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书画文化 |
小编有言
不管我们身处哪一行业,似乎都对“传统”一词带有偏见,甚至还有一丝厌恶。
似乎我们生来就必须蔑视传统、打破传统,才算成就自我。
如果直到现在你还这么认为的话,请赶紧看接下来这篇文章。
因为对那些善用传统的人来说,你已经吃大亏了。
~~~~~~~~~~~~~~~~~~~~~~~~~~~~~~~~~~~~~~~~~~~~~~~~~~~~~~~~~
○
虽然画家苦心追求的意境是无形、缺少参照的,但他的学习过程却是具体的、有迹可循的。画家的成长过程就是通过一次次具体的、精心的打造,使自己更接近追求的目标,因此研习古代的经典之作是每个画家首先要上的必修课。
传统就像诗词中的格律一样,后人但凡作近体诗,总得看看平仄,看看韵字,有没有出现拗句等,程序十分繁琐。但经由格律洗礼提炼出的诗,不仅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感、节奏感,还能创造出一种整饬的美感,可知“戴着镣铐跳舞”并不全是不幸。历代大师绘画中的经典技法,与经典的唐诗宋词中的遣词用句一般,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九曲十八弯,河道的曲折,河底的坑洼,反而增添了小河的丰富性和美感。
因此,面对中国画传统,我们要有正确的思想:
第一,传统绘画不是一件我们想拿就拿、想丢就丢的东西。任何人想要运用它,一定得潜心深研,付出艰苦的代价,才有可能得其精神,悟化其“法”。
第二,传统绘画有常理也有“法式”,但任何企图用固定法式、符号来限定其时代范围的行为都是不奏效的。进而言之,任何企图将传统中国画与当代中国画割裂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绘画的存在,标志着这样一个事实:
每个不同时期的人都在运用同一个语言系统(笔墨系统)表达着各自不同的思想认识,这些思想认识都具有时代性,都可以叫做“当代的”。
比如《潇湘图》是五代董源面对江南秀丽的风光,运用笔墨的语言系统有感而作的,可理解为五代的“当代中国画”;《鹊华秋色图》是元代赵孟頫为好友周密所作,运用中国画的语言,表现了自己脑海中的齐鲁风光,而《容膝斋图》是倪云林隐居太湖一带,运用同一个语言系统,表达了自己居所四周平淡萧疏的感受,它们都可称为元代的“当代中国画”。
最后,学习经典技法仅仅是学画者通过绘画语言以表达自我的过程,这与能够表达自身认识和情感不能等同,就像我们学习字、词、句等文字组合规律,不能保证我们写出的文章能抒情言志是一样的道理。前者是学习使用语言的问题,而后者则是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问题,它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两个方面。中国画有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是表达画家感觉和认识的基础,没有它们,就无法相互传递、获得共鸣。
以上节选自《画坛名师大讲堂——张伟平讲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