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津广播电视报
天津广播电视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6,455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慧怡:跳舞背后的故事

(2013-08-08 16:05:52)
标签:

电视报

秀发

栏目

让人

最爱的人

分类: 津门星空

    在河西区人民公园集体舞广场,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小姑娘,6岁,她的大名叫吴慧怡,在这个广场跳集体舞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她的。小姑娘不固定在一个位置跳,满场跑,但无论她跑到哪跳舞,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都肯定给她让出位置。不夸张地说,路过人民公园的人,只要看到吴慧怡跳舞,就一定会停下来看她。还有一些不跳集体舞的叔叔阿姨,晚上乘凉特意到公园看她跳舞——吴慧怡都有“粉丝”了。
  8月6日晚,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60分》“百姓纪事”栏目报道了小姑娘吴慧怡在河西区人民公园集体舞广场跳舞的故事。这个专题片是在8月2日拍摄的,《都市报道60分》的记者从上午9点一直拍到下午5点,晚上8点又拍几百人跳集体舞的现场。本报记者也全天跟踪采访。因为电视和报纸采访人物的方式和角度不同,所以,8月5日晚上,本报记者又去吴慧怡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吴慧怡:跳舞背后的故事

    爸爸妈妈是农民工
  吴慧怡家在一个小区的一楼,与别人合租,房租每月八百元。吴慧怡和爸爸妈妈哥哥租的那间屋子有13平米,只能放下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吴慧怡家没有柜子,所有的衣服都摆在墙边和挂在空中,冰箱、彩电、空调、床、饭桌,都是二三手货。大床靠墙的那面有一个破了一角的长镜子,是以前租房子的人留下的,镜子在墙上粘得很紧取不下来,所以记者看见吴慧怡在床上又蹦又跳,实在是担心她碰伤。
  吴慧怡的爸爸小吴是江西人,妈妈小杜是浙江人。小吴12岁出来打工,小杜15岁出来打工。两个人是在打工时认识的。爸爸小吴的经历简单一些,到处打工,做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妈妈小杜的经历却有些曲折和伤感。小杜1978年出生,今年35岁的她,好像把人生的苦都已经吃过了,平时有些木木的脸上,只有谈到她的宝贝女儿吴慧怡时,才会露出最灿烂的笑容。
  妈妈小杜伤感的记忆从她9岁开始。小杜家在浙江缙云县山区的小村庄里。小杜有2个哥哥、3个姐姐,妈妈常年生病,一会清醒一会糊涂,最爱她的是爸爸,家里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有爸爸和哥姐的爱护,小杜的童年幸福快乐。
      苦难从小杜9岁的时候开始,她的爸爸突然生病去世,她的天塌了。爸爸去世后,小杜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外出打工、一个姐姐出嫁,家里只留下9岁的小杜和生病的妈妈、一个嫂子和几个月大的小侄女,于是家里养猪放羊、种菜收菜的活大多都是小杜干。小杜9岁的时候就挑着四五十斤重的菜,走很远很远的山路,到集市上去卖,并且经常地饿肚子。
  苦和累都不算什么,对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小杜学习很好,可是爸爸去世后,就没有人也没有钱来供她读书,于是小杜9岁的时候就辍学回家务农了。后来在校长的资助下,她才完成了小学五年的学业。
  小杜说,她13岁的时候,就想跑出去打工了,繁重的农活压得她喘不上气来,而嫂子的坏脾气更让她心惊胆战,当她每天干完农活很累的时候,一回到家,嫂子总是随手不管抓到什么东西就砸向她。她为此和同学偷偷地跑到县城去打工,由于太小,又被亲戚看到把她送了回来。小肚说,她不恨嫂子,“也许是生活太苦了吧,嫂子也有难处”。
  在哥嫂家,小杜最爱的人是她的小侄女,小杜比小侄女大8岁。小杜说,她上小学的几年,一遇到买笔买本的时候,她不敢向嫂子要钱,而是找小侄女要钱。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很疼姑姑,遇到姑姑没钱买笔的时候,小侄女就会向妈妈要钱说买糖吃,于是小侄女买糖吃的钱几乎都帮了姑姑买学习用品了。
  小杜15岁的时候,她终于大着胆子,带上姐姐过年给她的2元压岁钱,和外出上学的小姐妹一起跑了出来。为了不让家里人找到,小杜决定到另外一个镇子上去找工作。小杜找小姐妹借了几元钱,起了个大早,舍不得花钱坐车,步行了几十里山路,到达那个镇子时天已经黑了。小杜打的第一份工就是在镇医院的食堂帮厨,管吃住,每月30元钱。一个月后,她又给自己找了每月60元的工作,帮别人看孩子,管吃住。
  小杜说,15岁的时候,她就想着“挣钱挣钱挣钱”了,因为只有自己有钱才不会挨饿。为了挣钱,小杜说,她吃的苦几天几夜说不完。最让她难忘的是她18岁那年,在福建的一个砖厂打工,她当评砖员,就是挑选现在装修用的瓷砖好坏。评砖不能戴手套,就是戴了手套,锋利的瓷砖也会刺穿手套,所以小杜的一双手全被瓷砖划破了,皮掉了一层又一层。因为长期站在煤灰中,煤灰有毒,她的两只脚也烂得不成样子,最后都没法工作了,休息治疗了很长时间才好。
  现在,小杜和小吴带着一双儿女在天津打工已经八九年了。小杜说天津人热情,对外地人不排挤,她给饭馆当涮碗工、打扫卫生、卖彩票,小吴做通下水道的工作,两个人挣钱不多,但也够温饱,小杜说她知足。
  一看到可爱漂亮的女儿吴慧怡,小杜就会想到自己的辛酸童年和自己到处打工吃的那些苦,小杜说,她和丈夫小吴一定会好好工作,不管吃多大的苦,也不能再让心爱的女儿受苦了。

吴慧怡:跳舞背后的故事

  蓝天舞蹈队的叔叔阿姨甘当“绿叶”
  与蓝天舞蹈队结缘是在吴慧怡四岁多的时候,她爸爸带着她到人民公园玩。在人民公园每天晚上8:00到9:30,有一支蓝天舞蹈队跳集体舞,小慧怡就比划着跟在队伍后面蹦蹦跳跳。没有谁特意地去教她,她跟着一大群叔叔阿姨的后面自己跳着玩,跳着跳着,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这个小姑娘有跳舞的天分,一个动作复杂的舞蹈,好多大人还没学会,她就会跳了,而且跳得有模有样,特别可爱。
  蓝天舞蹈队的队长赵延霞、教练侯玉秀发现吴慧怡有舞蹈天分后,就把这个小姑娘放到几百人跳集体舞的第一排去领舞,让她尽情展示她的舞蹈天分和孩子的童真。7月中旬,天津市第四届“南开杯”新广场舞大赛拉开帷幕,作为参赛队之一,蓝天舞蹈队也准备了两支舞蹈节目参加比赛,而让人感动的是,舞蹈队的叔叔阿姨们一致同意让吴慧怡领舞,叔叔阿姨们说,他们心甘情愿当“绿叶”。正是舞蹈队的叔叔阿姨们对吴慧怡的厚爱和宠爱,给了小姑娘无比自由的空间,于是才会有今天—— 一个6岁的小姑娘,在几百人的广场跳舞毫不畏惧,灵动的舞姿,充满阳光的纯美笑脸,给这座城市的叔叔阿姨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吴慧怡:跳舞背后的故事

  乖巧、懂事、知道感恩的好孩子
  记者采访写这篇文章,需要配吴慧怡的图片。城里的孩子会有很多图片来纪录他们的成长过程,但吴慧怡没有。于是记者联系了潘阿姨和阿牟伯伯,他们是夫妻,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和真诚。潘阿姨经常陪吴慧怡练习舞蹈,生病发烧了都陪着孩子练舞,而阿牟伯伯是摄影发烧友,拍过很多精美图片。记者还联系了一位“化妆师”,她是这次蓝天舞蹈队参赛节目的指导教练澹台桂英,无偿地为蓝天舞蹈队指导,比赛时,吴慧怡的妆就是她画的。澹台桂英教练是一位志愿者,2011年全国优秀体育指导员,这次比赛给吴慧怡设计的舞蹈动作中,有一个动作是孩子趴在地上双手托脸、两只小脚丫在空中摇动,澹台桂英教练就和孩子一起趴在地上,多次做这个动作,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8月3日下午四点,在火热的太阳照耀下,四个大人陪着一个小姑娘,浩浩荡荡直奔津湾广场拍写真。阿牟伯伯又高又壮,背着摄影器材,还找各种角度拍照,这么热的天,用东北话说“老难受了”,而我们三位阿姨拎着小姑娘的服装鞋袜,给小姑娘换装、打伞、打闪光板,也被太阳晒晕了。片子拍完了,记者问小姑娘:“等我们这些阿姨伯伯们老了,走不动了怎么办呢?”吴慧怡无比认真地说:“我一个一个推着你们走。”她还说,等她长大了,到很大的舞台跳舞,把伯伯阿姨们都请去看她跳舞,不要票。
  从津湾广场拍片回来,记者带吴慧怡去快餐店吃饭。先去买了一包薯条和一杯冰激凌给她,然后又去一个面店吃面,这是吴慧怡最爱吃的三样东西。在面店看菜单时,吴慧怡伸过小脑袋看得很仔细,记者问她:“看什么呢?”她说:“看花几元钱。”记者问:“为什么要看花几元钱?”她转动着漂亮的黑眼睛,认真地说:“超过十元就贵了,就不能吃了。”等记者点完餐,她又问:“阿姨,花了几元钱?”记者说:“花了七十多元钱”。她想了想问:“比十元多吗?”记者说:“是。”于是吴慧怡睁大眼睛,无比吃惊地说:“太贵了!”
  后来,记者问吴慧怡的妈妈,她妈妈说,他们很少带吴慧怡在外面吃饭,带她出去吃饭,也从来不点十元以上的东西吃,所以吴慧怡对超出十元的东西才会无比吃惊。
      后记——
  采访结束,记者的心情无法平静,十元钱在城市的孩子眼中就是一杯冰激凌,而在农民工孩子的眼中却“太贵了”,这样漂亮、懂事、知道感恩的孩子让人心疼。小姑娘热爱跳舞、画画,可她的父母是农民工,没有太多的钱培养她去专业的艺术学校学舞蹈和绘画,小姑娘的未来让大家牵挂。
    令人欣慰的是,在记者发稿前,天津广播影视艺术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已正式接收吴慧怡为学员,免费培训。培训中心董事长吴建玲女士说:“培训中心的所有艺术类课程,如舞蹈、声乐、给画、表演、钢琴等,全部免费教她。”河西区文化馆舞蹈干部张宗玉老师、周芹老师,春芽教育春芽幼儿园的李老师,也提出免费教吴慧怡舞蹈。记者在此真诚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本报记者  胡藤/文  阿牟/摄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