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用户1712354200
用户171235420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35,981
  • 关注人气:1,0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熟诗素评】以理入诗,气势恢宏——唐·刘禹锡《秋词》(其一)鉴赏

(2020-08-06 10:08:58)
标签:

熟诗素评

以理入诗气势恢宏

秋词

分类: 读书笔记


【熟诗素评】 

以理入诗,气势恢宏

——唐·刘禹锡《秋词》(其一)鉴赏

吴重秋

 

“以理入诗”,是宋代诗作的一大倾向。其实,这种倾向从唐代已露端倪。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其一),就是很典型的以理入诗,而且,它的行文结构,也像构成了一种论证过程,先提出一个观点,再举出论据加以求证。原诗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二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意谓:自古以来,人们遇到秋天,大多会悲叹它的萧条、凄凉,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两句,直接了当、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态度;而且,为了突出强调自己的观点,作者还特意用了两组对比:一组是“我”和“自古”悲秋者的对比;另一组是“秋日”与“春朝”的对比。春朝,原指春天的早晨。此可理解为与“秋日”相对的“春天”。这两句可谓开门见山,振聋发聩!

可是,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

请读三四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谓:你们看,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之上,也把我作诗的兴致带到了万里晴空。排,指冲破;引,指带领;诗情,指写诗的情绪,写诗的兴致。碧霄,指碧蓝的云端之上,碧蓝的高空,青天。

第三句,作者选择了一个典型意象“鹤”,加以突出描写。大家知道,鹤本来就给人一种超越一般、独立特行的孤傲形象。这里,还加一“一”字,加以修饰;用一“排”字写其飞跃的凌空姿态和有力气势;而这一孤鹤,又在无限空旷的碧空蓝天畅行无阻,空间的奇妙组合之中融合了色彩的奇妙配衬。还请注意“排云上”三字,一冲而飞,飞向哪里呢?飞到云端之上。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视觉聚焦点,引向了没有边际的高空。这一句中作者用短短七字,竭力表现了一种背景无限空旷而主体又无限实在无限灵巧无限雄健无限诱人的秋天视觉形象。

但是,这一视觉形象虽然与“春朝”视觉形象相比,确实毫不逊色,但毕竟与“我”无关。所以,作者紧接着写了第四句,正面归结主旨:这冲天飞鹤,与我还是关的,它不仅给了“我”美好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了“我”奇妙的感觉——它把“我”的诗情一同带到了云端之上。

鹤带诗情,其实就是以鹤自喻。可见作者这首咏秋诗,所表达的心志,所表达的胸襟,所表达的境界,所表达的人生感悟,确乎超凡卓绝。

如果我们了解了作者创作此诗的具体处境,我们便会更加肃然起敬。此诗作于公元805年(永贞元年)。是年作者34岁。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被贬出京。这首诗就作于被贬朗州司马之时。像这样的悲惨境遇,一般文人都会忧愁满腹,而作者却能情思高远,实在难能可贵。


【熟诗素评】以理入诗,气势恢宏——唐·刘禹锡《秋词》(其一)鉴赏

2020/8/5

(转自:吴重秋先生微信朋友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