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是方位词,上首指尊位。左右孰为上话题由来已久,古今人常有论及,存左右两说。讨论此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两条参照标准。第一条、所言左右之人或物须与自己朝向一致,非相向而言左右。第二条、所言左右一律以坐北朝南论。如此,左即为东,右则为西。
此二条并不多馀。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六》云:“窃疑古人北面视物,分左右,物在东者值吾右手,故为右。物在西者值吾左手,故为左。今人南面视物分左右,故反是。”陆容怀疑古人所言左右是面向北而言,而明代人言左右是坐北朝南,故而相反。他接着说:“然古人营造宫室位置,则云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左青龙,右白虎。则祖庙与青龙在东,太社与白虎在西,又与今人所谓左右不异,未能决然无惑也。”如此看,陆容存疑未下结论。
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南人尚左,北人尚右,或问孰为是?因考其说于此,与有识者订之。”周密列了几条古代材料,并认为古时主人于堂下东面台阶迎接客人,以右为尊,故逊让给客人。而自己居左,左并非尊位。后世以左为主位,而贵不敢当,则以左为尊也。他说的古时指汉代。其“与有识者订之”表明周密只谈个人观点,而且其所言内容仅系待客之礼。
宋人沈括《梦溪补笔谈.卷三》:“古人尚右,主人居左,坐客在右者,尊宾也。今人或以主人之位让客,此甚无义。……《礼记》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乃就西阶。’盖尝以西阶为尊,就主人阶所以为敬也。”沈括讲的也是待客之礼。主人表示尊重客人把西侧让出来,即右为尊位。
清人尤侗《艮斋杂说.卷八》云:“南人尚右,北人尚左。孰是乎?”又云:“由此观之,左右轻重,原无定位。吉凶军宾,随时制宜耳。今翰林院相见,礼皆尚右,虽北人亦尚右。科道矫之,皆尚左,虽南人亦尚左。岂以刚柔别耶?一旦翰林科道并集一堂,议礼纷然。予笑曰:‘左之右之,无不宜之,任从客便。’”尤侗存而不论,以抹稀泥作结。
本人以为,“左右”诸说或有两个因素掺杂其间。
1、吉礼与凶礼问题。
古代不同事典有不同礼仪。分吉礼、宾礼、嘉礼、凶礼、军礼等。左右孰为上问题,吉、宾、嘉礼与凶、军礼大体相反。吉、宾、嘉礼之间亦有区别,其左右或有不同。吉礼是祭祀礼,宾礼是待客礼,嘉礼是庆典礼。宾礼有又客人与主人身份等级差别等诸多细节。而古今人探讨左右孰为上时,或所言事项环境未见得一致,遂出现差别。
汉代“右为上”遂生出“左迁”一词,意思是降黜。再有“毋能出其右者”(《史记.田叔传》)亦出自汉代。本人以为,“左迁”与“毋能出其右者”虽流传至今,而其本义却仅存于汉代,后世只把它当作习惯成词使用。“左迁”与“出其右”其上下词义与原始本义已经分离,或谓相悖。汉代右为上对后世“左右辨”有所影响,申说者常作为依据援引。
宋人王㮊《野客丛书.卷二十五》云:“后世以左丞相为上,右丞相次之。如晋以王睿为左丞相,以王保为右丞相。《北史》斛律金进位右丞相,迁左丞相之例是也。官以左为上其来久矣。……白乐天制曰:魏晋以还,右卑于左。”
1、《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条说的是古人建造都城规制。中间为治朝宫城,左边是祖庙(太庙),右边是社坛稷坛。古人认为祖宗创立天下,之后才有社稷,故而祖庙居左居东位于上首。凡是到过北京天安门的人,把自己摆成与天安门同一朝向,即面向南,他的左手就是太庙(现在称“劳动人民文化宫”),其右手则为社稷坛(现在称“中山公园”)。此即为“左祖右社”,其左右上下可一目了然。
2、《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汉郑玄注云:“祧,迁主所藏之庙。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宋儒朱熹《诗经集传.卷八》:“庙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昭穆制是古代祖庙牌位规制,左谓之昭,右谓之穆。昭穆就是先左后右,一左一右循环排序。昭穆每一侧,皆为隔代人,即祖孙关系。
3、《老子.三十一章》:“君子居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古代礼制完备细致至极,若权且分吉、凶两类。吉礼以左为贵,凶礼以右为尊。所以军中主将居右,偏将居左。军中行礼皆举右手,包括将帅检阅士卒等。军礼与丧礼规制相同。老子云“君子居贵左”即指通常情况下以左为上。古人行抱拳礼是左手搭在右手上面,称“左掌右拳”。而在军中或丧礼场合,则是“右掌左拳”。过去北京若“右掌左拳”给别人作揖是喻人家有丧事,动起拳脚也未可知。
4、《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手书之。”此条指天子身旁左右史官。左史官记录天子行动,右史官记录天子言语,即“左录事,右录言”。比如《春秋》以记事为主,即为左史所书。《尚书》录言为主,即为右史所记。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注疏曰:“左阳,阳主动,故记动。右阴,阴主静,故记言。”左史又称“大史”,记动作之事。
5、《晋书.职官志》:“晋左丞主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急假;右丞掌台内库藏庐舍,凡诸器用之物,及廪振人租布,刑狱兵器,督录远道文书章表奏事。”《旧唐书.职官志一》:“(高祖)武德七年定令,……次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左右武侯、左右监门、左右屯、左右领为十四卫府。”
官制自魏晋以来,职官已以左为上。正如白乐天所言“魏晋以还,右卑于左”。唐宋以降,臣子上朝,文臣入左掖门列班于东侧,居上首尊位。武臣入右掖门列班西侧,居下首次位。武臣身份卑于文臣。
另外,民间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这是古代阴阳家之言,青龙、白虎指天上星宿。黄宗羲《明文海.辩惑》云:“阴阳家以左为上曰青龙也,右为下曰白虎也。……曰青龙者,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也。曰白虎者,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也。”青龙、白虎为星宿。青龙居左为上,白虎居右为下。
“左为上”礼仪多适用于公务官场,即“在朝序爵、序事”。官场座次以官职、事务(事功)为序,家庭乡里则“在野序齿”,即以年龄长幼为序(高官回乡,在家另设座,与乡里则仍序爵)。以下略作说明。(1)、同僚二人并坐(或站立),尊者居左。(2)、同僚三人并坐,尊者居中,次者居尊者左侧,再次者居尊者右侧。(3)、同僚三人以上并坐,尊者居中,以下一左一右循环排序,即按古代“昭穆制”。比如七人座次,尊者居中,其左侧分别为二、四、六号,其右侧分别为三、五、七号,皆“隔代”。(4)、宾主位,依《礼记》古制,客居右喻尊位。同时亦可按左为上,令客居左侧以示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