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90,197
  • 关注人气:3,4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慧医疗”:杭州医改突破口

(2017-06-22 16:57:28)
标签:

医改

分诊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从根本上破解医改难题的制度性安排。

不过,如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和明晰的路径。

医改是个难题,难题到了地方,总能找到突破口。

新医改进入第9个年头,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杭州另辟蹊径,着力推动区域信息化建设,借“互联网+智慧医疗”首先突破了“看病难,看病繁”顽疾,并以此为依托,以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和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为载体,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杭州实践,目前,初步构建了城区二级(即省市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层级)、农村三级(即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省市级医院三个层级),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分级诊疗体系。

杭州“互联网+智慧医疗”,始于2012年7月,到目前已5年,作为杭州医改突围的现行路径,总结经验或可带来一定的启示。

就诊变迁:背后一张网

打开杭州市地图,坐落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像一弯新月,拥抱着都市。

毗邻景区的特殊位置,使得该院占地面积小,候诊区狭窄。这家年逾百岁,日门诊量达1万人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于一体的市属最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占地仅30亩。

“曾经,门诊大厅排队的人多到站在二楼往下看不到地面。” 谈及引入“智慧医疗”前病人的就医体验,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盛文彬如是说。

走进杭州市第一医院,院内秩序井然,门诊大厅里,一位正在使用自助服务机的老人格外引人瞩目。

涂幼红,67岁,家住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她一边将市民卡放在扫描区,一边在自助挂号机前操作。尽管她的动作不像年轻人那么娴熟,但却是杭州市“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拥趸者。

“用这张卡很方便。”涂幼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她手中的市民卡已经与医保打通,充值后,医生开完药可即时完成“诊间结算”。“不用楼上楼下排队,孩子们也不用陪着,全靠这张卡。”

距离门诊大厅约10米的内科诊室内,《民生周刊》记者见到了由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而来的陈志江。

医生首先调阅了他的健康档案,在查阅既往病历,了解病因后,为其开具治疗方案,并进行诊间结算。诊疗结束后,根据医嘱,陈志江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通过手机“杭州智慧医疗”APP预约了检查,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第二,直接去药房拿药回家。

“现在整个看病流程下来基本不超过一小时。”谈及“智慧医疗”带来的显著成效,陈志江如是说。

这些就诊变化得益于杭州“智慧医疗”工程建设。

在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滕建荣看来,“智慧医疗”是一张大网,借此优化诊疗流程,仅仅是个开始。

区域互联:难在协调

作为“智慧医疗”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杭州市卫生专网(一网)以及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两库)都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目前,在这个拥有918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杭州800余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已全部建成,健康档案内含既往病史、诊疗信息等个人医疗健康信息,已全面联网,实现了市、社区两级区域互通。

在此基础上,“智慧医疗”

APP,作为“智慧医疗”重要载体之一,被杭州市属11家医院统一使用。

点击陈志江的手机不难发现,除了预约体检外,“智慧医疗”APP还提供10余种服务:预约挂号、报告及费用查询、医信付、排队叫号、医院导航、门诊排班、医院简介、智慧药房、健康百科、智能分诊、医疗资讯等。

不仅如此,与“智慧医疗”APP绑定的市民卡,还延伸到医技科室和停车、院内就餐等所有收费环节,实现“全院通”智慧结算。

成绩背后,较之国内多数医院单体实现“智慧医疗”,杭州的特点是在整个城市层面实现“智慧医疗”。

回顾杭州市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之路,杭州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何炜坦言“道阻且长”。

原来,在没有引入“智慧医疗”之前,卫生信息孤岛在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

2012年,滕建荣升任杭州市卫生局局长,为解决“看病难,看病繁”的顽疾,利用“智慧医疗”促进市、社区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之路由此展开。

“市属医院的院长们没少来开会,一说开会,都自带饭盒。”何炜说,2015年之前,市级医院的院长们频繁地出入市卫生局,讨论改革方案、协调各方资源、进行财务管理培训等。

在何炜看来,推进区域网络一体化最为困难的事情不是技术,在于协调各方资源和诉求。

如今,“智慧医疗”方案实施已超过5年,为解决“看病繁”,缓解“看病难”甚至“看病贵”等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

以“智慧结算”一项服务为例。由于每位医生都可以直接结算医疗费用,这等于将杭州市原有的119个结算窗口扩围至2188个。全市开通“智慧结算”的用户达550万,累计已有4000余万人次受益,以平均每人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缩短一小时计算,“智慧结算”节约的时间,相当于给所有杭州城区居民放假一天。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杭州市医改进程。

两级平台:助力分级诊疗

在杭州的布局中,区域互联的网络只是一个基础。

在“智慧医疗”这张网络上,更多医改难题得以解决,比如落实在全国大多数试点城市推行不畅的分级诊疗。

杭州市建设医养护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签约转诊子平台、远程会诊子平台、移动服务子平台、医保结算子平台,发挥智慧医疗助推作用。

据杭州市卫计委副主任周智林介绍,杭州市通过医养护市、县两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双下沉。

比如,杭州市属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开展影像会诊、心电会诊、消毒供应和病理联合门诊。

同时,杭州以县域医疗中心辐射下级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同步推开了县域五大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区域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中心。中心之间的标本、资料可互相转运。

为将部分患者“引导”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杭州各市属医院的专家号统一向所对接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倾斜”或“下沉”。

较之各市属医院的专家号提前一周预约,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专家号可提前至两周。

据悉,有30%的市属医院专家号源“下沉”到基层医院,病人在社区接受问诊,由首诊医生根据所需,帮助病人挑选合适的医院和专家后,向上转诊。

2016年,杭州市64.67%的签约病人选择在社区就诊,11.84%的签约病人在社区就诊后由签约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就诊。去年一年,精准预约转诊3.8万余例。

“智慧医疗”:探索“医养护”

在推进医改的进程中,预防、康复、养老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借助“智慧医疗”,探索“医、养、护一体化”建设,杭州走在全国前列。

据杭州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蒋天武主任介绍,御跸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超过8000名,目前签约家庭医生的大概在2500人,签约率30%左右,95%的签约居民首诊选择在社区。

“超过70%的签约居民是老年人,其中60%以上的老人患有慢性病。”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席全科医生潘雪凤表示,人口老龄化压力下,以签约全科医生为纽带,利用“智慧医疗”,向居民提供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模式,成本低,效率高。

据悉,该市居民“医养护”签约服务费为每月10元,全年共计120元。

“实际上,每位签约居民每年支付10%,即12元就可以享受服务。”周智林表示,剩余90%,市财政和区财政分别承担25%、65%。其中,60岁及以上居民、困难群体、持有残疾证人员以及优抚对象等,免费享受签约服务。

“医养护”受到市内居民的欢迎,杭州桐庐县分水镇富源村村民王兴国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王兴国是一位冠心病患者,并于两年前在心脏前降支植入一枚支架。在行支架植入术一年后,签约“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民生周刊》记者到富源村卫生室采访的当天,正好赶上王兴国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做心电监测。

谈及签约前后的变化,王兴国说,放支架后他既要频繁去市里拿药,又得定期去检查。现在,家庭医生管理他的日常养护,并通过市属医院的远程医疗设备为其取药、预约检查。

按照杭州市卫计委的设想,依托“医、养、护一体化”平台,老年人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控自身血压,而设备终端网络连接到社区医生,一旦其血压或心率指标出现问题,即发出警报,引起医生重视和问询,乃至上门查看。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数字电视,预约医生上门服务。

“不过,要搭建这一平台, 让‘社区首诊’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为‘医养护一体化’提供基础,是第一要务。”滕建荣如是说。

( 《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