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每年为几十家企业进行薪酬管理咨询工作,在为企业设计宽带薪酬过程后,一定避不开一个题目,就是对薪酬管理和控制的尺度,应该到哪一步?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薪酬的控制力度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可能出现漏洞。
下面进行一个简单的讨论:
一般来说,企业管理部门对企业薪酬的管理,一定会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薪酬理念
企业的薪酬理念,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方向,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企业愿意为什么付出薪水,激励什么,反对什么,通过薪酬体系对于薪酬理念的反应,达到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比如,有的企业特别强调忠诚,有的企业特别强调绩效,有的企业特别强调创新等。
2、企业的薪酬定位
比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把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定位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有的企业愿意提供领先的薪酬水平,有的企业则提供中游,跟随型的薪酬水平,而有的企业则职能提供相对保守,有些滞后的薪酬水平。
这些都和企业的经营水平,行业特点,企业发展阶段等息息相关。
3、企业的薪酬整体水平
与上文的薪酬定位一脉相承,企业的薪酬定位决定了企业的薪酬水平,企业设计的宽带薪酬限制了员工薪酬的调整空间,员工职能在这个范围内拿到自己位置的薪酬。
4、企业的薪酬激励
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不同的薪酬弹性,提供最合适的激励力度。
5、薪酬结构
不同岗位,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满足不同的激励需求。
6、企业的薪酬调整办法
薪酬调整大体可以分为整体调整和个体调整,整体调整一般可以通过企业对薪酬系数的调整,实现对物价上涨,CPI等的匹配,这个对于企业所有人来说是同步和公平的,不会拉开差距。
许多企业出现的内部不平衡,不公平,就是因为薪酬管控不到位造成的。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防止这些不平衡呢?考虑哪些细节? 下次讨论《企业从那些方面防止薪酬内部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