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羽斩华雄时为何要温酒?

(2010-08-24 10:27:49)
标签:

文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一年,曹操假托皇帝诏书,招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自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华雄的头凯旋归来,举杯饮酒时,酒,还是温热的。

这名马弓手名叫关羽,这个故事,史称:温酒斩华雄。在《三国演义》里,关于酒的故事,还有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但你发现没有?三国人物唱酒时,往往都要“煮酒”或是“温酒”。你看,即使在两军对垒的危急时刻,曹操敬关羽的“壮胆酒”,也都是热的。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原来,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喝温酒。温酒不伤脾胃,能够起到保健作用。同时,经过温热的酒,喝起来更加绵甜可口,可以让人体会到“温酒浇枯肠,戢( 戢生小诗”的意境。除此之外,温酒还有加热灭菌的功能。

既然常常要温酒,那么三国时期,人们使用什么器具来温酒呢?东汉菱形纹温酒器,还有这些汉代胡傅温酒盆樽、桶樽,以及汉代三足温酒炉、四足温酒炉,都是那个时期专门用来温酒的器具。

 

http://s2/middle/6aba45a7t74a7e4b9a7f1&690

关于温酒器的记载,早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汉代,人们把这种温酒器叫“樽”,直到唐代,李白仍在他的诗中吟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事实上,由于气候原因,三国时期南北方的饮酒习惯略有不同。当北方人用铜酒樽温酒的时候,南方人正在用一种极为雅致有趣的酒杯喝酒。

据唐人段成式的《酉(yǒu阳杂俎(》记载,三国时期,曹魏时代的郑公悫(què及其幕僚们发明了一种碧筒饮。所谓碧筒饮,就是采摘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再将叶心捅破,使茎叶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酒香夹裹着莲香,实在是香冷美妙的天然饮品。

受碧筒饮的影响,唐宋时期的工匠们,用金、银、玉、瓷、琥珀等质料,模仿荷叶的形状,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酒杯,俗称“荷叶杯”。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0-05/22/12127473_21n.jpg

除了绿色环保的碧筒饮,三国时期的南方,还有一种纯天然材质做成的酒杯。这就是南京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的鹦鹉螺杯。

酒杯纯粹依照鹦鹉螺壳的自然形态制成,其旋尖处弯向器口,看上去,仿佛一只栩栩如生的鹦鹉,转过头来梳理自己的羽毛,又像是鸟儿把头插入翅中酣然睡去,充满了天然之趣。

 

http://s5/middle/6aba45a7t74a7e49201e4&690

据专家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鹦鹉螺杯,为进贡品。鹦鹉螺产自印度尼西亚的深海和中国的南方海域,它外形美丽,数量稀少,是极其珍贵的物种,迄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历史,有“活化石”之称。更令人惊异的是,这只酒杯不仅美丽非凡,还有藏酒的妙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鹦鹉螺壳内有许多隔层,隔层间有小孔相通,倒酒时,酒从小孔流入每个隔层中,使人不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从而为那些不擅饮酒的人提供了藏酒的妙用。

鹦鹉螺杯因其自然天成的美丽,在历史上享有盛誉,骆宾王的“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李白的“鸬鹚勺,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都是对鹦鹉螺杯的赞美。

可以藏酒的鹦鹉螺杯,可以碧饮的荷叶杯,都有着南方的雅致与灵秀。而在北方,三国时期的人们更喜欢用可以温酒的铜酒樽。曹操的小儿子曹植的《七启》诗:“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写的就是铜酒樽里的酒,加热后热气腾腾的景象。但是,为什么是“浮蚁鼎沸”呢?“浮蚁”又是什么呢?

原来,三国时期,以蒸馏法造酒的技术尚未发明,人们饮用的,一般是用黍或大米酿成的酒。这样酿出的酒,酒面上会浮起一层淡绿色的糟沫。文人墨客便把这层糟沫,称为“浮蚁”或“绿蚁”。曹植诗中的“浮蚁”,指的就是酒糟。

那么,这些漂有“浮蚁”的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呢?说到三国时期的酿酒方法,还有曹操的一份功劳。东汉末期,曹操发现家乡一位已故县令的家酿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便将此方献给了汉献帝。后来,这种家酿法成为酿酒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补料发酵法。

   倡导了家酿法的曹操,在青梅煮酒之后,横槊shuò赋诗,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千古绝唱。当历史的烟云散尽,诗人的吟唱远去,铜酒樽、碧筒饮、鹦鹉螺杯、酿酒画像砖,一件件与酒有关的三国时期的文物,又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到处是酒香与英雄的年代。

                                                       文/  陶梦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