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娱乐杂谈 |
每个节日都是对情感的升华,春节到了,省亲访友,少不了一份好礼叙情。
或许是一碟小菜、几杯淡酒、红红的春联、厚厚的黄历,或许是御笔亲书的祝福,或许是亲友送来的实惠。
在你来我往的寒暄中,致敬每一次久别重逢的团圆,不变的是春节的喜庆和祝福。
从宋代开始,大年初一,亲王、百官进宫向皇帝拜年。皇帝就会赏赐每人一朵由绢纱丝帛制作的帽花。
众人戴于帽上,回家后还要戴着举办家宴。
一进腊月,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一块腊肉,配上几斤屠苏酒
也称为“送年盘”,不计数量多少,价格高低,主要在于祝贺新春之意。
到了清朝,春节前皇帝则会赏赐大臣们一块鹿肉,上写“福”、“寿”二字,谐音“福禄寿”。
不光如此,皇帝还会赏赐御笔亲书的“福”字,当然,这些“福”字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都由近臣代写。
到了平民百姓家里,大年初一南方家家户户会用大蒜、小蒜、韭菜等味道辛辣之物制作“五辛盘”,互相馈赠亲友、同事食用。
一来发五脏之气,二来欢迎新春到来,万物复苏。“五辛盘”后来逐渐演化为春卷。
还有过年送荷包、送黄历的习俗,因为古代荷包是必需品,类似现在的手提包,用来放散碎银钱、熏香、零食等。
黄历,则是一年的工作时间指南,堪称最实用的礼物。
古代最风雅的春节礼物应是是清代诗人袁枚赠给老师的一首诗了:知公得句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箸,新诗和到是明年。
古代最豪气的春节礼物当属晚清名臣左宗棠每年春节都要给军机大臣潘祖荫送 1000
两银票,外加一份厚礼,以报答其冒险救命之恩。
春节送礼,不分贵贱,无论高下。
繁复、变化的礼尚往来中,包含着世事变化,包含着人情世故。
但唯一不变的,是美好的希望和祝福。
前一篇:辞旧迎新思绪飘
后一篇:情人节各科老师写的情书欣赏
< 前一篇辞旧迎新思绪飘
后一篇 >情人节各科老师写的情书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