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几句话是根据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参禅的三重境界”简化而来的。原文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窃以为,学缠亦然。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就拿级别为例吧。
比如级别,刚开始,以为分时图里的1f、5f、30f就是对应着缠论里的1f、5f、30f。这相当于第一个阶段。
经过仔细认真地读了缠师原文后,明白了级别,是要先设定A0的,也就是要先设定拿什么图作为最基本的分析起点。也就是设定显微镜的精度问题。比如说,通常是拿1f图作为A0。当然,你也可把5f作为A0,甚至可以将1f以下级别作为A0。
这时候你明白了此1f级别非彼1f级别。算是第二阶段吧。
那么,5f级别的线段就要从1f级别的走势类型递归上去。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操作级别相对较小时,这样做是不现实的。往往会错失许多机会。所以,可以拿1f图里的笔、段、中枢、走势什么的作为1f级别;再拿5f图里的笔、段、中枢、走势什么的作为5f级别,以此类推。不过,这时你明白这1f与5f之间不存在递归关系。其实是不同精度的两个显微镜。这样,就克服了层层递归太耗时间的缺点。
当然,效率提高了,精度上就有所损失了。你也可以在你认为必要的时候,再从1f级别递归上去。怎么用,决定权在你。
这样,就是你在用东西,而不是被东西所束缚。
又当然,时间长了,有了悟性,也可以不用这么麻烦,一眼扫过去,神马笔啊、段啊、中枢啊、走势啊都一目了然。那就算是入了化境了。但这需要一步一步的来。不可建空中楼阁。欲速反不能达。
这,大约就是第三重境界了吧。
临文惴惴,不知所言。惟缠友思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