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无我与自我的秘密
张工
“无我”是佛学中的一个概念,最早涉及到佛陀与印度婆罗门教的一场有关“无我说”和“有我说”争议,这里的无我是针对有我而言的,显然从字面上来理解它们就是一对矛盾。有我和自我在我们这里是同一回事,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而对无我的定义解释,并不像自我那么简单,众所周知,过去佛学中的专用词无我,是专门针对灵魂而言的,现在的无我已突破了佛学范畴,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接下来的分析解释,尽可能将它们作为生活中的常识用词来进行定义、理解,并发挥出它们在哲学认知上的正面意义。
最早的“我”指的是灵魂,说的简化点,自我指人的灵魂;无我指神(梵)的灵魂,神的灵魂是单一、不变、主宰的,而我(人)的灵魂要与神合一,就必须与神具备同样的特质,这就是婆罗门教追求“梵我合一”的救赎思想。另一种说法叫解脱,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对佛陀与婆罗门教之争不作评介,尽可能选择他们二者正确的方面,并结合一系列现代科学常识,用我们的理解和观点来进行阐述。
我们导入了图示,图示可以看作是宇宙图;也可以看作是生命图。长期以来,对无我与自我最大的误解出在无我的认知上,如佛教认为这世间就不存在什么单一、不变、主宰的灵魂,万物皆因缘和合、因缘离散,处于变化之中;常人从字面上演绎,认为自我指本身,无我就是自我消失了;婆罗门教(印度教)宣扬灵魂恒常;唯物论宣扬灵魂断灭,即人死灵魂也就消失了等等。我们的分析还是采用二元四象理论,基本观点认为:无我与自我不仅存在对立关系,同时还存在层次关系;不仅灵魂存在无我与自我的说法,以相对论来说所有的生命都存在无我与自我;绝对不变的无我在理论上是存在的,在实际上能够被我们认知的无我都是相对的。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
从理论上来说,单一、不变、主宰的无我是存在的,那就是图示中的源头,生命万物的绝对本体。但是这个本体的无我实际上是实现不了的,因为它是绝对唯一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认知它的对象。如果要达成对它的认知,并且它还意图创造一切;主宰一切,创造和主宰本身就是动词,这个无我只能是相对的,只不过我们在理论分析中可以视它为模拟的本体。尽管这个无我是相对的,但在宇宙之中仍然是最终的,至高无上的。这个无我在宗教理论中就是上帝、梵、真如;在量子科学中就是全息宇宙或者说终极的整体。无我指的就是整体不二。换一种说法就是终极宇宙或终极生命,在图示中显示的就是空心圆。
如果我们将图示看作是生命圆。将空心圆一分为二即图示中A、B(阳阴),采用二元四象理论中对立理论来分析,右半圆A近源头,通常代表的是整体即无我,左半圆B近源尾,通常代表的是个体即自我,这时左右是对等的关系。这样划分和生命理论中的阳为高级灵性(天);阴为低级灵性(地)是完全相符的。当阴阳互动中出现平衡关系时,这时中线消失形成空心圆,圆玄为无我即生命的本质;圆空为自我即生命的形式,体现出的是无我与自我的层次关系。图示下方的小圆弧为人间生命,也相当于是宇宙之中的物质世界,其中C为形体(物质);D为精神(能量),人间小圆弧相当于是宇宙的缩小版,它的工作原理和上述生命圆是一样的。
无我与自我的对立属性,是她们存在的基础,没有无我也就没有自我;同样没有自我也没有无我,由此奠定了生命运动的必然性。无我与自我的层次属性,是整体与个体的上下关系,整体包容个体,无我包容自我;但自我具备有二种选择,一是行解脱实现无我;另一是不断开拓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独立王国。
现在进入到我们的实用阶段。很明显,有关无我与自我出现了二个版本,一个属于宗教的;另一个属于世俗的。宗教的主要讲灵性生命的整体与个体关系,还包括一个终极的本体——无我。每一个自我的境界升级,都进入到上一层次的无我,这个无我相对更上层次的无我又成了自我。所以,有人把无我状态比作“天人合一”,其实天人合一也是具有层次性的,像儒家所指的天仅仅只是天界最底层的境界;而作为原生宗教的佛道,它的天通常就是那个终极的整体了。这里可以理解为宗教的无我与自我通常是针对修行人灵性意识的,它要告诉的是在修行过程中,悟及“无我”的目的,就是为了无“我所执的一切”之影响,即达到一种没有任何束缚的自在。甚至可以说,“无我”根本就不是指没有“我”或者这个身体的存在,而是“我”的意识上,不再受到外境外缘的束缚或叫不再受到“我”层次时空世界的干扰。
所谓世俗的通常指的就是唯物主义的无我与自我,它涉及到的是图示中C、D小圆弧,对A、B唯物主义并不一定认可。唯物主义的无我与自我是建立在对立理论之上的,其中C表示形体(物质);D表示思想(精神),当人生的重点在形体方面,也就是物质利益方面,通常被认为是自我为主,当人生的重点在思想方面,即注重精神境界的提高,通常被认为是无我为主。二者的对比,自我相对是自私的;无我相对是大公的,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整体(集体)与个人的差别,具有无我精神的人通常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高尚的人。
无我与自我,在世俗领域与宗教领域存在一个密切相关的部分,那就是生命信仰方向的选择。它们中世俗关注的重点在二者的对立斗争,宗教关注的重点在二者的层次进化。如果世俗的无我能够突破层次上的束缚,生命信仰就会发生向宗教方向的进化,反之,一味地坚持斗争哲学,将无法抵御宇宙轮回的推动力,最终走向图示中的B半球,生命进化到一个全阴时代,也就是自我的独立王国。
2022.4.15日
http://blog.sina.com.cn/ztg1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