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化学课堂观察量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分类: 课题研究 |
学校 任教学科 观课者信息: 姓名 现教学年段 |
观察视角:“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维度 |
培养证据推理的教学资源与手段 |
||
|
具体内容 |
设计意图 |
图片 |
含镁的矿石、海水中 |
镁的活泼性 |
视频 |
镁与氮气反应 |
|
演示实验 |
镁与芬达(CO2)反应 |
|
知识回顾 |
能与盐、酸反应 |
|
板书 |
镁的结构示意图 |
|
课前素材 |
MgO、MgCl2的熔点;Mg(OH)2、MgCO3的溶解度、澄清石灰水与石灰乳的差别、六水氯化镁需要在氯化氢氛围中才能脱水、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价格差别 |
电解氯化镁是优化的制备原理;使用碱沉淀镁可以获得更多产品;使用石灰乳可以提供经济效益;氯化氢的氛围可以获得纯净的晶体。 |
学生实验 |
模拟海水、母液与浓、稀氢氧化钙、浓碱液(石灰乳)反应 |
提高镁离子浓和碱液浓度,可以提供生产效益 |
通过史料、课前学案、实验、图片、数据、视频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从中提取出某些事实,得出具体的结论,使学习过程不再为告知诠释型,而是自主研究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
培养模型认知的教学资源与手段 |
||
素材或活动 |
具体内容 |
设计意图 |
图片 |
镁矿石、海水中的镁含量 |
引出工业流程中的“富集”环节 |
学生实验 |
模拟海水、母液与浓、稀氢氧化钙、浓碱液(石灰乳)反应 |
分析工业流程中的“提纯”步骤 |
课前素材 |
MgO、MgCl2的熔点;Mg(OH)2、MgCO3的溶解度、澄清石灰水与石灰乳的差别、六水氯化镁需要在浓盐酸氛围中才能脱水、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价格差别 |
|
史料 |
戴维和法拉第的两种制备方法 |
优化工业流程中的“制备”方法,完成“模型的建构” |
教材 |
盐酸的循环使用、海边就地取材、环保 |
补充工业流程中的其他原则,“完善模型” |
对比流程图 |
提取溴、碘的流程图 |
提炼工业流程的一般原则: 富集、提纯、制备,“发展模型” |
教学问题 |
根据流程图,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钠 |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
板书 |
运用工业流程的一般原则从海水中提取钠 |
展现模型的应用 |
用多种素材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先建构“从自然界提取物质”的一般工业流程:富集、提纯、制备,再进一步进行完善和发展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从海水中提取钠”的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尝试建构的模型是“工业流程”,铺垫了后面其他元素的学习,使一部分繁杂的知识细节变得有规律性,并且发展模型认知要素的水平层次处于初级,非常符合此时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纯粹无序记忆的负担,还发展出学生的学科思想。 |
主要学习环节(待补充) |
|||
学习任务 |
次数 |
|
|
核心问题 |
10 |
|
|
分组讨论 |
1 |
学生根据提供的课前素材,写出工业流程图 |
模型认知 |
交流展示 |
1 |
工业流程图;实验结果 |
证据推理 |
|
|
|
|
水平层次简述 |
主要对应问题 |
能从事实中提取证据并依据证据或证伪假设;能识别常见物质模型和化学反应的理论模型 |
对镁的性质有怎样的认识?(在这之后用多种素材证明了镁的活泼性)选择哪一种制备原理?为什么?(用两种物质的熔点分析能耗) |
能宏微结合收集证据,推出合理结论;能描述和表示理论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组成及其变化 |
镁为什么这么活泼?(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利用课前学习素材和课堂实验等证据建构出工业流程图) 必须使用母液和石灰乳吗?(通过分组实验证明这个结论) |
能从定性与定量结合上进行推理;能对模型和原型的关系进行评价;能说明模型的使用条件 |
教材中的流程与板书的流程有什么区别?(评价和完善模型的过程,补充了循环、环保等原则) 对比溴、碘、镁的三种提取流程,有什么规律?(提炼出工业流程的一般模型) |
能对复杂化学问题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构建模型,能选择模型解决复杂问题;能探寻模型优化需要的证据 |
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钠?(应用本节课建构的“工业流程”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