疏密;2、虚实。

三、抑扬与张弛:1、抑扬;2、张弛。

第三节  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

一、层次与段落:1、层次与段落的含义;2、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原则;3、层次安排的方式。

二、过渡与照应:1、过渡的含义与方式;2、照应的含义与方式。

三、开头与结尾:1、开头的作用与方式;2、结尾的作用与方式。

C、重点难点

1、重点: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

2、难点:准确把握结构安排的几个主要环节之间的统一关系。

D、教学建议

1、选择在结构安排方面具有典范意义的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加深学生对结构安排基本原则的理解。

2、让学生从自己阅读过的优秀文章中选择一篇,结合“结构安排的艺术手法”中的相关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如抑扬与张弛,写一篇赏析性的读后感。

3、根据教材对结构安排几个主要环节的介绍,组织学生对自己写作的文章或阅读过的文章,就其结构安排方面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

第四章  言之有文(上)——语言

A、教学要求

1、认识“言之有文”的含义及对写作的意义。

2、从“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的角度认识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

3、把握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4、能够赏析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B、内容要点

第一节  思维与语言

一、思维与语言的一般特征:1、思维的一般特征;2、语言的一般特征。

二、思维与语言的一般关系:1、思维与语言的相互联系;2、思维与语言的相互区别。

三、实现思维与语言自我调控的基本原则:1、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2、正确运用语言规律。

第二节  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一、准确:1、要注意辨析词义;2、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3、要注意掌握词的搭配关系。

二、畅达:1、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2、正确地选用适当的句式。

三、简洁:1、要能够抓住事物本质的东西来写;2、尽量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意思。

第三节  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一、声韵美与辞藻美:1、声韵美;2、辞藻美。

二、感性美与理性美:1、感性美;2、理性美。

三、朴素美与华丽美:1、朴素美;2、华丽美。

C、重点难点

1、重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2、难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D、教学建议

1、可以向学生推荐思维与语言方面的优秀教材,让学生了解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2、“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一节的学习,应与现代汉语课相关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

3、讲授“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一节时,应强调要在适应内容表达需要的基础之上追求文采之美,而不可以为形式而形式,单纯追求所谓的文采之美。

4、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体现不同的文采之美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相关知识进行赏析,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  言之有文(下)——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

A、教学要求

1、掌握“表达方式”的概念。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掌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基本特征。

3、掌握“表现技法”的概念。

4、从表现技法的角度掌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一些基本运用技巧。

B、内容要点

第一节  写作的表达方式

一、叙述:1、什么是叙述;2、叙述的类型;3、叙述的人称。

二、描写:1、什么是描写;2、描写的类型。

三、说明:1、什么是说明;2、说明的类型;3、说明的要求。

四、议论:1、什么是议论;2、议论的要素。

五、抒情:1、什么是抒情;2、抒情的类型。

第二节  写作的表现技法

一、叙述技法:1、顺叙法;2、倒叙法;3、插叙法;4、平叙法。

二、描写技法:1、烘托法;2、对比法;3、错综法。

三、说明技法:1、定义说明;2、诠释说明;3、分类说明。

四、议论技法:1、例证法;2、引证法;3、反证法。

五、抒情技法:1、客观法;2、主客化合法;3、主观法。

C、重点难点

1、重点:写作的五种表达方式。

2、难点:五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D、教学建议

1、结合“写作的表达方式”一节的学习,让学生选择一种表达方式进行单项的写作训练。

2、结合“写作的表现技法”一节的学习,让学生从自己阅读过的文章中选择使用某种表现技法的范例,并分析其在文章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第六章  言之有体(上)——文体

A、教学要求

1、能够从“言之有体”是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等文章构成因素的一种整合性要求的高度,来认识文体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文体意识”的概念,以及文体意识与写作的关系。

3、认识不同文体对写作中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不同的要求。

4、掌握文体分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B、内容要点

第一节  文体意识与写作

一、文体概念:1、文体的两种含义;2、“文体”概念。

二、文体意识:1、文体意识;2、文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3、文体意识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

三、文体意识与写作:1、文体意识与写作之间的三种联系;2、文体意识发展的两种途径。

第二节  文章构成要素中的文体差异

一、言之有物中的文体差异:1、文章材料中的文体差异;2、文章思想中的文体差异。

二、言之有序中的文体差异:1、不同文体对结构有不同要求;2、几种文体结构差异比较。

三、言之有文中的文体差异:1、语言“准确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2、语言“简洁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3、语言“生动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

第三节  文体分类

一、文体分类应当具有统一的科学依据:1、文体分类的必要性;2、进行文体分类的前提条件。

二、文体分类的科学依据应当是人的意识功能:1、文体分类可以有多种标准;2、文体分类的科学依据应当是人的意识功能。

三、意识功能的三种基本方式与文体的三大类别:1、意识功能的三种基本方式;2、文体的三大类别。

C、重点难点

1、重点:逐渐培养学生从“言之有体”的高度来认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之间具体联系的文体感。

2、难点:如何避免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讲授“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内容时忽视其中应当包含的文体要求的现象。

D、教学建议

1、注意在教学中突出不同文体对写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要求的差异性。

2、结合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选择阅读文本,写一篇写作评论。

第七章  言之有体(下)——三种基本文体类型

A、教学要求

1、认识认知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几种认知性文体的写作要求。

2、认识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几种析理性文体的写作要求。

3、认识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几种审美性文体的写作要求。

B、内容要点

第一节  认知性文体

一、认知性文体的基本特征:1、认知性文体的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2、认知性文体的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

二、几种认知性文体简介:1、消息与通讯;2、说明书与解说词;3、调查报告与总结。

第二节  析理性文体

一、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1、析理性文体的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2、析理性文体的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二、几种析理性文体简介:1、评论;2、学术论文。

第三节  审美性文体

一、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1、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点;2、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达特点;3、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审美魅力。

二、几种审美性文体简介:1、散文;2、诗歌;3、小说。

C、重点难点

1、三大文体类型的基本特征。

2、如何从思维特点的角度把握三大文体类型的基本特征。

D、教学建议

1、选择最能体现文体要求的典范文本给学生阅读,使学生对不同文体类型的基本特征有感性具体的把握。

2、从具体文体的要求,而不是一般作文训练(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的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文体的写作训练。

附录:

一、简答题:占全卷分值24%,这些试题的知识点在 “需要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一)——(四)”中已经大概界定出来。请同学集中力量复习,并能结合教材作进一步的、适当的分析。

需要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一)

  一、材料积累与选择的要求

  (一)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1、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

  2、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

  3、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二)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1、典型性——材料具有代表性;

  2、深刻性——材料最具有精神启迪效果;

  3、可读性——材料具有生动性、新颖性。

  二、思想提炼的要求与途径

  (一)思想提炼的途径:

  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二)思想的要求:

  1、文本思想要真实;

  2、文本思想要深刻;

  3、文本思想要新颖。

需要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二)

  一、结构安排的原则

  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主要表现在:

  1)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完整匀称;

  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

  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二、结构的艺术手法

  1、分合与曲直;

  2、疏密与虚实;

  3、抑扬与张弛。

  请同学多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结构安排的环节

  1、层次与段落。这是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也称结构段、意义段,用以区别段落(自然段)。它是指文本内容各主要部分的划分和表达次序的安排。段落,就是自然段。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

  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二是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2、过渡与照应。过渡与照应是使文本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彼此配合、关照和呼应。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

  常见的照应方式有:首尾照应、照应标题和行文中的前后照应。

  3、开头与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本结构中的两个独立层次。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对写作者,还是阅读者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开头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直接入题、间接入题。

  常见的结尾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总括全文,篇末点题;二是自然收束,事毕言止;三是面向未来,提出希望。

  四、层次段落安排的原则

  一是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

  二是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需要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三)

  一、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一)准确:

  1、要注意辨析词义;

  2、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

  3、要注意掌握词语的搭配关系;

  (二)畅达:

  1、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

  1)首先应当做到句子结构完整;

  2)必须使此举的排列次序合理;

  3)句式要单一;

  2、正确地选用适当的句式:

  1)陈述句

  2)祈使句

  3)感叹句

  4)疑问句

  (三)简洁:

  1、以少总多;

  2、直接表达。

  二、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一)声韵美和词藻美

  (二)感性美和理性美

  (三)朴素美与华丽美

  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技法

  (一)叙述: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二)描写: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

  (三)说明:定义、诠释、分类;

  (四)议论:例证、引证、反证;

  (五)抒情:客观法、主客化合法、主观法;

  四、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的类型

  (一)叙述:详细叙述、概括叙述;

  (二)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三)说明:实体性食物、抽象性事理;

  (四)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叙述的人称、说明的要求、议论的要素

  (一)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

  (二)说明的要求:内容的科学性、过程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三)议论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需要同学们思考的问题(四)

  一、言之有物中的文体差异

  (一)文本材料中的文体差异:即强调在写作中对材料的选用要注意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

  例如,在新闻写作中,除了强调材料的真实性之外,还要强调材料的时效性。而在理论性文章中,除了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外,还要强调材料的真理性和权威性。

  (二)文本思想中的文体差异:在不同文体的写作中,文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文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

  例如,在新闻写作中,文本思想主要是某种理性的认识,但却并不在文本中直接表现。然而在理论写作中,文本思想则是以观念的形态和逻辑推论的方式直接得以表现的。

  二、言之有序中的文体差异

  写作中的言之有序,主要是文本的结构安排问题。不同文体对文本的结构安排都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其中有些往往可以从文本的结构形态上直观地表现出来。

  例如,新闻的结构就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几个部分组成。如果单纯地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构安排明显带有叙事的重复性,从而与记叙文的结构存在明显的文体差异。

  又如,文学领域内的写作,诗歌要求分行分节,戏剧要求分幕分场,电影电视要求分镜头组接(蒙太奇)等。

  三、言之有文中的文体差异

  语体与文体的统一,文体不同则语体相应不同。

  同时,不同文体的语体也需要具备一些共性: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

  四、认知、析理、审美三类文体的基本特征

  (一)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1、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2、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常见文体:消息与通讯,说明书与解说词;调查报告与总结

  (二)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1、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

  2、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常见文体:(政治、思想、文艺)评论,学术论文

  (三)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1、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

  2、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常见文体:散文、诗歌、小说

二、写作题:《基础写作》这门课程比较注意基础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的结合。突出这一学科特点,在期末考试中,文章写作题占全卷分值的50%。毫无疑问,写作的成败关乎大局。在此特别强调一下写作题的写作要求:

1、自选角度、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突出,表达方式恰切;3、中心明确,立意新颖;4、内容充实,选材合理;5、结构完整,布局得当;6、语言流畅,表述清楚;7、书写规范,文面整洁;8、题目自拟,千字以上。

重点复习题1

  1.从写作的一般属性来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写作的个体性特征;

  (2)写作的实践性特征;

  (3)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2

  简述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

  (1)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2)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3

  简述写作过程中对典型材料进行选择的要求。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

  (3)材料要具有可读性。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4

  说明并阐述文本思想的要求。

  (1)文本思想要真实;

  (2)文本思想要深刻;

  (3)文本思想要新颖。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5

  思想提炼要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的途径,可以从若干方面努力。请简要阐述。

  (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6

  简述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本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7

  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1)结构安排应当完整匀称;

  (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

  (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8

  追求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特征,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1)要注意辨析词义;

  (2)要注意区分词语的褒贬色彩;

  (3)要注意掌握词语的搭配关系。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9

  简述描写的三种表现类型。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3)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综合性描写。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10

  简述在运用说明方式进行写作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说明的内容必须科学;

  (2)说明的过程要有条理;

  (3)说明的语言要准确简洁。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11

  简述诗歌文体的基本特征。

  (1)诗歌的本质专在抒情;

  (2)诗歌意象作为抒情的载体;

  (3)诗歌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12

  简述散文文体的基本特征。

  (1)选材自由,题材广阔;

  (2)手法灵活,形式多边;

  (3)结构独特,形散神聚;

  (4)文笔优美,个性鲜明。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重点复习题13

  (一)准确:

  1.要注意辨析词义;2.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3.要注意掌握词语的搭配关系。

  (二)畅达:

  1.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

  1)首先应当做到句子结构完整;2)必须使此举的排列次序合理;3)句式要单一;

  2.正确地选用适当的句式:

  1)陈述句;2)祈使句;3)感叹句;4)疑问句。

  (三)简洁:

  1.以少总多;2.直接表达。

重点复习题14

  分析并阐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

  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重点复习题15

分析并说明新闻写作.理论文章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在材料选择中的主要不同之处

(一)在新闻写作中,除了特别强调材料的真实性之外,还特别强调材料的时效性;、(二)在理论文章的写作中,除了特别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之外,还特别强调材料的真理性和权威性;

(三)在实用写作中,材料的选用则要特别讲究实用性和针对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