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毕宝魁
毕宝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9,064
  • 关注人气:9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的水陆交通与桥梁

(2016-08-31 08:49:55)
标签:

杂谈

​ 唐代的水陆交通与桥梁
人要在纷纭复杂的社会中生活、 发展, 就避免不了要到外面去。而且,
只要想有出息, 就必须到最广阔的世界中去。古人常说 “读万卷书, 行万里
路” , 认为这是增长见识和才干的两条重要途径。唐代诗人几乎都有漫游的
经历, 道理就在于此。这样, 人们便一定要出门, 要出很远的门, 要走很远的
路。那么, 隋唐时的人出门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道路怎么样?食宿方
便吗?都有些什么规炬?
一、 四通八达的陆路
隋唐时代的道路只能是在平面上, 即我们现代所说的平面交通, 因为飞
机是近代的事, 那时只有在神话中的人才可以飞, 在现实生活中是想都不敢
想的。如果从自然状态来分, 当时的道路可分为陆路和水路两种; 如果从社
会性质来分, 则可分为官路和私路两种。
关于唐代道路情况,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记得相当清楚, 这是我们研
究唐代道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该书在每州之下记有 “八到” , 即以该地
为中心而延伸到四面八方的道路情况及里程。如京师长安的 “八到” 是: 东
至东都 835 里; 东南至商州 265 里; 西南至洋州 630 里; 东至华州 180 里; 南取
库谷路至金州 680 里; 正西微北至凤翔 310 里; 西北至邠州 300 里; 东北至坊
州 350 里; 正东微北至同州 250 里。
其他州郡都有类似的记载。可见唐代的交通非常发达, 有人根据 “驿”
的数量计算出官路干线即有五万里(白寿彝《中国交通史》)。也有人通过计
算认为在六七万里左右(刘希白《隋唐交通》)。可以说, 唐代的官路总里程
034
隋唐生活掠影 第44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4:55
唐代的水陆交通与桥梁
在这两个数字之间。当然, 这里包括陆路和水路两个方面。
陆路在古代名称很多, 如有驰道、 御道、 御路、 官道、 官路、 天街、 官街、 国
路、 驿路、 县道、 村路、 饷道、 饷路、 贡道、 马道、 便道、 私路、 盘道、 栈道、 甬道、
夹道、 复道、 阁道、 山道等。其中有的是以性质命名的, 如御路、 官路、 驿路;
有的是以用途命名的, 如贡道、 饷道; 有的是以形态命名的, 如栈道、 复道等。
驰道、 御路、 御道是供皇帝专用的, 但只有宫中的御道常设, 其他都是临
时性的。如隋炀帝要从榆林出塞, 炫耀武力, 先通知突厥染干, 染干便命令
本国人民 “就役而开御道” , 从 “榆林北境至于其牙, 又东达于蓟, 长三千里”
(《隋书》卷五十一)。很明显, 这里的 “御道” 是供隋炀帝往返行驶的路, 是临
时性的。皇帝走过之后, 自然要开放。
隋炀帝要去视察, 便促使该地区修建一条三千里的高级官路。可以说,
隋炀帝对发展古代交通事业是有一定贡献的。他发动全民开凿的大运河虽
然是供他大规模游览观光用的, 客观上却沟通了南北水路, 极大地发展了水
路交通事业。难怪二百多年后的诗人在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中作出
这样的评论: “尽道隋亡在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宫事, 共禹论
功差不多。 ” ❶
官街、 官路和驿路都是由官府修建和管理的交通干线, 是当时的交通
命脉。官街是指城市市区内的大街, 官路是指连接全国大城市及各州县之
间的干线道路, 驿路则指设有驿站的道路。很明显, 驿路的等级比一般官
路要高。唐代很重视对官路的维护和管理, 官路两旁都栽植树木, 并禁止
滥砍盗伐。
栈道和盘道指险要的山路, 栈道最险, 是凿石搭木支撑建成。从关中入
蜀, 在剑阁一带就有一段相当长的栈道, 李白《蜀道难》诗中 “剑阁峥嵘而崔
巍,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指的就是这段路程。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
峦” , 说的是青泥岭一带曲折盘旋的山路, 即盘道。
❶《全唐诗》, 上海古籍版下册, 第 1558 页下.
035
隋唐生活掠影 第45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4:55
隋唐生活掠影
二、 半封闭式的市内高架路
复道和阁道的意义相同, 都指城市中建设的高架路, 其作用类似现代的
高架桥, 带有立体交通的性质。因其与地面上的路同时都可以通行, 故曰
“复道” ; 因其是架起来的, 有点像楼阁, 故又曰 “阁道” 。这种路一般上面都
修成封闭形的, 在两旁开有小窗, 在路上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而外面的人
却看不见里面的情况, 即使知道有人, 也不知是什么人。
盛唐王维在诗中说: “复道通长乐, 青门临上路。遥闻凤吹喧, 暗识龙舆
度。褰旒明四目, 伏槛纡三顾。小苑接侯家, 飞甍映宫树。商山原上碧, 浐
水林端素。 ”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这是诗人陪伴
唐玄宗从大明宫到兴庆宫途中的景象。 “遥闻” 两句是设想外人的猜测之词,
意谓人们听到皇帝专用的音乐, 便能暗自知道这是皇帝在阁道上经过。从
这句诗可知当时的复道是封闭的。 “褰旒明四目” 以下六句是写唐玄宗皇帝
撩开冕旒, 手扶栏杆向外面眺望, 视野还挺开阔。
在另一首诗中, 王维写道: “渭水自萦秦塞曲, 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
出千门柳, 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 (《奉和圣
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如果从 “留春雨” 中的情景
来推测, 或许复道不都是全封闭的, 可能有露天的地方, 否则, 春雨是不会耽
误人走路的。
据资料和唐诗可知, 唐代长安城中的复道线路很长, 从座落在城最东北
的大明宫到皇城东南的兴庆宫, 再从兴庆宫到最南端的曲江池, 都有复道。
也就是说, 皇帝从大明宫到曲江池游玩, 完全可以在复道中行走。这不但方
便了皇帝, 也极大地便利了百姓。否则, 皇帝一出行就要清街, 封锁所经过
的道路, 太折腾人。
还有一点也应提及, 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修建如此规模的复道也给城市
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定很壮观。从大明宫到曲江池南北跨过整个城
市, 从大明宫通向兴庆宫的一段还有一定的曲线。而长安外城墙的南北直
线距离是 “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 (《唐两京城坊考》卷二), 这样, 这条复道的
036
隋唐生活掠影 第46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4:55
唐代的水陆交通与桥梁
长度当在二十里左右, 确实很靓丽壮观。
便道、 便路和私路是相对于官路和驿路而言的, 顾名思义, 便知这是民
间之路, 其特点是没有驿馆, 也不设关卡, 随便通行。有时, 在特殊情况下,
有的官员赴任时明令不准走官路和驿路, 便只好走这种路了。
唐代的道路, 除了宫内的御路是砖铺的外, 都是土路。如果铺砂子还好
一点, 没有铺砂子或虽然铺了砂子但铺得薄的话, 雨水一大就成了泥路, 有
时简直无法行走。在连雨天时, 道路泥泞, 连官员上朝都有困难, 朝廷不得
不放假。韩愈集中《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诗道: “放朝还不报, 半路踏
泥归。 ”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十二)韩愈没有接到 “放朝” 的通知,
起早顶雨辛辛苦苦地走到半路, 才有人告知免去早朝, 不免有些牢骚, 便写
信给好朋友。张籍和白居易都写了和诗。张籍诗曰: “屋湿唯添漏, 泥深未
放朝。 ” 白居易诗曰: “仍闻放朝夜, 误出到街头。 ” 一个是说, 泥深而没有听到
放朝的通知, 一个是说本来是放朝的早晨, 可韩愈不知道, 夜色未退便出门
到了街头。这样因雨大道路泥泞而放假的例子还很多。从张籍诗中的 “泥
深” 二字体会, 当时长安城中的街道上泥水就不浅。
关于隋唐时代道路的宽度, 当时最宽的大街是长安城中的朱雀门大街,
大约 150 米宽, 前文提道的突厥专门为隋炀帝修建的御路宽与此大致相仿。
其他街道和道路大约在 20 米到 60 米。
三、 水路、 桥梁与渡口
水路与陆路不同, 几乎完全取决于自然, 人工的因素所占比重较小, 而
陆路则是人工的因素大, 当然与地形地貌也有极大的关系。水路主要是利
用江河湖海的自然条件, 但隋朝所修的大运河则必须说一说, 因为这无论是
在中国水利史还是交通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大运河南起余杭, 中经江都(扬州)、 洛阳, 北到涿郡, 连通长江、 淮河和
黄河, 成为贯通南北的水路大动脉。据《大业杂记》载, 大运河宽 60 多米, 两
岸还有御道, 道旁栽植柳树, 当时被称为 “御河” , 气魄极其宏伟。
037
隋唐生活掠影 第47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4:55
隋唐生活掠影
到唐代以后, 在大运河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些支线工程, 使水路交通更加
便利。水路名称主要有水路、 水道、 海路、 海道、 御河、 官河、 漕渠等。其中,
官河出现的频率最高, 因为官河是官府组织人工开凿的, 故官府便有维护的
义务, 如果淤塞而不及时清理, 当地的地方官还要受到处分。
桥梁是架设在河流之上, 连接陆路的重要设施, 说是水路也可, 说是陆
路也可。但因与陆路的关系更密切, 故应算在陆路之内。但因其在水面上
建设, 故当时归水利部门管辖。那时候建桥很费力气, 朝廷有专门负责此项
工作的官员, 叫 “桥道使” , 归属于尚书省工部水部寺。各地方也有人分管,
一般是由士曹主持。建桥的资金或由政府拨款, 或由地方征收专门费用, 专
款专用, 叫 “桥道钱” , 一般都是按照土地面积征收。
地方修桥还有一些方式, 有集资的, 有地方乡绅赞助的, 也有人靠四处
乞讨修建的。后一种桥称 “义桥” , 因修桥是有利于所有社会成员的受益最
普遍的公益事业, 故倍受人称道。自古以来以 “修桥补路” 为善举, 道理就在
这里。
在陆路交通中, 如果遇到河流而没有桥, 就必须借助船来解决这一问
题, 这就是 “津” , 即常说的渡口。许多大江大河在交通要路上都设有渡口。
大的渡口有政府专人管理, 也收相当的费用。不交钱则无法过江, 交通就要
受阻。
有这样一件事, 可见过渡口的费用很昂贵。福建人周匡物, 元和十一年
进士及第。当初他很贫穷, 没有盘缠, 连档次最低也最贱的驴都骑不起, 只
好凭两条腿一步一步地往京师走。从福建到长安, 几千里的路, 全靠徒步,
其苦可知。
当他走到钱塘江时, 没有乘船的钱, 船主便不肯让他上。等了好久, 没
有一个船夫肯免费渡他过江。于是他在公馆题诗曰: “万里茫茫天堑遥, 秦
皇低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 又阻西陵两信潮。 ” ❶
地方官见到此诗, 便狠狠教训负责渡口的官吏, 并将其免费送过钱塘
江。其后, 许多船夫都能背诵此诗, 天下所有渡口, 都不敢再向举子要钱, 这
❶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 中华书局版, 第 665 页.
038
隋唐生活掠影 第48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4:55
唐代的水陆交通与桥梁
一规矩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这条规定后来可能是广泛实行了。 “李绅在维扬日, 有举子诉扬子江舟
子不渡, 恐失试期。绅判云: 昔在风尘, 曾遭此辈。今之多幸, 得以相逢。各
抛付扬子江。其苛急也。 ” (《南部新书》丁卷,《说库》上册)李绅在扬州任刺
史时, 有举子告扬子江渡口的船夫不肯免费渡其过江, 李绅居然判决将船夫
抛进江中。这样做显然过分, 但李绅肯定是有一定理由的, 即使没有明确的
法律条文, 也是约定俗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