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花牌人生
花牌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652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坐井观天》教学

(2011-10-31 08:55:19)
标签:

教育

陈店镇中心小学教研课评评议表

执教者

 

课题

12 坐井观天

班级

二年级2

评议人

熊永柏

时间

2011-10-25-第五节

评分

91

教研专题或性质

“课内比教学”暨“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整合”

评议《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应该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亮点。程苗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四大亮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多媒体课件设备得以有效利用。是本节课上的第一大亮点。

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简洁,试图以“图画加文字”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青蛙从井里跳出来的动画设计,较直观、形象,为学生的拓展性思维提供了帮助。

二、课文的导入十分简洁,毫不拖泥带水。是本节课上的第二大亮点。

从提示课题到出示出示课题再质疑课题直至引入课文,既简洁通畅,又激趣诱读,显示教者的成熟和教练。

三、以读为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课堂上的第三大亮点。

老师在教学中力求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分角色表演读的环节安排比较恰当,让学生进入角色,对理解寓意很有帮助。

四、循循善诱的设问把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一步步引向纵深。是本课第四亮点。

如:青蛙笑谁?笑什么?小鸟呢?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这时它会说些什么?接着,老师出示动画——青蛙跳出井口的动画。一气呵成,很通畅,合乎二年级孩子的思维逻辑,也再现了一幅生动的情景,为想像插上翅膀,也为说话搭建了一个背景平台。

▲教学建议:

 一、要注重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并不多,仅 “沿”“际”“信”三个,要指导识字方法,组词应多点,注重积累;重点词也不多,仅“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但仍重视不够,有走过场之嫌。如“井沿”可指一指图片上的井口;“无边无际”可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天空图片,让学生观察实景,再安排一个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造句。

二、要注意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朗读教学应放在边指导边引导感悟人物的心理,引导读出感情,请出语气上来,这样才有实效。不能惟读书而读,教师不加引导,往往事倍功半。如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是进行语气朗读的经典教例,应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进入角色,教师再稍加点拨,也许效果更佳。另外,表演读可省略提示语,使之更逼真、更流畅,还可加动作,注意神态表情,还可以组为单位再分角色,让众人参与,共同体验。

三、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目标,是教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寓言体课文教学,不揭示故事的寓意有违编者意图,是不完美的。严格地讲,距教学目标的实现还留有距离。就本课而言,按教参应是第三大教学目标;而且理解寓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忽视不得的。

其实,程苗老师在教学中已经做到水到渠成的地步,就差一指功夫了,只要点破这张纸,再板书一、两个词就够了,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在指导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可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把书卷起来看看黑板,再谈谈比较。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这些都稍显教者的稚嫩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老师,这还算是一节较成功的语文课,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我给了91分。

作为语文老师,我虽然有过连续六年教二年级语文的经历,这刚好完成一个小学毕业生的的学历,但加上学习积累太少,外出看得少,就站得不高,所以对于语文教学研究仍是井底之蛙;也就只能说出“天不过井口大”的评语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