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计划(1)

(2011-02-27 11:43:04)
标签:

gre

托福

考研

复习

明朝的那些事

杂谈

分类: 莎莎的推荐

[插播] 自09年混迹太傻以来,断断续续写过一些考试的计划,有考GRE的,考IBT的,还有考研的(我没有考过研,只是依照GT的计划写出了一点自己关于英语的设想),未敢误人子弟。职场规划更是一塌糊涂,目前还在不断摸爬滚打中。只是把自己比较擅长的一部分写出来(关于考试),大家一起交流吧~~。这几天要抽时间回太傻重新写自己的GRE备考贴,因为09年重新考了一次GRE: Verbal 760, AW 5.0,而今年6G后就要全部更换新题型,所以想回去更改自己当初的备考帖子,分享一些我09年用过的资料。

 

这几天一直在看《明朝的那些事》,本来想作为一本厕所书来解闷的,可是越来越思考,发现这套书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现在看到1,写了很多读书心得,等一直看完后也会分享。尤其是朱元璋的经历,让我想到自己器小而志骄,器小而无远见,志骄傲而好生事,所以我过去几年的弯路完全是自己性格造成的。如果大家有时间,真的推荐看《明朝的那些事》

 

正文:

 

说到计划,恐怕我们每个人首先想到的是planner,to-do-list,每日必须完成的任务等等。然而针对标准化的考试,做到这些还不足够精密。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试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役,需要精确的战略和战术,我们不仅仅要work hard,更要work smarter,而后者,才是决定高分与一般分数的分水岭。制定考试计划之前,一定要花足时间搜索到详尽的信息,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备考资料,然后参照前人经验和自己的水平制定出一个全局的规划(请注意全局这个词)。这个信息的来源,是各个考试的相关论坛的相关帖子,需要你自己细细去搜索。

 

一个备考计划到底详尽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我们动脑子的事情。动脑子在备考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很多人,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自习备考,很勤奋,可是考出来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想也许是他或者她的全局计划出了一些问题。(仅为猜测,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我来列举一个计划,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这是一个关于考研的计划:

复习时间表:

2011年3月—7月  第一轮复习,英语、数学、专业课

  2011年7月—8月  第二轮复习,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三门公共课同步提高

  2011年9月强化公共课复习效果,完善复习总体结构

  2011年10月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度总结、梳理、查漏补缺

  2011年11月—12月,第三轮复习,全面冲刺,进行模拟实战训练

 

这是一个朋友发给我的第一次考研计划,当然前面还附有她自己搜索的必看的考研书籍,由于涉及她的隐私,这里不列举出来。仅对这个初步计划进行一下分析。(由于我课业紧张,无法帮每个朋友都看计划,所以希望这个分析能给我们完善自己的计划一点点启发)

 

我们来看看这份计划表,咋一看,条目清晰,可是仔细想来,其实很空。

1. 2011年3月—7月  第一轮复习,英语、数学、专业课

这个阶段,缺少一个时间分配比率。英语、数学、专业课每天复习的比重各是多少,是以哪个为主,以什么样的方式复习,每个阶段的deadline是什么时候,每个小的deadline之前你必须要完成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去制定这个计划的。

 

还是拿英语来说,那么漫长的4个月,你从3月份到什么时间跨度是基础复习,什么时间内完成背单词和做题,做哪本书或者哪几本书,每周必须完成到几页。开始复习阅读了吗,写作呢,写作是进行长期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开始看economist,新概念)还是进入到做真题的阶段了(因为她后面说7月到8月巩固英语,我不知道这个巩固是什么意思)。

 

数学,专业课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的考试计划,是一个全局的计划,具体说来,就是把你搜集到的有用资料分配到每个时间段,并且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个deadline(注意,这点很重要),然后才是把每个小的deadline之前需要用的材料分配到每周每天,写在你的planner 上。全局计划考虑的越周全越好,它虽然很费时间,可是就像一个统帅,统领着整个战争的全局。所以大家在列举每天的to-do-list的时候,应该首先站在整个考试前所剩的时间期限来考虑。什么样的期限有什么样的技巧。比如专八,现在离专八不到一周就要考,你问我该复习什么内容,当然是狠狠地抓人文选择题来做,因为类似作文,听力这些东西,都是平时的积累,而人文选择题,是可以从市面上买到的资料中找到相识的题目甚至是原题,所以最后几天复习整个部分性价比最高。

 

其次我想谈谈我们如何界定一个人的有效努力。对于考试,我觉得每天你状态最好的时候应该用来攻克你的短板而不是用来做一些effortless 的事情,这样的努力,才是真正有效地努力。在我申请哥大的时候,由于托福考试过期了,有段时间整日整夜复习托福,我男朋友非常生气,按照他给我排的时间表,如果要在11月15号前全部完成申请,那么在9月份-10月份就应该专注陶瓷写PS,而不是复习托福。他说如果我只复习托福,而不写PS,就是一种逃避,逃避有效的努力(因为我的底子还可以,复习托福完全不用拖1个月来复习)。由此我想到,如果我们每天状态最好的时候,不能集中全部力量攻克自己的短板部分,而跑去复习自已经很娴熟的部分,那就是一种无用功。拿GRE 来说,在09年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短板是阅读,而长处是类反和填空,所以我集中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攻克阅读,虽然只复习了不到一个月,最后考出来的分数却比之前高了100分。

 

拿考研来说,我觉得专业课和数学都比背单词难的多。如果你每天早上(假设是你状态最佳的时候)不是拿来做数学题而是用来背单词,而把最challenge的部分留在背了3-4个小时单词后,那显然性价比太低了。对我而言,背单词就是不用动脑的事情,所以背单词都是花在零散时间背(这是我的情况,仅供参考)。

 

资料在精不在多,任何考试,最珍贵的资料永远是真题。真题没有做完的时候,我还是拿英语来说(因为我只熟悉这个),什么样算是做完了真题,题目做完了算不算,分析完了算不算,我觉得不算。我们要做到200%利用真题,比如英语阅读中的好词好句完全可以用作写作的模板,而且这个模板是你自己整理的,和市面上的模板有所不同。同理可以用在托福作文,托福作文很多论证的句子完全可以从阅读,听力文稿中提炼出来,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心思,所以利用好真题才是头等大事。当年叮当考早稻田的研究生的时候,就是把历年真题的问题答都背了很多遍,并从中扩展了很多知识点,从而顺利考上了全奖的商科研究生。

 

下面两个是我当年写过的两个计划

一个是我在太傻上发过的6G计划贴,很久的帖子了,仅作为一个计划的参考范本

http://www.taisha.org/bbs/thread-1186369-1-4.html

 

还有一个是我刚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好帖子,并且根据自己的反思总结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6683f0100j8i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