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德威 三重江湖 ——《新周刊》对击跆道总教练的采

(2010-08-13 23:59:01)
分类: 击跆常见问题
看高手要看其对手。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与他匹配的对手有黑带高手、有受伤的老虎狗,有星海音乐厅小厅的观众,甚至还有禽流感。
  武林高手杨德威有时是一个兽医。见到他之前,在属于我早到时间的那15分钟,我要求他的大弟子带我参观属于他的动物医院:踏入玻璃门,路经一棵树,穿过诊室后,在最后一个没有开灯的小房间,我居然发现几排架子,上面放着十多个未完成的古典吉他和提琴,昏暗中琴身的原木露出微弱的光泽。一个宠物医院里的乐器作坊?怀疑着“古典吉他难道对生病小狗有治疗作用?”的我,还发现小房间和诊室之间一个正在工作的电饭锅。
  我凝视这个电饭锅,发现在一家有琴(古典吉他)的医馆(主要治狗),一个弟子(广东省跆拳道比赛的优胜者、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称职的兽医助手)在煲着东西(用电饭锅煲冬瓜汤)等待师父的情节,很有江湖味道。这时,门外突然有声。天色已暗,一个穿着灰色毛衣的高大男人施施然踏过几撮荒草,走进门来。
  这便是我采访杨德威时的第一印象。对此39岁男人身处的“江湖”,我有悬念。
  他的武术江湖
  
  4岁开始,杨德威就在香港家中的小院子接受他父亲的武术基本训练:前踢一千腿,后踢一千腿,扎马两个小时,练排打,倒立站桩。他已经去世的父亲是杨家武术的传人杨振平,长大后,他只依稀记得父亲在内地是一个军人,一个博士。这样的武术训练持续到他12岁。在上世纪70年代的“功夫热”中,香港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武术,杨德威一放学就投身这种学武的洪流,对比小时候的传统武术教育,他“宁愿学习跆拳道、空手道,因为动作很美,而且有整齐的道袍”,每个星期“一四学习柔道,二五学习空手道,三六学习跆拳道”。他自述那个时期武术对人生的影响是:“你想学好武术的话,你必须将自己的功课完成好,将考试考好,所以让自己很尽力读书。要不然家人不会让你学。”武术让他成为了一个模范学生,让他“有了很大的自信”。
  19岁时,杨德威从一本武术杂志中发现一家日本冲绳的空手道道场地址,他写了一封信到日本表示了学习的意愿,利用大学假期到空手道的发源地日本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寻根之旅。在他的人生中,他到过韩国学跆拳道、到过泰国研究泰拳、到过少林寺寻找武学根源、到过欧美学自由搏击,成为了柔道黑带四段、空手道黑带四段,直到后来创立自己的武术流派“击跆道”:“这个过程用了一二十年的时间。我很喜欢武术,一直没有停止。”
  现在他结合多种武术流派的武术“击跆道”,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广东高校均设有分道场,免费教学,有2000名大学生跟他和他的弟子学武。他津津乐道的是:“武术的武字是止干戈的意思,术是ART,是艺术。武术可以做到很优雅,像君子一样,像学者一样。建立在人体动力学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身体的每一个动力变成一个武术,拿一个杯子给你,绑鞋带的动作,都可能变为一个攻击动作或一个防守动作,而且可以做得很美。我选择在大学教武术,就是希望学生文武双全。读书也好,练武也好,要做到尽善尽美。武术不是用来打架的,它的作用是让身体更强壮,增加自信,让我们从中领悟做人的哲学,这才是练武的最终目的。”
他的医学江湖
  
  我一开始就说过,杨德威“有时”是一个兽医。其实,更多的时候,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出色的兽医学权威人士。
  1990年开始,杨德威每年都在不同地方游历,在荷兰、法国、奥地利等国家进修外科。后来,他去了瑞士,在苏黎世的Davos骨科训练中心学习骨科,1995年成为那里获得Davos AO/ASIF高级骨科证书的第一个中国人。同年他回到国内,遇到华南农业大学的刘福安老师。这个带着一个普通袋子、其貌不扬,却又“十分博学”的老师让他产生了很深刻的印象,至今说起这个后来成为他导师的人的渊博,他还是眉飞色舞。在刘福安安排下,他在一班生物、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简体中文和生物,一年半后终于通过了医学博士的入学考试——2001年,他成为华南农业大学医学博士,2003年成为中山大学分子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后,2005年得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第二博士后,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
  2001年拿到医学博士后,杨德威成立了他的动物医院。他将在欧洲学到的动物外科技术带给国内,在北京、香港、大连、哈尔滨等地开班,通过讲座将西方的动物医学经验推广给国内的兽医,现在这间医院已经成为了国内最知名的动物医院之一。“当初开的时候,洛溪有13间宠物医院,现在只剩下3间。竞争中生存靠的是我们的认真和技术。”
  和杨德威在采访过程中不断向我灌输的“尽善尽美”的武学哲学一样,作为双博士后的兽医,他“把动物病毒做得很细,在微观世界了解动物疾病”。他说他发现的基因病毒序列不少已经登陆美国基因库,并发现过一个针对犬类的肺病变型细小病毒。他的结论是:“当你进行不同的学习的时候,终有一天你的学习是联网的。生活中,武术的受伤可以和中医的反向治疗法联系,让我们找到一个真正的病源;见到别人打篮球的穿梭动作,我就可以改良,将他变为双节棍的穿梭动作。武术和科研,都不过是刻苦耐劳的事情。”
  这样聊到最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位武功高手最近的其中一项工作是:在广东的中国检验检疫部门研究禽流感。
他的音乐江湖
  
  我问起了关于动物医院里的那几排神秘吉他问题。杨德威告诉我的是,到日本学习空手道的时候,他正就读香港国际音乐学院古典演奏科,导师是当时的校长陈永生。对于我的又一次惊讶,他幸灾乐祸般地说:“现在我古典吉他的演奏都0K。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难的。”
  为何一个古典吉他演奏的高才生现在会变为了兽医?他正儿八经的解释是,读音乐学院的时候,他养的狗Fifi被车撞伤,被人骗了几千元,一气之下便决定读医,开动物医院成了他的志愿。虽然校长陈永生很不赞成,但他一直坚持他很对:“当然我现在成为了双博士后,也是因为当时的决定。”
  现在,他带着3个学徒,有一个专门为演奏家提供吉他的制琴作坊;每天都练琴、偶尔写歌;每年都会举行一个小型演奏会;最近他被邀请做香港一个演奏会的嘉宾,而他自己的打算则是,今年4月在星海音乐厅的小厅举行一个小型演奏会。
  试列杨德威的若干身份:一个兽医、一个武术家、一个音乐人、一个制琴师、一个宠物医院的拥有人、一个两千徒弟的武术总教练、一个古典吉他作坊的拥有人、一个获得过国际优秀论文奖的双博士后、一个首次发现某种肺病变型细小病毒的权威、一个在防疫部门参与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学者……把所知道的复习了一遍,我问:“你还有什么我是不知道的?”
  杨德威回答此关键问题的时候,笑得颇江湖:“什么都会不是好事。我们还是初学者。武术太广,我会的还很皮毛;音乐也是,虽然我会演奏和做琴,但对比起整个音乐世界来说,还是很皮毛;作为一个科学家,对整个科学理论,我也不过在做非常皮毛的事情。我不过刚好做了几件东西,让人觉得我好像很特别。但其实,除此之外我很多东西都不会,我不会电脑,不会修车,所有跟球字有关的运动我都不会,我不过是将时间分配在我喜欢的事情上,将它做精。我很幸运,我喜欢动物,于是成为了一个动物医生;我喜欢音乐,成为了一个演奏家;我喜欢武术,成为了武术家;我喜欢琴,成为了制琴师——所有我喜欢的东西都成为了我的职业,我觉得我很幸运。但如果离开武术给我的好的身体,这一切都没有办法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練武前中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