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棵树植树问题”的来源与研究方法
作者:广西大学西校园A8信箱
黎柏文
“20棵树植树问题”作为数学世界三大难题之一,已受到了广大数学爱好者的垂青。然而,它的出处在哪?它是怎么来的?前人又是怎样研究这样类型的问题的呢?下文也许会让你更了解它。
一本关于组合数学的《组合几何》(上海教育出版社 单壿 1996年6月第1版)中,第一章
“Sylvester 问题” 第30、31页写到 :
1821年,John Jackon
在一本名为《冬天傍晚的推理娱乐》的问题集中提出如下问题:
要种九棵树,
橫斜共十行。
每行须三棵,
有何佳妙方?
1867年,Sylvester 提出更一般的问题:
平面上n个点,每四点不共线,那么恰通过三个已知点的直线至多有多少条?
采用记号,即t4=t5=…=tn=0时,maxt3是多少?这个问题称为“果园问题”。
当n=3,4,5,6时,不难证maxt3分别为1,1,2,4(图1.17(a),(b),(c) (d))
。
图1.17
例16
n=7时,maxt3=6。
证明
每一点至多引出3条3直线(恰过3个已知点的直线),因此至多有7×3条3直线,这里每条3直线被计算3次,所以不计重数,至多7×3/3=7条3直线这时每条连结直线(过任两个已知点的直线)都是3直线。但由例1,2(定理:如果平面上n全共线,那么它们中每两点所确定的直线至少有n条。)直线存在。所以不可能每条连结直线都是3直线。于是t3≤6。图1.18表明t3可为6。
图1.18
例17
n=8时,maxt3=7。
证明
图1.19(a)、(b)表明t3可为7。
另一方面,每点至多引出3条3直线,因此3直线的条数t3≤8×3/8。如果t3=8,那么每点恰引出3条3直线。设点P1引出的三条直线为{P1,P2,P3},{P1,P4,P5},{P1,P6,P7},则P1P8为G直线(恰过2个已知点的直线)。P8引出3条3直线与P1引出的3条3直线交得9点A1、A2、A3、B1、B2、B3、C1、C2、C3,如图1.19(c)所示,其中P1P8、P1P3被P1A3、P1C3分开,P1P8、P8A2被P8A1、P8A3分开。Aī、Bī、Cī(1≤ī≤3)这9点中应有6个为ζ(已知点的集合)中的点,并且除已有直线外还应有2条3直线。这2条3直线只能是{A1,B2,C3}与{A3,B2,C1}。但这5点如果在ζ中,那么第6点无法选取(没有4直线!),所以t3≠8。
图1.19
……
第36页:1868年,Sylvester
已经证明maxt3≥n(n-3)/6
。Burr等人在1979年改进为maxt3≥[n(n-3)/6]+1。
……
已经证明:在n>7且n≠13时,
maxt3≤[n(n-2)/6]
证明 因为t4=0,所以连结直线(计及重数)共
t2+C23 t3=C2 n
条(其中3-直线计算C23 次)。
由(1981年,S.Hansen 证明除了n=7与13,恒有:恰过2个已知点的直线条数g≥n/2)
得t3=(
C2 n -t2)/3≤(C2 n -n/2)/3=n(n-2)/6,
因此原命题成立。
注
在n=13时,已经知道t3≤24。
……
最后一章“未解决的问题”中写到:2.平面上n个中每五点不共线,求t4,即有多少条直线过4个已知点?
根据以上所载,我们可以看出“20棵树植树问题”是由“果园问题”衍化而来的,它可以简单表示成:t5=t6=…=tn=0时,maxt4是多少?鉴于两问题非常相似,故可借用有关“果园问题”的研究方法来(还有很多在1~42页未能全部摘录)探讨它。
结语:由于篇幅有限,所载不全,敬请对“20棵树植树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能先阅读一下关于“组合几何”方面的书籍而后再去探索答案。希望大家能从基础做起,掌握相关知识,一步一个脚印,相信这样会让你更事倍功半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