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燕园木槿花胡坚
燕园木槿花胡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6,249
  • 关注人气:1,7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荒”折射出的我国金融业潜在问题——北大日记(114)

(2013-06-22 22:14:53)
标签:

钱荒

银行体系

资金空转

财经

分类: 经济时评

今年六月份以来我国金融业闹起了“钱荒”,虽然由于一些惯例性的原因,每年6月银行都会出现“钱荒”,但今年事态尤其严重。本周以来同业拆借市场日均成交高达800亿元以上,此次“钱荒”的“发源地”正是来自同业拆借市场。进入6月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迅速攀升,其中隔夜拆借利率涨幅尤为迅猛。从4.5%起步,盘中先后攻破10%、20%、30%大关,不断刷新银行间市场成立以来历史纪录。在其带领下,1个月以内的中短期资金价格全线飙升,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本周四涨至11.6217%,创下2007年银行间市场成立以来的新高。本周四,如果两家银行互相拆借资金,1天的利率按年折算最高达30%,相当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这已超过央行规定的正常贷款利率的最高限,基本上接近高利贷。金融业人士公认,当前资金紧缺的状况的确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

从表面上看,银行缺钱有一些可以得到合理解释的原因。从整个银行业来说,每年的6月和12月银行机构面临着月末和季末的双重考核,存在“借钱”的冲动,这两个月是历年来的资金需求高峰。再比如,本月各银行要向中央银行交付存款准备金;也要缴纳银行营业税。此外,今年上半年被夸大了的进出口“乐观”数据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虚胖”也得到了消减。但是,这些原因都不足以使得银行资金短缺到这样严重的地步。进一步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是:银行真的缺钱吗?银行的钱都流向了何方?

实际上,金融业业内人士都知道,当前市场上的流动性其实非常充裕,只是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套利;以同业拆借市场来说,一些金融机构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发现,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如3%)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这些资金可以帮助其在影子银行一类的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益往往高达10%以上甚至30%,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以实现无风险套取可观的利差。这种资金在金融市场自身的“体内循环”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助推”作用,只说明银行的一部分资在“空转”获利,银行的经营者也乐见其成。而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资金对很多经济实体来说,仍然是稀缺性资源——小微企业难以得到资金,创新性风险投资企业难以得到资金,关系到民生的保障房投资难以得到资金,这种银行资金的“空转”说明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在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缺乏动力,而热衷于金融市场的“金钱游戏”。实际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不到位的表现。

在本次银行“钱荒”中,央行的态度和表现也出乎银行业经营者的意料。以往央行通常会在资金最紧缺的时刻出手干预市场,注入部分资金,以平抑资金价格。这种行为令不少金融机构对央行产生了依赖,认为央行始终会为整个市场“保驾”,央行也一些交易员戏称为“央妈”。然而今年以来,央行对同业市场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就是迟迟不出手干预。不仅如此,央行还继续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甚至对部分金融机构高价借钱视而不见。而不少银行由于误判,在6月份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到期资金安排,导致出现了高价借钱和交易违约的情况。央行的这种做法的内在寓意是期望由此减少银行资金的“空转”,改变银行从业者的“路径依赖”行为。

通过对于本次“钱荒”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我国银行业的主要经营业务还是存贷款,但是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无法对于存贷款实行差别定价,风险的控制手段和盈利的获取空间都十分有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银行只好打界外擦边球。明显的表现是,当前银行对于存款实行“存款理财化”,因为理财产品的利息远高于存款利息,可以自定;对于贷款实行“贷款债务化”,即银行通过发行票据进行贷款,很多票据已经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短期票据,而是变相的债券,年期可以达到3年。问题在于,银行的理财产品有的投向高风险的股票市场,有的投向变数极大的海外市场,亏损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亏损,不仅给客户造成损失,也给银行经营带来风险。银行票据的发行对象也可能是信誉不良的企业,一旦不能按期或本付息,银行的风险又增加一重。此外,由于同业业务占用的银行资本金极少银行对于同业拆借市场业务兴趣逐渐增大。同业业务逐渐从不起眼的边缘业务发展成为诸多大中型银行的重点业务甚至是核心业务,一旦这一市场风吹草动,银行经营的风险也会骤然增加

 从目前情况看,本次“钱荒”集中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受到影响的主要是商业银行,包括基金、券商、信托在内的整个金融业,但对普通人的财产安全影响不大。一些专家预期,此次“钱荒”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但是,本次“钱荒”折射出的我国金融业的一些敏感性和核心性的问题不容忽视。第一,金融体系要发挥助推实体经济的作用,资金内部空转的金融游戏不能再继续玩下去。第二,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要加快,否则银行业经营的风险会进一步加大。第三,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和机构可能逐渐会“逸出”央行“保驾护航”的轨道,可能会发生局部金融市场的风险或危机,各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