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主次,二手都抓(学说话)
(2011-12-11 15:35:34)
标签:
育儿多种语境利弊 |
分类: 征文、活动 |
在我们闽南地区平时的交流都是用闽南语,对于普通话反倒显的不是很重要。我记得在我读书的那会,就连老师上课也经常会用闽南语来授课,后来开始慢慢注重普通话的学习,各学校也开始加强对学生普通话方面能力的提升,而加大力度的后果又导致很多小孩子只会说普通话遗忘了最原始的语言---闽南语,这些年学校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在加强普通话的同时又另外开课教授闽南话。
多种语言的取舍:怀孕的时候我也在纠结到底是先教普通话还是先教闽南语,有的人告诉我孩子应该先学会闽南语,毕竟这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日常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普通话等到了上学的年纪,进了学校自然有老师教;而有的人则告诫我说,孩子应该先学普通话,先学普通话的孩子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以后的作文能力都会强一些,闽南语因日常都在用,语言环境好,小孩子听多了自然也就学会了。这二种说法听上去都很有道理,我一直都在取舍不定中纠结着。儿子出生后我很自然地就用普通话跟他交流,原来潜意识里我也是认同小孩应该先学好普通话这一说法。
单一语言环境对孩子学说话的正面作用:儿子刚出生至六个月左右,只有我一个人是跟他用普通话交流,家里的其他人都是在说闽南语,而我除了用普通话跟儿子交流外,对其他的家人我也是照常用闽南语。六个月以后,儿子经常会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语,这正是儿子语言的萌芽期,我要求老公跟儿子说话的时候也要用普通话,而家里的其他人偶尔来家窜门听到我都是用普通话跟儿子交流,自然地也跟着用普通话。儿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的非常好,八个月开始用说简单的一、二个字的单词,一周半就会说句子,现在二周岁,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组织能力、思维能力都很强。我想这跟我在他语言萌芽期时所采取的单一语言环境学习的措施应该是有一定的帮助。
选择单一语言环境的原因:我在儿子语言萌芽期采取单一语言环境是有原因的。很早就听说在小孩子学习语言初期,如果使用二种以上的语言跟他对话,会让他对语言产生错乱,反倒不利于他学习语言,所以最好能统一一种语言。我很相信这一说法,所以也就这么实施了。我们楼下有一位跟小钱一样大的女孩子,她在学语言的初期,她妈妈都是跟她说普通话,刚开始她也会说一二个字的单词,后来她妈妈要上班把她托给她奶奶,她每次说普通话的时候她奶奶就会用闽南语纠正她,过了个把月,她就变得很安静,一个单词都不肯说,直到后来她妈妈也开始用闽南语跟她沟通,现在二周岁的她才开始会说一些简单的闽南语,而普通话是完全都听不懂。
单一语言的弊端:因为我们所处的语言大环境的特殊性,如果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使用方言也会遇到尴尬事:
一、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好不热闹,儿子也跑过来凑热闹,我们在闲聊,儿子则忙着在一边啃花生,这位客人看到儿子就起了逗弄的念头,他用闽南语问儿子:你几岁啦?儿子一脸茫然地杵在原地呆望着。然后,他又用很搞笑的语调对儿子说:你像只小老鼠一样在偷吃花生呐。儿子依然听不懂,然许是被他搞笑的语调逗乐了,自个儿就啥哈笑起来。这让我突然感触到虽然儿子的普通话说的很好,然而如果不懂得说闽南语也是行不通的。
二、老家邻里有很多的小朋友,刚开始小钱也会跑去跟他们玩闹,但后来就不愿意再去找小朋友玩,最初我以为小钱不合群,有一次我抱着小钱到邻居家玩,小钱只跟在我身后,其他小朋友都是用闽南语在说闹,玩的不亦乐乎。我催促着小钱跟小朋友玩去,可他就是喜欢粘着我,邻居大妈走出来,半开玩笑地说:“你教的这大米话,我们的地瓜话他都听不懂”(我们习惯把闽南语说成是地瓜话),虽是她的开玩笑之语,但我却当真了。原来语言不通会使他不合群,不愿意跟小朋友玩闹,反倒越粘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