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督府”青岛历任“政府”驻地

(2010-06-10 06:02:47)
标签:

建筑

总督

驻地

商埠

券廊

青岛

旅游

     总督府旧址位于沂水路11号,建造于1904年5月至1906年4月,德国政府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 
     在1914年前,总督官署为历届德国青岛总督办公的地方,故名总督府。这座中轴线极为鲜明的庞大建筑,立面为横三纵五段对称处理,有两层券廊和方形爱奥尼壁柱,古典主义色彩浓郁。平面呈凹字形的官署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高20米,共分四层。大门外依地势被设计成二层花岗岩台阶,上层为18级,下层为15级。这一处理无疑增加了建筑的威严和高大感,也使官署的中心地位被突出地强化了。总督官署是一座砖石和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钢材为德国著名的钢铁公司克虏伯公司的产品,立面用花岗岩细方石砌成。这种建筑材料在青岛随处可见,被公认为青岛城内唯一可砌出干净墙面的建筑材料。官署建筑的屋顶覆盖了在大鲍岛北部大窑沟窑烧制的红色筒瓦,坡度很大。层顶上还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针用。总督官署一层楼和四层楼均为窗户较小的辅助性房间,主要办公室都在二三层朝阳的南面,走廊则放在背阴的北面。办公室宽敞明亮,门窗很大,办公室外还有类似阳台的长廊。建筑物内主要的大厅为二层的门厅和三层的会议厅,都很高大。室内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只装有深褐色的护壁和厚重的门窗。依照设计要求,官署内的门、窗等木工皆用柚木做成,原因是此种木材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很少变形。
    总督官署可以说是青岛百年阴霾不断的政治外交风雨的见证。从1906年建成后,该建筑先后为德国总督办公地,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驻青岛,官署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官署又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5年7月改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1929年4月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7月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官署成为青岛特别市公署和后来的青岛特别市政府驻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再次将总督官署作为青岛市政府的所在地。建国后,这里也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驻地,直到1994年改由人大和政协办公。http://s3/bmiddle/672bc8e1t88a29a55df12&690
http://s6/bmiddle/672bc8e1t88a29a746985&690
http://s11/bmiddle/672bc8e1t88a29ac0b76a&690
http://s2/bmiddle/672bc8e1t88a29adf4441&690
http://s10/bmiddle/672bc8e1t88a29aee8fc9&690
游后感言:欣赏这栋百年建筑,可以感受到那种威严的气魄。这就是建筑赋予的力量给人的震憾。

推荐指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