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摄影 |
无忌上关于这个镜头的帖子有几个了。还有几个关于HFT50/1.8与HFT50/1.4的比较帖子。
这个头的帖子,我早就想发,但是还是同样的问题,像点样的片子太少,不好意思发。而这个头的色彩特点又是这么的让我喜欢,所以迟迟未发。
直到有三个令人发指的家伙在这个帖子里着实把我刺激了:不作死就不会死啊,再买剁手【Rollei
50 1.8】雪随风、灰骑士和坚忍不拔的芦苇。
这个镜头版本狂多,根据GRAYKNIGHT的总结
:你说少了,至少有18个版本......
1:胶皮环 / 新加坡 / ROLLEI HFT /
QBM
2:金属环 / 新加坡 / ROLLEI HFT /
QBM
3:花纹胶皮版 / 新加坡 / ROLLEI HFT /
QBM
4:金属环 / 新加坡 / HFT
/QBM
5:胶皮环 / 新加坡 / SL HFT /
QBM
6:金属环 / 新加坡 / SL
/QBM
7:金属环 / 新加坡 / COLOR /
QBM
8:金属环 / 新加坡 / COLOR /
M42
9:金属环 / 德国 / COLOR /
M42
10:胶皮环 / 新加坡 / COLOR /
QBM
11:金属环 / 新加坡 / 无 /
M42
12:金属环 / 德国 / 无 /
QBM
13:金属环 / 德国 / ZEISS /
QBM
14:金属环 / 德国 / SL HFT /
QBM
15:胶皮环 / 德国 / SL HFT /
QBM
16:胶皮环 / 德国 / ROLLEI HFT /
QBM
17:金属环 / 德国 / SL / QBM /
施耐德版
18:金属环 / 德国 / SL / QBM /
超级罕见银色版
我靠!
好了,历史、版本到此为止,接下来还是谈我这只镜头的使用体会。照例,我开贴谈镜头仍然以色彩结构特点为主。
话说当年在初尝徕卡和蔡司的滋味后,把目光盯上了禄来。这里的历史情结是我大学时候买的一个禄来PREGO傻瓜相机。这个傻瓜机的35MM定焦镜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德味----跟我的理光镜头、我同学的美能达和佳能变焦头比起来。
由于我不是上述三个土豪,所以照例把购买目光放在便宜货上。在2008年后的几年里,在CONTAX
50/1.4从1500的二手价涨到2500后,这只禄来50/1.8一直是德头的最高性价比存在。一直维持在900元以下,直到最近,唉也涨上去了。
我买的这只卖家人品不好,后来我在强光下发现了内镜片周边有大量针尖大小的霉斑。不过估计不影响成像。
买了镜头后的某一天,是个PM2.5值很高的一天。不过那时候还没有PM数值公布。我和老婆在上海图书馆附近逛街,然后坐下来在COSTA喝咖啡休息。夕阳透过PM2.5的颗粒后变得气息微弱,淡淡地照在地表附近,有气无力。我就对着老婆狂拍一气。
回家后处理照片,顿时大吃一惊:好美的紫色!
那天老婆染的头发有微微的红色,穿的是件灰色呢子的上衣,钱包和短靴都是咖啡红色。COSTA的饮料单也有点咖啡色。但是在这只禄来50/1.8的记录下,这个场景抹上了一层统一的紫色,这种紫色在画面上没有独立存在,但却完全地渗入到现场的咖啡色与红色里,呈现出一种微妙而强烈的魅力。
我的另一只ROLLEI
50/1.4HFT也有很漂亮的紫色,但是比较淡,而这只50/1.8HFT的紫色却毫不掩饰,完全地占据了画面。
当然,作为色盘上相对应的区域,禄来镜头的黄色表现也相对其他镜头突出,它的黄色比较厚重,在夕阳下尤其明显,只不过我更喜欢它的紫色。
先写这么多,慢慢编辑首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