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砍柴
李砍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070
  • 关注人气: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40岁写作,57岁开画展,73岁仍活得像个孩子,黄永玉看到她后说:湖南有福了

(2019-02-22 12:38:12)
标签:

文化

湖南

画家。黄永玉

分类: 文化

“  

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

不限于表达自我

也不止于赚钱养家  

——砍柴书院

在听蔡奶奶的故事时,有几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是说,蔡奶奶虽然已经70多了,但是当别人向她问好的时候,不管对方年龄大小,她都会“腾”地一下站起来,跟人打招呼、说话,笑容可掬。

还有一个细节是,诗人戴明浩教自家孩子喊“蔡奶奶”。孩子疑惑不已:“明明是年轻人,怎么要喊奶奶?”

我有幸听过蔡奶奶的一个访谈。她的头发花白,但她的一言一行,确实看起来更像个年轻人,她的眼睛清澈而透亮,那双快乐、天真的眼睛盯着你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被她感染。

我们二三十岁,却常常感觉到空虚、疲惫和苍老,“那些90后,已经秃顶了。”“那些90后,已经出家了。”“那些90后,已经开始抑郁了。”

而这个73岁的奶奶,却依旧能活出那种纯粹、年轻的状态来。她依旧还在画画、写书,专注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常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可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活着,才能像蔡奶奶这样眼神明亮,内心充盈?

蔡奶奶似乎注定了就是一个“慢半拍”的人。

她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在乡村小学执教,直到36岁才去了湖南少儿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工作。

她是自然生长的画家,没有进过一天美术学校,她的创作很重要的养分来自生活。她快40岁的时候,才开始在工作之余,学习做绘本。

这些年来,流行过很多东西,然后又过时了,很多曾经过时的,现在又开始流行了。

蔡奶奶早年画安徒生《海的女儿》时,当时流行线描画,色彩也讲究鲜亮。但蔡皋的画显得调子有些灰,在当年并不流行。

她不管那些,她只是认认真真地画,画自己有感觉的东西。

“感觉这种东西是从心灵敏锐感知事物的能力而来的。人的感觉有天赋的成分,也是后天修为的成果。感觉有时靠不住,只有对客观事物有了深刻的认识时,才能使人更强烈的感觉它,这是真的。”

那时她画的还都是小画,横不超过三个食指长,竖不超过三个大拇指长。画皇宫里的结婚场面,要画几十个人,她就用小钉子一样的笔细细地画。

“简单不代表不明白,而是明白后仍然清明。”她不是不懂套路,不懂流行,但她更相信简单、纯粹的东西,相信大美在民间,那是朴素的美,丰富的美。

蔡奶奶悉心创作的画作,很多是从年画、漆画、湘绣等多种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将大红大绿、大黄大紫画进画中。

“不管东南风、西北风刮过来,你具备一种基本的定力,就不会跟风。”

多年来,蔡皋一直这样坚持,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1993年,蔡奶奶的《荒园狐精》获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金苹果”奖,这是国际美术插图领域的最高奖项,她也因此成为中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

她的坚持,终于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而这,已经是她从事绘本七年之后的事情了。

之后,她的作品在韩国、日本得到认可,设计大师杉浦康平说读着她的画,会有想要诵读出声的冲动。

但是,国内的艺术界和文化界,却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我们依旧不断地追逐流行。而真正喜欢她的读者们都太小了——是的,他们都是孩子。

但是蔡奶奶并不着急。“俗话说‘一蔸雨水一蔸禾’,每个人头顶上都有一块天,都会有雨水的滋润。人心对好的东西总会有感觉,作品不会着急,我也不会着急。好东西是不怕寂寞的。”

好的东西,真的是值得等待的。

蔡奶奶在十年后,也就是57岁后,开始办个人的画展。她的作品在老家湖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黄永玉看到她的作品后很认真地说:“湖南有福了!”

她被邀请到《天天向上》节目,和主持人汪涵成为了忘年交。

汪涵带着家人去拜访蔡奶奶,“儿子一到蔡奶奶家里是最开心的,因为蔡老师家就是一个花的世界。桌子上、凳子上,电视机柜子上都摆满了鲜花、干花。”

汪涵喜欢蔡奶奶的生活方式:“可亲可敬的蔡奶奶,精致美好,活泼泼的生活。”

在屋顶上开荒垦园,把白菜当成花来种,爬墙虎花籽炸裂成鼓点,石榴裂出了红宝石,雨敲玻璃打出满版文字……这都是蔡奶奶的生活日常。

在蔡奶奶40岁的时候,她开始记图文日记,她用画和文字,记录花、鸟、鱼、虫,记录泥土与时光。

“我记着平实的、有趣的和来神的日常。从中培养自己的眼光。瓜棚豆架,草木虫鱼,锅盘碗盏.....阳光从那些地方照过来,爬上我的案头,斑斑点点,充满喜感。”

她这么做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这些作品要在30多年后出版,她只是出于热爱,对写和画的热爱,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她画过自己满院子的花。推开门,“我迈入丰富,迈入欢喜,迈入清新。”然后在画的旁边,她用孩童般歪歪斜斜的笔触写下内心的惊喜:“哇噻噻!”

《一蔸雨水一蔸禾》,是蔡奶奶这本书的书名。

“我是哪蔸禾?在哪里接了什么雨水?”六七岁时,蔡奶奶听外婆跟别人聊天时讲了一句“一蔸雨水一蔸禾”,那时她便记在了心里。

后来插队下乡6年,一边教书一边干农活,她体验了水稻从插秧到收获的全过程。她说自己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

一蔸禾,它需要的只是一蔸雨水,所需不多,但必不可少。

蔡皋说,她一辈子感激那些养育过她的雨水,滋润过她的人和事,特别是她多次提到巧手慧心的外婆,给了她童年时美的启蒙。所以,她希望这本书变成雨水,给读者滋养和希望。

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可惜因为涉世太深,成年人不再像儿童那么无忧无虑。但快乐的本质是简单的。在孩子眼里,云来了、风来了、雨来了,他们都会快乐。

她曾经出版过两本童谣新书——《月亮走,我也走》《月亮粑粑》。在《月亮走,我也走》绘本中,蔡皋没有把月亮画在天上,而是把童谣中的情景画在一个圆圆的、淡淡的、似虚幻的银色圆盘中。她用清淡的颜色,近乎写意的笔触,勾勒出天地人之间的和谐。

蔡奶奶之所以选择画月亮的主题,是觉得小孩子应该抬头多看看月亮。如今人人似乎都处于百忙之中,连看月亮的机会都不多了。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一千年前的长沙细伢子细妹子就唱过这个童谣。还有这首“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大门口,大门口,摘石榴。石榴三层油,三个姐姐会梳头……”

蔡奶奶说,画《月亮粑粑》《月亮走,我也走》是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唱的童谣,“现在的外婆都去打麻将了,不给孩子唱童谣。其实童谣是我们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口奶水,我真想让童谣黏住孩子一辈子。”

蔡奶奶被很多长沙的家长们尊称为“长沙好外婆”。她想让她的外孙们,从小就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好,她也想让我们这些“大孙子们”,能够以朴素、敬畏、清明的人生态度,重新打量我们身处的这个活泼泼世界。

文人丰子恺说他一生只关注四件事,天上的神明和晨星,地下的儿童和艺术。

“当你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生活,来打量生活的时候,生活才更像生活。”这些,恐怕是我们这些每天吃着快餐,挤着地铁的年轻人所失去的。

我们缘何不快乐?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太着急了。我们急着赶路,急着追赶潮流,追名逐利,却丢了自己。我们年纪轻轻却已苍苍老矣,因为我们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我们失去了抬头看月亮的能力。

蔡奶奶说,我们需要的,是“重返”

“我们做重返的工作,就是做人回返童年的工作,是护理根本。

重返是去记忆中淘好东西。记忆是一个人的仓库,里面放有许多东西,有优有劣,有能力的人会在重返中找到宝贵的东西。

人是一种趋利的动物。人在趋利的时候,心思会很浑浊,浑浊的心思怎能长出清新呢?清和新都是安静中得来。人在行动时总是匆忙,无暇回首,更无心重返,于是记忆会舍他而去。

到他意欲重返时,连仓库的钥匙都没有了,找不着了。

这是一种悲哀。”

我们总是避开我们自己,避开自然,耗干了淋漓的元气,却试图从外界中寻找药物医治;内心的匮乏,驱使我们去外界寻找快乐,蹦迪、刷抖音、玩手游,这些热闹喧嚣却让我们陷于更大的空虚。

我们忙忙碌碌,在红尘中努力挣扎,却不知道该怎么返回自己,回到那个简朴的、清明的、轻盈的自己。

蔡奶奶从自然中领悟到,“任何事物都致力于成为它自己,这是对造物思维的最高奖赏。”

人同样如此。

我们需要的不是物质的充裕,而是精神的成熟。只有删繁就简,舍弃那些功利的标准,从物质主义的文化氛围中解放出来,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接纳自己,并最终成为自己。

我们的精神越独立,内心越充实,我们就越不需要去依赖外物,就能得到充盈和自由。

而精神世界的充盈,才是我们对抗这个世界的孤独、苦闷、抑郁的武器,是医治我们精神疾病或者荒芜的良药。

正如蔡奶奶所说:“当我们真正处于内在的简朴时,我们整个外貌都变得更直率,更自然。这种真正的简朴,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开朗,温柔,天真,快乐,宁静。当我们用清亮的眼睛接近它,并且继续不断地观看之时,它(这个世界)实在可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有的人跑在你前面,有的人走在你后面,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和时间。

所以,我们无须追随他人,也无须追赶潮流。越是成为自己、追随你自己的内心,潮流反而会过来追随你。

就好比是农人布谷一样,“把胸怀打叠干净一些,宽敞一些,让种子有个好环境。”

“不杂,不杂则神聚。

不劳神,不劳神则神旺。

如此,心有余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