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夏长城——“中国长城博物馆”

(2016-09-21 21:03:12)
标签:

宁夏长城

长城博物馆

明长城

长城邮戳

文化

分类: 我的集邮

宁夏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争夺的要塞“屏蔽陕晋,控扼河陇”,自古乃西北边防战略要地中国古代自战国起,到秦、汉、隋、金、明等朝代都曾先后在宁夏境内修筑长城。据考证,宁夏境内以长城命名的地名,南有原州区长城村,彭阳县长城塬,北有盐池县长城关目前,宁夏境内几乎可以找寻到历史上各个朝代修筑的的长城遗迹,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长城建筑年代久远,至今虽已遭到巨大破坏,但其大部分仍有残存,轮廓尚较清晰尚可辨认。宁夏全境6.6万平方公里面积内的20个县市中,长城城墙、营堡和墩台等遗迹遍布,这些遗迹多属土夯结构,与中国东部的砖石长城有较大差异宁夏雄浑壮阔的长城与塞上风光融为一体,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宁夏长城具有分布广、跨度巨、种类多、时代全等特点,经最新测算,宁夏境内长城全长1507公里,其中可见墙体达506公里。

http://s11/mw690/001VNnILzy751IIKlYe7a&690

     宁夏固原境内的战国秦长城,是古代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战国秦长城始建于秦昭襄王(前306-251由甘肃进入宁夏西吉县,沿葫芦河东岸北行,经西吉县将台乡的东坡、保林、明荣村后。于将台乡的东南侧折而向东,进入马莲乡;又沿马莲川河东北上,经红庄乡,穿滴滴沟,至孙家庄南;折向东,过海子峡于吴庄北,绕固原县城西北10里的长城梁、明庄、郭庄,到达清水河西岸,最后经彭阳县过孟塬乡出宁夏入甘肃。秦长城跨经西吉、固原、彭阳三县,总长近180公里。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高原地带,这段战国秦长城,不论建在山上山下,还是沟边河岸,一般都是就地取土,夯筑而成。夯层坚实,至今草木难生。固原长城梁,是固原市原州区清河镇明庄村处的战国秦长城遗址秦国在战国长城的基础上,又对固原地区的长城进行了修缮连接,并且沿河建城设障,屯兵驻守。汉初,继续利用秦长城抵御匈奴。到汉武帝时,国力渐兴,新修筑的长城已远在宁夏境之北,汉代城址遗迹遍布宁夏山川。隋代为减轻突厥与契丹南下侵袭的威胁,隋文帝于开国当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长城。在宁夏境内修筑了一条新长城

http://s16/mw690/001VNnILzy751IM2R8X2f&690
    明代称长城为“边墙”,在宁夏境内的主要有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和固原内边墙。

宁夏河东边墙修筑于明成化十年,俗称二道边”,因地处黄河以东而得名。这段长城的走向,始于银川市兴庆区临河镇黄河岸边的横城村,向东经过横城、瓷窑堡二乡,张家边壕处入盐池境内,在兴武营城东五百米处与深沟高垒分开,向东经高沙窝、苏步井、柳杨堡,过潘庄子直达陕西定边县周台子,全长194公里,其中盐池县境内长83公里。嘉靖年间王琼等人修筑的边墙,其西段(即从横城到清水营一段)是沿用了成化年间的边墙。自清水营向东新筑边墙,一直到盐池的东郭庄村,与成化年间的边墙呈平行状态。其间距约5公里-10公里左右。这道边墙比成化年间所筑墙高壕深,既是深沟高垒,当地人也“头道边”。此外,为了防止河套的蒙古人进入银川平原抢掠,三镇总制刘天和于嘉靖十五年 (1536年)沿黄河东岸,“修筑长堤一道,顺河直抵横城大边,以截虏自东过河,以入宁夏之路”。这道长堤是河东边墙向北的延续,由于比河东边墙低矮,有如河堤,故而称作“长堤”。

北线长城西起贺兰山北,经惠农、大武口、平罗东至黄河西岸,嘉靖九年(1530)修筑。墙体长20公里,其中惠农的旧北长城近6公里。北长城起点掩映于田间坟头处仅存的几点土墙,成断续状,向东则踪迹全无。沙地处的北长城仅存地基,流沙掩埋情况较为严重。截至于与贺兰山山体中相接的枣儿沟处。旧北长城位于红果子镇,平地处以夯土筑成,高山上则以石块垒砌,全长5836.4米,其中土墙3717.7,石墙2118.7米,是北线长城的主体,保存相对较好。

西长城是指分布于贺兰山山间的长城墙体,即在便于贯穿通行的两山交界处直接以黄土夯筑、或用石块垒砌墙体相阻隔,而在群山高耸处直接利用山险。嘉靖十年(1531)建筑,全长百余公里,分布有敌台、烽火台、狼烟台,另外还分布着多处采石场、挡马墙、壕堑、山险墙。 由于西线长城分布于贺兰山山间,远离人类居住地,保存的相对较好,墙体、敌台、烽火台、关堡,拦马墙、山险墙在此都能找见,囊括了宁夏长城所有雄伟和险峻,堪称奇迹,充分体现了长城是一个设施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固原内边墙东起陕西定边县姬原乡饶阳堡,经甘肃环县甜水堡,宁夏盐池县萌城堡,同心县下马关、徐斌水、红古城,海原县西安镇、干盐池,甘肃镇远县打拉池、青沙舰抵达该县黄河花儿叉,长318公里。弘治十五年年(1502)三边总制秦纮上奏朝廷始修,一直到嘉靖十六年(1537),历任三边总制都对其进行过重修或增筑。

宁夏主要防御贺兰山背后靖远方向和据河套南扰的外患势力,通常有二条线路:一条东入,是由灵武、盐池一带突破边墙,经同心韦州、预旺直向固原;一条西入,由贺兰山赤木口入,沿中宁、中卫一线过黄河,沿清水河南下直入固原明朝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史称“九边重镇”,其中就有宁夏镇和固原镇。北部宁夏镇驻在银川,辖制北部长城和甘肃境内的部分长城和营堡、墩台;南部固原镇驻在固原,辖制宁夏中部长城、南部长城和甘陕部分长城,以及其内外的营堡和墩台。从宁夏长城分布和营堡、墩台配置的总体格局上看,宁夏长城有两大特点:一是有规律地联结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另一是堡城、边墙、墩台三者互为依存,有片(面)、线、点的内在联系。烽火台分布于山顶部和平地高台处,多位于与独立的山脊之上,与长城墙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独特的防御体系。

http://s9/mw690/001VNnILzy751IQd8yk88&690

盐池县辖区长城

盐池县境内长城共有明长城3道,总长181公里。盐池县境两路长城的走径始终是西北方向,以十至二十华里的间距平行至高沙窝乡的兴武营合二而一。南长城,当地称为头道边。这段长城是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兵部尚书兼都御史王琼所修。现在这段长城,由定边县进入盐池县东郭庄,至盐池县城北关,城墙遗址仅似一道土梁,高于城墙的夯土墩台也成堆状。北长城,当地称为二道边,这段长城为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都御史余子俊奏筑这道长城从明嘉靖年间就已废弃,今略存痕迹。第3道长城为固原内边,盐池县境内长约67公里。

盐池县境内花马池、长城关、高平堡、安定堡、英雄堡、兴武营、毛卜喇、八步战台等古堡作为长城沿线上的重要城障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花马池。正统八年(1443)置花马池营,成化年间再筑花马池城(今盐池县城),明代1515年后,在面临着蒙古鞑靼人十余万骑大军进攻的威胁下大明王朝先加强军政合一的卫建置,在宁夏增置了宁夏后卫嘉靖十年(1531年)修成盐池县的花马池边墙,名曰深沟高垒。据考证,旧花马池城坐落在今北大池东北角,遗址正方形,边长370米,墙体为鱼脊状隆起,最高处不足3米,门面东开,带瓮城。

http://s4/mw690/001VNnILzy751IT27rZ83&690

长城关。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以“长城”命名的关隘,坐落在盐池县城北门六十步之外的“深沟高垒”上,为襟喉总要,与嘉靖九年(1530)副使齐之鸾根据三边总制、兵部尚书王琼的授意修筑,关上有楼,高耸雄壮,关楼设有暗门通往塞外。据考证,长城关遗址在今盐池县城原北瓮城(即威胜门)之北120米处,北关北路至制药厂之间的泄洪沟桥南侧、头道边之上。今盐池县在原址重建“长城关”。

http://s8/mw690/001VNnILzy751IVMXwH27&690

八步战台。位于盐池县城西七十余里青阳井村,筑于“头道边”内侧15米处,四周有坞墙,35米见方,门向南开。坞城之外有小城壕遗迹环绕。战台筑于坞城正中,台高20余米,基阔15米,土筑,顶部四周有垛口,垛口下四面开设箭窗,每面三孔。顶部平面铺砖,垛口亦为砖砌。八步战台数百年来保存完好,1964年兴修水利,将外墙两层砖拆去使用,1968年战台被炸毁,现仅存有16米高的土筑墩台残迹。

http://s1/mw690/001VNnILzy751IY1vMY50&690

灵武市辖区长城

自兴武营往西,经东庄子、张记边壕,过灵武县清水营,继续向西偏北,经张家窑、横山堡,至紧傍黄河的横城堡。这段长城是明成化十年都御史余子俊奏筑,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三边总制王琼依其旧址,加固、重修

    清水营堡遗址位于灵武市区东北42.5公里处城堡北侧临靠明长城,东北依清水河而得名,是明长城内侧沿线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在长城沿线众多的屯兵城堡中,清水营城是一座较大的屯兵城堡。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清水营西逾河至宁夏七十里,南至灵州七十里,东至兴武营六十里,北临沙漠。1532年,总制尚书王琼奏驻灵州参将,增设官员。后又设兵部议事处,总制三边(延绥、甘肃、宁夏)官员在此议事。至此清水营堡成为明代总制三边的重要军事据点,辖领烽堠达14座,辖域地界跨今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明代清水营堡,不但是总制三边官员军事议事中心,而且逐渐形成一处较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清水营设有南北通道和暗门,是明时宁夏境内东西来往的必经之处。所以,1571年,明朝在清水营开设马市万里长城二百关中,有两个清水营堡,都修建于明代。位于陕西省府谷县的清水营堡也是黄土夯筑,但是保存较好,而灵武清水营堡仅存夯土城墙了。上世纪60年代,清水营堡原城墙内外两侧均是砖石,因而显得气势雄伟壮观。后因人为因素,现砖石皆被拆除。

http://s3/mw690/001VNnILzy751J0LdQu92&690

横山堡位于今银川市黄河以东,灵武市境内,距银川30多公里。横山堡原名红山堡,修筑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它紧靠长城,戍边驻兵250多人明长城宁夏镇重要关堡,堡城为陕西边总制秦宏委派都指挥史镛修筑。横山堡紧傍长城,操守官、守堡官各一名。今横山堡城已废弃,砖石早被拆为民用,夯土城墙尚残存。城堡东面开着一道城门,连着城外的瓮城。横山堡至水洞沟河床,夯土城墙残存。过水洞沟河床,城墙缘山梁而上,向西北直抵黄河东岸的横城子。这段城墙自然保存稍好,然而横城子村靠黄河岸的一里多夯土城墙顶部挖了一条“引黄灌渠”。

http://s3/mw690/001VNnILzy751J3Ngoae2&690

银川市辖区长城

银川,为明长城九镇中宁夏镇总兵所驻地。贺兰县、永宁县,明时无行政及军事建制,其地属于宁夏卫辖。
    银川西长城:从青铜峡进入永宁县,顺山势至三关口,过苏峪口,到大水沟口附近出银川入石嘴山,全长共70公里。这段长城绵延不绝,每道沟口,凡人马可通山后的大道小径皆修筑短墙,高山四望之地设烽火台。银川 “河东墙”:位于黄河东岸,向东南延伸至临河镇,墙体上烽火台密集。当地人也称“小龙头”。银川明代“长堤”:从月牙湖一带至横城的大边墙,因紧靠黄河,多为河水冲毁,遗迹一般残高2米左右。  

三关口,古称“赤木口”。三关口明长城位于银川市西40余公里的贺兰山南部。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残断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原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建有关隘。

http://s7/mw690/001VNnILzy751J6KaHQd6&690

    明朝蒙古鞑靼和瓦剌等部经常从内蒙古阿拉善台地进入贺兰山赤木口(今三关口),直驱平原各地。明嘉靖十年(1531年)宁夏佥事齐之耗万金,修筑了南起大坝堡,北连三关口,长达80公里的长城,后被风沙填平。嘉靖十九年(1540年)宁夏 巡抚杨守礼重新奏筑修葺了旧有边墙,增筑了三关口以北长城。头道关关墙南北与长城连接,此地山势开阔,是缓口可容百马之处。北侧城墙沿山脊向北延伸,墙体以石块垒砌,城墙每段拐弯处,各有墩台一座,墙、墩台已残损,仅留部分基址。头道关向东南延伸的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墙体高约7米,基宽6.5米,顶宽3.5米,墙顶两侧筑有女墙

http://s8/mw690/001VNnILzy751JcnqJh87&690

长城由灵武抵黄河东岸后,并未过河,而是顺河北上,进入陶乐县境。嘉靖十五年(1536)总制刘修复外边,防守黄河,东于外边对岸处修筑长堤一道,顺河直抵横城大边墙,以截套虏自东过河以入宁夏之路”。这段在当时被称为长堤的城墙。由横城向北,经稍东梁跨水洞沟河、冰沟河至红崖沟的四道墩长城段,仅在靠横城堡处有一段西距黄河二百米的南北向夯土城墙遗址,坍塌成高于地面一米左右的土脊状,建于城墙上的墩台较好。长城由四道墩向南,过月牙湖,至三道墩。月牙湖以南已无迹可寻黄河东岸的这道长堤止于巴音陶亥,隔河与石嘴山市境内的旧北长城相遥望。

http://s2/mw690/001VNnILzy751JfePAd31&690

石嘴山市辖区长城

石嘴山市境内有三道长城和一道长堤,分别是沿贺兰山向北、向东至黄河以西的西长城、旧北长城、北长城。向旧北长城的终点(黄河西岸)延伸、越过黄河,在陶乐境内沿黄河南下直抵银川横城大边墙的叫“长城堤”。

石嘴山和平罗县西长城南起贺兰山东麓的西峰沟,北至归德沟。北长城西起贺兰山东麓的枣儿沟,东至黄河西岸,城墙连接“平虏关”和“镇北关”。旧北长城大致走径为:由黄河西岸起,向西经惠农、尾闸、下营子三个乡境,过石大公路,经石嘴山市四中北,然后越包兰铁路,抵贺兰山扁沟北。这道长城约长三十余华里。在下营子乡五渠村,今尚存哨马营城堡遗址。据《嘉靖宁夏新志》,此城堡为明黑山营城堡。4城堡呈长方形,东西长205米,南北宽198米,早已废弃。在石嘴山市四中附近一座夯土城堡遗址出土有明代的残砖、残瓦及瓷器片等文物,可能为明初所设“镇远关”遗址。北长城在黄河西岸基本已无迹可寻,仅向西南在幸福、威镇等村,尚有城墙遗址及已残圮的夯土墩台。

http://s13/mw690/001VNnILzy752XXzY3W1c&690

青铜峡市辖区长城

青铜峡境内古长城,南起广武乡芦沟湖,北至邵刚乡磨石口,全长40.6公里,是明代嘉庆年间修建。因年代已久,大部分已坦塌,但长城最北端的北岔口一段却保存较好,是迄今宁夏境内明代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随山势走向而修筑。蜿蜒起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被称为“宁夏的八达岭” 

北岔口长城位于青铜峡市以西约40公里处的贺兰山南麓的营子山,南北走向。北岔口明代古长城所处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山势险峻,自古为军事要塞。北岔口北侧和营子山上,由数层纵横交错的石砌、土筑长城、墩台、壕堑、关隘、城堡,构成了一个较为磅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这段长城建筑坚固,形式亦较为独特。城墙距地面一米五以下部位为石砌基础部分,上部为黄土夯筑。有几处保存完好的地段,有土筑女墙残存。这段城墙保存好的地方高约八至十米。由北岔口北侧的营子山起,为加强关口的防御能力,主体城墙砌为双道,并且于沟口谷道上砌有数道障墙。

http://s15/mw690/001VNnILzy751JhTXauee&690

同心县辖区长城  
  同心明代属固原旧边,《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弘治十五年(1520年)至嘉靖十六年(1537年),在同心境内修筑了边墙。这道边墙始于陕西省榆林,经甘肃环县进入同心县,经海原县入甘肃,全长300多公里。明代在同心境内不但修筑了长城(边墙),为配合战略防御还大量修筑增设了通讯设施--烽火台,同心县境内的烽火台,遍布山川梁峁,比比皆是。  

http://s9/mw690/001VNnILzy751Jkorag88&690

下马关古城是明长城固原镇重要关隘。关城为明万历五年(1577)筑,古城城墙内土外砖,长570米,宽460米,高10米,基宽10米多,顶宽57.45米,辟南北二门,今南门及瓮城的砖砌券拱门洞尚存。瓮城北门洞上方刻有“重门设险”四字,匾头题“万历十年二月吉旦”,匾尾署“固原兵备右参将解学礼立”。瓮城正东设门,门洞上方的砖城内嵌有长方形石板,上刻“橐钥全秦”四字。传说古城是依金龟形状而建,取金龟探水之意。今仅有半块残存,为此,留下了“固镇第一关”的美誉。后因三边巡视边防者必下马于此休息,而得现名“下马关”。今南门及瓮城的砖砌券拱门洞尚存。下马关附近长城是明固原镇长城中保存最好的地段。

 

    中卫市辖区长城
  中卫明长城西自甘肃省靖远县入境,东至胜金关,全长160公里,因黄河之隔,分为河南、河北段。南段长城利用黄河之阻,山势之险,凡在山势陡峻之处劈山削石,形成峭壁,山沟峡谷跨越处,用山石垒砌,平缓的山冈,就地取材,黄土夯墙。残高3-13米,顶宽2-5米,基宽5-10米。北段长城沿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及卫宁北山南坡而行,东至胜金关,形成环障。  

http://s2/mw690/001VNnILzy752XZiJP3f1&690

 固原市辖区长城

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战国秦长城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做了修缮连接。战国秦长城今遗迹尚存,宁夏境内长约200公里。2000多年前的战国秦长城至今依然宛如一条游龙翻山越岭,蜿蜓曲折,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明代,延绥、宁夏、甘肃三镇衙门分别设在今陕西榆林、宁夏银川和甘肃张掖,俗称“三边”,固原在这三镇的中间,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关中的门户。成化十年(1473)一月,朝廷任左都御史王越为首任三边总制(总督),统一指挥三镇军务,总制府设在固原,三边总制自此始。固原由隶属于平凉府的一个县,跃升为西北规格最高的军事重镇,成为西北军事指挥中心。

http://s9/mw690/001VNnILzy751Jom2fKc8&690

    宁夏的长城面临自然与人为破坏的威胁。宁夏各地加强了长城保护,“三关口明长城”、“花马池明长城”、“固原秦长城”等已经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池县于2014年成立了盐池县长城保护学会,加强了长城保护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为引起全社会关注长城保护,在盐池县建立了古长城遗址公园以及长城博物馆等,供人们参观旅游和学习,唤起全社会保护长城的意识,行动起来,保护长城!

http://s11/mw690/001VNnILzy751Jqj5xM6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