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科钦,一定要看的是喀拉拉的古典舞剧卡塔卡利(Kathakali)。“卡塔”在印度梵文里的原意是故事,“卡利”是指舞蹈,合称就是故事之舞。表演剧目多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珂婆罗多》。卡塔卡利舞也叫莫赫尼亚特姆舞,发源于喀拉拉邦的农村地区,是目前印度古典舞蹈中唯一还保持用梵文演唱的剧种。梵文,那可是与拉丁文、古代汉语一样被认为是世界语言学的活化石啊。
随水认为,来到科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看这场演出,所以早早的就在网上订好了演出票。午饭后,我们一同前往距离藏餐馆不远的海边剧场。据说,这是科钦演出卡塔卡利的两个剧场之一。
1、海边剧场位于小巷的拐角处 ,毫不起眼。
2、剧场在二楼,一楼是售票取票处。
3、一天就一场,我们包下了第一排最中间的9个座。
卡塔卡利的表演者通常是男性。演员在十岁前便开始学习,至少需要12年以上的专业学习才有资格登台。每位演员在表演前,脸部都要浓妆重彩。化妆的材料主要是米糊、绿叶、油烟、颜料和白纸,一次化妆通常需要4个小时。卡塔卡利的舞妆厚度最厚可以达到15厘米,这可是世界之最,列入了吉尼斯记录的。而且,最重要的而且来了:卡塔卡利的演员化妆是对观众开放的是可以拍照的。当随水告知这点时,我真的不敢相信,“一向神秘的后台也向观众开放吗?”随水没有细说,只是提醒大家,演出六点开始,五点多就可以进场了。
在海边看中国渔网的我们,没等落日就返回了。往回走的路上接到短信,让尽快赶到剧场。我还以为是人太多,后台要排队呢。哪想到,原来卡塔卡利的化妆是在舞台上进行的。
4、我们到时,两位演员已经上台。

5、不多一会,主角也上台了。

6、主角的妆最厚重,必须在上台前完成基本部分。

7、看,台脚的这个位置基本没有空的时候。

8、长工上去高举相机盲拍了几张

9、第一次看演员化妆,非常新奇。

10

11

12

13

14

15、观众基本入场后,有人在过道上画起了地花。

16、随后他上台了。后来知道,这是舞剧的吟颂者。

17、他有条不紊的做着这一切,仪式感十足。

两位工作人员徒手拉起了五彩缤纷的帷幕(此后的每次场景及人物更换都是这样)。随即,震耳的鼓声在幕后响起。在低沉的吟唱中,演出正式开始。
卡塔卡利的演出,除了鼓声和吟唱,演员之间没有任何的口头对白,全凭卡塔卡利独有的手势、眼神和脸部动作完成。在印度古典舞中,卡塔卡利对眼、眉、嘴、脸颊、颈等部位的应用之多,难度之大都远远超过印度其它各派。这是卡塔卡利的基本功,要练到运动自如,谈何容易。
18、六点,演出正式开始。

19、第一场表演的就是这基本功

20、表演与鼓点配合的天衣无缝,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21、第二场才是舞剧,这是第一幕。

22

23

24

25

26

27

28

29、第二幕

30

31、第三幕

32

33

34

演出在七点二十分结束了。演员精湛的表演,虽然是哑剧,但大家都看懂了这个英雄人物战胜邪恶的故事。据说原先卡塔卡利的完整剧目,单独表演至少需要一天或更多的时间。经过改良后的商演,通常只表演1至2个小时。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这不算太短的时间里,有一个人是从头至尾都在演出的,那就是吟颂者。他的吟唱用的是梵文,浑厚而悠长,把观众带入了古老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之中。一个人营造了一场舞剧的气氛,是卡塔卡利独有的魅力。
35、闭目吟唱的吟颂者

附:科钦堡地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