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诗仙李白的一些冷知识

(2025-09-07 20:24:56)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有关诗仙李白的一些冷知识

李白小名“李十二”,因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十二,唐代文人私下交往时偶用“十二”代指他,如杜甫曾在信中提及“十二兄”。
————————————————
他从未参加科举考试,《新唐书》虽称其为“凉武昭王李暠后裔”,但家族早年可能因罪迁徙西域,导致家世模糊,无资格参与科举(唐代科举需“出身清白”)。
————————————————
其家族可能从事西域贸易,李白诗中“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底气,或许与早年家族经商积累的财富有关,而非单纯“豪放”。
————————————————
李白无明确的“籍贯认同”,他在诗中既称“我本楚狂人”,又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生以“天地过客”自居,无固定乡籍概念。
————————————————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首婚是“入赘”宰相许圉师家(娶许氏),唐代入赘名门对平民出身者而言是“攀附捷径”,可见他对仕途的渴望。
————————————————
第二任妻子刘氏因看不起李白“不事生产”,主动与其分手,李白后来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用“会稽愚妇轻买臣”暗讽刘氏。
————————————————
第三任妻子是东鲁民女(姓名无载),为他生下儿子李伯禽、女儿李平阳,两人感情平淡,后妻子早逝,李白独自抚养子女。
————————————————
末任妻子宗氏是宰相宗楚客孙女,出身名门且懂诗,李白入狱时,宗氏曾奔走营救,是与他精神契合度最高的伴侣。
————————————————
儿子李伯禽(小名“明月奴”)结局凄凉,李白去世后,伯禽在东鲁务农,生活贫困,其子女(李白孙辈)最终嫁给普通农户,未承家声。
————————————————
李白是正式受箓的道士,744年在齐州(今山东济南)由道士高如贵授“道箓”,成为有官方身份的道教徒,“五岳寻仙不辞远”并非空谈。
————————————————
他拜唐代“剑绝”裴旻为师学剑,《新唐书》载其“击剑为任侠”,年轻时曾帮朋友打抱不平,有学者推测他可能有过“手刃恶徒”的侠义经历。
————————————————
李白懂基础西域语言(如粟特语、突厥语),早年在碎叶城接触过胡人文化,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细节,可能源于与胡姬的直接交流。
————————————————
李白进入长安并非靠“才华自荐”,而是道士吴筠向唐玄宗推荐,道教人脉是他仕途的关键敲门砖。
————————————————
供奉翰林期间,他写《清平调》赞杨贵妃,其中“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埋下祸根——赵飞燕是汉代“妖后”,杨贵妃认为是暗讽,遂向唐玄宗进谗言。
————————————————
他被“赐金放还”的核心原因,是卷入唐玄宗与太子李亨的权力斗争,而非单纯“得罪高力士”,高力士只是借题发挥的角色。
————————————————
李白参与永王李璘幕府并非“附逆”,他最初认为李璘是奉肃宗之命平叛,后李璘与肃宗争位失败,李白才被定性为“叛党”。
————————————————
入狱后,李白靠郭子仪求情免死——早年郭子仪犯法当斩,李白曾出面营救,两人“互救”成唐代文坛与军界的佳话。
————————————————
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他行至白帝城时遇大赦,《早发白帝城》中“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是从“死刑边缘”归来的狂喜。
————————————————
李白与杜甫仅见过两次面(744年洛阳、745年兖州),此后终生未再相逢,杜甫写了15首怀念李白的诗,而李白仅存1首赠杜甫的《沙丘城下寄杜甫》。
————————————————
他与贺知章是“忘年交”,贺知章比他大42岁,初见时称他“天上谪仙人”,“诗仙”称号由此而来,贺知章去世后,李白写《对酒忆贺监》哭悼。
————————————————
李白曾因崔颢《黄鹤楼》诗“认输”——登黄鹤楼时,见崔颢诗写得绝妙,自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终未再题诗。
————————————————
他与孟浩然是“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孟浩然比他大12岁,李白作《赠孟浩然》时,孟浩然已去世,诗中“吾爱孟夫子”是追挽而非当面赞美。
————————————————
《静夜思》最早版本是“床前看月光”,出自宋代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明代流传时被改为“床前明月光”,更符合大众对“明月”的意象认知。
————————————————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夸张,实际庐山瀑布落差约155米,李白用“三千尺”(约900米)强化视觉冲击,并非不懂地理。
————————————————
李白酒量并非“千杯不醉”,唐代酒度数仅3—5度(类似米酒),诗中“三百杯”是夸张,实际酒量与普通文人相当,只是爱借酒抒情。
————————————————
他对佛教态度复杂,虽与高僧僧伽交往并作《僧伽歌》,但反对佛教清规戒律,诗中“一醉累月轻王侯”与佛教“禁欲”相悖,更偏爱道教自由。
————————————————
李白墓在安徽马鞍山当涂县,现存墓碑为清代所立,碑上“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是后人追封,他去世时仅以“布衣”身份下葬,无官方谥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