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对流》教学实录及反思
(2010-04-13 09:30: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精品资源 |
课例实录:
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为后继学习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
教学目标:1、是学生了解: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传递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以及热对流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热对流。(热在气体和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难点:气体的热对流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回型管、温度计、火柴、高锰酸钾、锯末子、烧杯
教学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风车。
师: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使风车转起来?但是,不能用嘴吹,也不能用手摇动。想想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电吹风吹。
生:举着风车跑。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装置,是一个塑料瓶做的烟囱和一个小碟。谁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
生:把酒精倒在碟子里,然后把酒精点燃,再把风车放在烟囱上面。
师:老师帮你试试。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风车转起来了!!
师: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啊?
生:因为酒精燃烧时会产生热空气,热空气上升,风车就转起来了。
师:还有谁想说说?
生: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循环的空气就使风车转起来了。
师:燃烧产生了热空气,热空气相对比冷空气轻,所以会上升,就吹动风车转动起来。
[点评:从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复习热空气的知识,为研究气体热对流作好准备。]
二、新课
师:随着季节的变化,马上就要进入冬季,老师问同学们,冬天人们用什么方式取暖?
生:空调。
师::你们知道在北方的哈尔滨人们怎样取暖吗?
生:用暖气。
[点评:把学生常见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出示投影:暖气)同学们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暖气是怎样使屋子变暖的吗?
生:冷空气被加热上升,上面的冷空气又下来补充。
师:就是说,暖气使周围的冷空气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就过来补充,我们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暖气周围的热空气会上升。
生:把鸡毛放在暖气上,鸡毛上升,就证明暖气周围的热空气在上升。
生:把吸着的烟放到暖气上,烟向上升,就证明暖气周围的热空气在上升。
生:把点燃的香放在暖气上,烟向上升,就证明暖气周围的热空气在上升。
生:暖气上方的窗帘被吹动,也能证明暖气周围的热空气在上升。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能不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证明一下暖气使房间变暖这个过程?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想方法。
(学生讨论)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生:点燃酒精灯,把点燃的香放在上面,烟往上升,就说明暖气流上升。
师:怎么知道屋子变暖了?
生:用温度计。
师:怎样知道空气在屋子里怎么流动?
生:感觉。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回型管,能不能把你们的想法在这个装置中体现出来?先讨论,再说说设想。
生:在回型管的左下方点燃酒精灯,右下方的管口插上两根香,再在右上方的管口插上一个温度计。记录现在的温度,一段时间后,看温度计是否上升。
师:同学们可能有不同的设计,现在给大家5分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点评: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学生实验)
师:做完的同学熄灭酒精灯,填好实验记录单。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实验的,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生:在管的左下方点燃酒精灯,在右下方的口里插上香,然后在右上方的口里插上温度计。然后点燃香,有热气冒出,直到把回型管充满。
生:我们组的方法和他们组一样,我们看到烟上升,温度也上升。
师:描绘烟在管中的循环比较困难,谁能用箭头表示烟在管中是怎么运动的?
(学生板画)
[点评:通过学生参与板书的书写,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对知识从感性向理性过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师:尽管他们的方法不同,但是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酒精灯加热的一端烟上升,没有酒精灯加热的一端烟下降。
师:真了不起!
(点评:及时、适时的鼓励,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使之敢于展开联想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生:烟在管中是循环的。
师:还有什么?加热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
生:温度会上升。
师:被加热的一端烟会上升,另一段端会下降。随着热空气在管里循环。这个管的温度就升高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气体的热传递,以前我们还曾研究过固体的热传递。下面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生:液体的热传递。
师:我们来猜测一下液体是怎样进行热传递的,先想想烧水时水壶里的水是怎么烧开的?
生:我发现妈妈烧水时,水从旁边开始冒气泡,然后往中间发展,到中间打旋涡、冒气泡,水才算开了。
师:非常好!还有谁想说?
生:我家烧水的锅有一块铁皮,与电线相连,通电后铁皮被加热,下面的冷水被铁皮加热,变成热水上升,冷水下降,这样循环一段时间水就开了。
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想法,下面请你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现在把书桌里的实验材料拿出来,小组先研究一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然后就可以做了。
(学生实验)
(点评: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增加学生之间交流途径,相互启发。)
师:熄灭酒精灯,汇报实验结果。
生:把回型管灌满水,在一侧下方点燃酒精灯,再在水里加一粒高锰酸钾。被加热的一侧红色上升,另一侧下降。
生:在烧杯中加水,再往水里加锯末子。点燃酒精灯加热。中间的锯末子上升,周围的下降。
师:谁能像刚才一样用箭头表示实验的结果?
(学生板画)
师:刚才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酒精灯加热的一端水上升,另一端水下降。
生:水是循环的,在烧杯里有也是。
生:水的温度上升了。
师:我们发现被加热的一端水上升,另一端水下降,水在管中是循环的。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上升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液体的热传递。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水壶里的水是怎么被烧开的吧?
生:水受热上升,冷水下降。这样反复循环,水就烧开了。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气体和液体的热传递,想想有什么规律?
生:气体和液体受热都会上升,冷的都会下降。
师:而且是不断循环的,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我们把她叫做什么?
生:热对流。
三、应用:
师: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现象可以用热对流的原理解释?
生:煮粥要用到热对流的原理。
师:煮粥时我们要不停的 搅拌,这是为什么呢?烧水的时候为什么不用搅拌?
生:怕糊,因为粥粘,不易流动。
师:对了,因为粥比较粘,不易流动,我们搅拌的目的是帮助它对流起来,那么我们喝热粥的时候为什么也要搅拌呢?
生:是为了帮助散热。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说空调去暖,你们会使用空调吗?
生:会!
师:夏天很热,我们应该让空调的扇页向上还是向下呢?为什么?
生:向上。因为冷空气重,会降下来使房间凉快。如果向下,凉气到了下面就上不去了,不能使这个房间凉快。
师:冬天呢?
生:向下。因为热空气轻,会往上升,冷空气下降,被加热再上升,这个房间就热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对流的知识,回去以后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热对流有关。
课例反思:
我在这《热对流》一课时总体的设计思路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对整个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把气体的热对流放在前面,让学生根据热空气和风的原理来解释气体热对流;把液体热对流放在后面,利用多种方法去进行液体热对流实验。整节从总的方面看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导入部分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风车实验,帮助学生复习热对流的知识。为学生研究气体热对流做好知识准备。实验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思导行:动脑在前,到手在后。在研究气体热对流时。从问题入手让学生解释在冬天暖气怎样使屋子变暖的?在学生的猜想后,在一个总的要求下(既要能看清气体的流动又要能看清温度的变化),来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把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做为研究问题易激起学生的研究欲望。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未学的问题。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如何看见空气的流动。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相象能力。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创新的做法和创新的想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在充分的交流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他们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给予他们宽松的氛围,给他们进行自我创造的空间。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证和尊重,使他们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经历研究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尝试着用他们思考的方法、程序和手段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探究活动结束后,让他们把实验中的发现进行交流,让他们参与教师板书的形成。利用板书引导他们发现规律。使学生的感性的认识初步的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参与板书的形成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参与板书形成也是学生知识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学生学习气体热对流的基础上,利用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行探索液体热对流的规律。在前面学生已经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了气体热对流。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所以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设计出实验方案。体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不给予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实验时去修正自己方案。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进行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实验权利和实验活动给予充分的尊重。学生在做实验遇到困难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小组同学讨论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生生交流,相互触动相互启发,形成互动。在学生探究中会有所发现。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汇报出来。充分肯定学生们的优点和独特的想法和做法。在结合学生的汇报由学生帮助老师形成板书。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从理性到感性,逐步形成科学概念。通过研究气体热对流和液体热对流的研究,把学生所积累的感性认识,通过比较气体和液体的热对流,形成热对流的完整科学概念体系。学生在学会比较完气体实验的相同点后会比较液体的相同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所以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总结出气体和液体实验的相同点。自己形成完整的热对流的概念。也体现了前面的教是为了后面的不教这一宗旨。
四、通过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节课上,教师始终通过评价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来完善学生的实验设计,在相互的评价中发展孩子们的思维。同时互相也是解决学生相互倾听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获奖情况:该课在全国小学自然学会第四届年会上做观摩展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