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恐龙与人同时代生存是真实的

(2014-01-28 19:12:49)
标签:

教育

恐龙被用来向孩童和成人们灌输地球有数百万历史的观念,几乎超过其它任何一种东西。然而,圣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是根据几千年历史来解释恐龙生活动的奥秘。

恐龙是一个奥秘吗?  

许多人认为,恐龙的存在和消亡是一个被隐藏的奥秘,以致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它们所从何来,生活的时期以及它们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如果你接纳恐龙的历史是一个进化过程的话,那么它们永远就是一个揭不开的奥秘了。  

进化论者主张:恐龙是在大约2.35亿年之前进化成的-远在人类进化之前。它们的历史被记录在数百万沉积而成的化石层中。这群叫恐龙的动物后来竟成功地“称霸”陆地上 。可是,一百万年前,发生了一件巨大事情,改变了这一切-----恐龙失踪了。许多进化论者认为它是某种天然灾害-----譬如一个小行星的影响------毁灭了它们。但是,许多进化论者宣称,有些恐龙进化成了鸟类,因此它们没有绝种,今天正飞翔在我们周围呢!  

如果你接受圣经对恐龙历史完全不同的记载,那么围绕着恐龙的那层神秘的面纱就不复存在了。  

圣经主张:恐龙首先存在于6000年以前。神在创造周的第六日造了恐龙,还有其它陆上的动物(创世记1:20-25,31)。亚当和夏娃也是第六日被造的-----所以恐龙和人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不是相隔无数的年代。恐龙是不可能是在人出现之前灭绝的,因为恐龙不是先存在的。所有有气息的陆生动物之代表,包括恐龙在内,都进了挪亚的方舟。所有那些留在方舟之外的陆生动物都死在洪水的大灾难中-----它们的许多遗体变成了化石。  

大洪水以后(大约4500年前),幸存下来的陆生动物,包括恐龙在内,都从方舟里出来与人类一起生活在现今的世界上。因为罪,咒诅的审判和洪水大大地改变了地球。洪水之后,天气的改变,食物的缺乏,疾病和人的活动引起了许多种动物的灭绝。恐龙像其它许多别的受造物一样也灭绝了。为什么人会认为恐龙身上有很大的奥秘呢?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观点?  

怎么会有对恐龙如此完全不同的解释呢?无论一个进化论者,还是一个接受圣经历史记录的人,所面对与恐龙有关的证据都是相同的。所有的科学家都面对相同的事实------他们有相同的世界,相同的化石,相同活生物,相同的宇宙。  如果“事实”是相同的,那么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解释呢?原因是科学家们只是生活在现今的人------恐龙化石也只是在现今存在------科学却试图把现今的化石和过去的联系到一起。他们问道:“在历史上,恐龙是如何产生,灭绝和变成化石的?”  

许多人认为,圣经只是一本关于宗教或救恩的书,它远不止于此。圣经也是宇宙的历史书, 也告诉我们将来宇宙的命运。它记录了时间是何时开始的,罪和死亡如何进入世界等历史上的事件,地球的整个表面是如何被水毁灭的,在巴别塔时是如何变乱言语的,神的儿子是如何成为人的,耶稣的受死和复活以及将要来的新天新地。  

大部分的基督徒都被媒体和教育体系灌输世俗思维方式。他们倾向用世俗的思想来对待圣经,而不是用圣经去建立他们的思想。(罗马书12:1-2;以弗所书4:20-24)。  

圣经说:“敬畏神是知识的开端”(箴言1:7);“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箴言9:10)。  

恐龙的历史  

现在我们所称做恐龙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所发现的许多骨头只是碎片而已,但也有一些近乎完整的骨骼被发现。基于明显不同的特征,譬如头骨,四肢等结构,科学家可以描绘出许多不同类别的恐龙。  

恐龙是从何而来?  

圣经告诉我们,神在创造周的第六日创造了不同种类的陆生动物(创世记1:24-25)。因为恐龙是陆生动物,所以这次创造一定包括恐龙类。  

进化论者声称,恐龙是从一些爬虫类动物进化而来的,而这些爬虫动物又是从两栖类动物进化来的。但是,他们却不能指出任何一种过渡(中间型)形式来证实他们的论据。在进化论书籍中出现的恐龙家谱里,存在着许多明显不同种类的恐龙,可是只有假设的谱系线能把他们连接到同一位祖先上。这条线被加上点是因为没有化石证据。进化论者只相信恐龙有一位非恐龙的祖先。  

恐龙看起来像什么?  

一般说来,科学家是不可能挖出一个皮肉仍然完好无损的恐龙化石的,即便他们能找到所有的骨头,只不过能得到恐龙原状不到40%的部分。例如,虽然已经找到了一些有恐龙皮肤印痕的化石—表明了恐龙皮肤的构造,然而它们却不能被用来断定恐龙的肤色。    有时科学家会在组合恐龙骨骼框架上犯错误。当更多的恐龙遗骨被发现的时候,他们的错误就需要被纠正,例如,著名的雷龙就不在最新的恐龙词典中出现。最初的“发现者”把一个错误的头放在了恐龙的骨骼上(这个恐龙已经被命名为迷惑龙)。  

谁发现了恐龙?  

世俗的书籍会告诉你,后来被称做恐龙的动物,是在1677年被罗伯特·布拉特(Robert Plot)发明的。当时他发现了一颗很大的骨头,于是就认为那是一头巨象或一个巨人。  

1822年,玛丽·安妮·曼特尔(Mary Anne Mantell) 在英国苏塞克斯郡的一个乡村公路上漫步。据说,她发现了一个在太阳光下有个闪闪发光的石头,于是就把它捡起来给收集化石的丈夫。作为外科医师的曼特尔博士(DrMantell)注意到,这块石头里含有一颗类似于现代爬行类动物的牙齿,但比现代爬行动物的牙齿大很多。于是他做出一个结论: 它属于某种已灭绝的巨型食草爬行类动物, 有一颗很像鬣蜥的牙齿。1825年, 他把这个动物命名为禽龙 (iguanodon) (鬣蜥的牙齿) 。 曼特尔博士 (DrMantell)使 “爬行时代”开始受关注起来。  从圣经的立场来看,上述所谓的发现恐龙实际上是恐龙的重新再发现 (rediscover)。亚当发现了恐龙---当时他是第一个看到它们的人。  

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  

有许多的证据是反对恐龙生活在几百万年以前的。  神告诉我们他创造暴龙(Tyrannosaurus)的时间了吗?许多人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圣经说神在六个正常的日子里创造了万物?他在第六日创造了陆生动物,包括恐龙在内(创世记1:24-25。)。所以它们能被追溯到大约6000年以前。

圣经中是否有记载恐龙  

如果有人看到过恐龙,你会认为远古的历史文献定有记载,诸如圣经,英王钦定版圣经(KJV)是在1611年首次翻译而成的。有些人认为,因为“恐龙”一词没有出现在这个圣经译本和其它圣经译本中,所以圣经就没有提到过恐龙。  直到1841年, “恐龙”一词才被发明。 里查德·欧文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英国解剖学家, 也是不列颠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并且是一位坚定的反达尔文主义者)。当他看到禽龙(Iguanodon)和斑龙(Megalosaur)时,就意识到它们代表一组独特而且没有被归类的爬行动物。他借用希腊词创造了”恐龙”这个词,意思是”可怕的蜥蜴。  

因此,人不会期望在英王钦定本圣经中找到 “恐龙”这个词的---当该版本的圣经被翻译完成之时,这个词还不存在呢!  

还有其它表示 “恐龙”的词吗?全世界范围内都有龙(dragon)的传说。许多与 “龙”有关的描述都很符合恐龙的特征。 这只是一种巧合还是就是对恐龙的记载?  

在KJV圣经,一般翻译为 “龙”的希伯来字共在旧约中出现了30次左右(希伯来文 :tan,tannin,tanim,tannoth)。在圣经中,有许多关于 “龙”生活在陆地上的经文: “他[尼布甲尼撒]象大鱼,把我吞下”(耶51:34); “旷野的野狗”(玛1:3)。许多圣经创造论者相信圣经中有许多情景都提到过恐龙。斯特朗圣经词典(Strong’s Concordance)把 “恐龙”列为 tannin/m的意义之一。  大洪水之后不久,神向一个叫约伯的人提到他曾造了这种最大的陆地动物,以此显明他是一位何等伟大的造物主:  

“你且观看河马。我造你也造它,它吃草与牛一样。他的气力在腰间,能力在肚腹的筋上。它摇动尾巴如香柏树,它大腿的筋互相联络。它在神所造的物中为首,创造它的给他刀剑”。(约伯记40:15-19)。  

圣经的翻译者不确实如何翻译这个动物的希伯来文,于是就把它译为 “behemoth”(例如KJV-英王钦定版圣经,NKJV—新英王钦定本圣经,NASB—新美国标准版圣经和NIV—新国际版圣经)”。然而,在许多圣经注释书和脚注中, “behemoth”被认为 “可能是河马或大象。”有些圣经译本实际就是这样翻译为 “behemoth”。大象和河马并不是神所造的最大陆地动物(恐龙要比它们大得多)。而且大象和河马的尾巴和香柏树相比较也不合理。  

今日,一头大象的小尾巴(或是河马那看起来像一副翼皮毛的尾巴!)是与香柏树极其不同的。很明显,大象和河马不可能是 “behemoth”。

存在其它的远古化石记录吗?  

 10世纪时有一位爱尔兰人写了一个自己亲身遭遇剑龙(stegosaur)的故事。  1500年的欧洲, 在一本名叫<<动物的历史>>(HistoriaAnimalium)科普图书里,列出一多种仍然在存活且被我们称之为恐龙的动物。当时一位著名的自然学家Ulysses Aldrovandus记述了一位叫Baptista农民和一只恐龙的故事。他对这个恐龙的描述很符合一个小型的梁龙(tanysropheus)。这个奇遇发生在1572年5月13日,地点靠近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这位农民杀死了该恐龙。 

恐龙外形的雕刻也被发现。  

总之,历代的人们都很熟悉恐龙。对一些动物的描述很符合我们所众所周知的恐龙。圣经曾提到过这种创造物, 甚至能生活在海中且飞行在空中。有其它大量历史证据的记录证明:这种创造物曾经和人们生活在一起。 

 

恐龙遗骨表明了什么?  

也有物理学上的证据能证明这些恐龙遗骨还没有几百万年的年龄。蒙大纳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暴龙(T.rex)还没有完全变成化石。这些遗骨中的一些碎片很像新鲜的骨头且包含一些看起来像血细胞和血色素的东西。若这些遗骨真有几百万年了,那么血细胞和血色素一定完全分解了。况且,如果他们真有几百万年了,就不会是 “新鲜的”的骨头。这些科学家在报告中陈述如下:  

一小薄片暴龙(T.rex)骨在我的显微镜下发出琥珀色的亮光„..实验室充满了惊异的低语声,因为我在专注着容器里面我们以前所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一个小圆形的物体, 半透明的红色,中间成黑色„„..红血细胞?形状和位置表明它们是红血细胞,然而血细胞中大部分都是水份,不可能在6500万岁的暴龙中存留了如此之久„„让我们如此感到兴奋的恐龙遗骨来自一个美丽且近乎完整的暴龙(Tyrannosaurus rex)标本,在1990年出土„„当科学家把恐龙带进实验室的时候,我们注意到那些深嵌长腿骨中的部分还没有完全成为化石. „„到目前为止, 我们认为,该证据完全支持如下的概念---这片暴龙包含存留的亚铁血红素和血红素。但是,在我们站出来有充分地把握说: “是的,这个暴龙有血的化合物留在组织里”之前,还需要各进一步的研究。  

恐龙的食物是什么?他们有怎么样的行为表现?  

起初,在人犯罪之前,所有的动物,包括恐龙在内,都是吃素食的。创世记1:30说道:  

“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  

这意思是说在罪进入世界之前,甚至暴龙也只是素食动物。有些反对上述论点的人说,巨型暴龙有硕大的牙齿,坚持主张这些牙齿一定是用来攻击其它动物的。然而,只是因为一个动物有大而尖利的牙齿并不意味着它是食肉动物,只是意味着它有一个大而尖的牙齿而已!  

今日,有许多动物都有尖利的牙齿,但基本上是素食动物的。大熊猫像食肉动物一样有一个尖利的牙齿但它只吃竹笋。可能熊猫的牙齿就是被完美地设计来吃竹笋的。要 “解释”今日的大熊猫像许多食肉动物一样有尖利的牙齿却只吃竹笋的原因,进化论者必须要说:这些大熊猫曾进化成肉食动物,然后又转变开始吃竹笋了。  不同种类的蝙蝠会吃不一样的水果, 花蜜,昆虫,小动物和血,但它们的牙齿却明显不能表明他们所吃的是什么。熊的牙齿有食肉动物的特征,可是有些熊却是素食动物。许多的熊---不是大部分的, 主要是吃素食的。  

鸟类是温血动物,爬虫类是冷血动物,但相信恐龙进化成鸟类的进化论者却希望看到恐龙是温血动物,这样以便支持他们的学说。然而, 堪萨斯大学拉里·马丁博士(Dr Larry Martin)却反对此说:  近来的研究显示,显微镜下的恐龙骨骼构造有 “具有冷血动物的特征”。马丁说: “所以我们要回到对冷血恐龙的研究中去。”  不幸的是,世俗媒体变得如此明目张胆地反对基督教,以致他们竟然大胆地做出可笑的声明: “鹦鹉和蜂雀也是恐龙。”  近来出现的许多报道在进化论者中间激起了鸟/恐龙的争辩。人若注意鸟和恐龙 “手指”胚胎起源的研究,可以看出鸟类显然不可能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  

对中国发现的所谓有羽毛的恐龙所做的研究显示,恐龙有一个明显爬虫的肺和横隔膜,是和鸟肺明显不同的。没有可信的证据能证明恐龙进化成了鸟类。恐龙一直是恐龙,鸟类一直是鸟类!  

为什么它那么重要?  

尽管恐龙是令人着迷的,但是有的读者可能会说: “恐龙为什么那么重要呢?”的确,今日的世界有许多更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堕胎,家庭破裂,种族歧视,男女乱交,不诚实,同性恋行为, 安乐死,自杀,目无法律,色情等等。事实上,我们应该告诉人们耶稣基督的福音,而不必要担心恐龙这们的次要问题!”  

实际上,进化论关于恐龙的教导遍及社会肯定会对人们不愿听福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就是上面所提及的社会问题泛滥的原因。  

含意(Implications)  

如果我们接受进化论者关于恐龙的教导,那么我们就必须接受圣经的历史记录是假的。如果圣经在这个方面是错误的,那么它就不是神的话,于是我们就会忽视圣经其它我们认为难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万物是藉着自然过程产生的---没有神----那么神就不会控制我们,也没有权利告诉我们如何生活。事实上,神在这种思想方式内不是真正的存在,所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道德基础。没有神,任何事情都可以行---对错的概念只是观点的问题。没有道德的基础,就没有罪这样的东西。没有罪意味着不必惧怕神对罪的审判,也就不需要救主—耶稣基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易经概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