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中学《化学与健康》课程纲要
(2012-12-03 16:46: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研究 |
《化学与健康》课程纲要
苍南中学化学组
◆
◆
◆
◆
◆
◆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当前正处在由原来的中央集权制的课程管理模式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作为高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2006年秋季,我省已参加全国第三批新课程实验。我校作为温州市首批新课程实验的“样本校”,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具有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为此,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依赖于各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化学学科在学校课程开发的总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率先开展了化学校本课程的建设、实施和评价研究活动,旨在探索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体系,并为本地区兄弟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08年7月,苍南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健康》正式面世,本课程是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为经线,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为纬线,以影响健康的化学因子为出发点,阐述了化学与健康的关系。作为我校自行研究并开发的以本市、属地、本校课程资源为载体编写的化学校本课程选修本,目前该书已在温州地区部分学校中作为化学选修教材,它必将促进我校乃至温州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进程,并有效推动新课程实验向纵深方向发展。
◆
总目标:
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食品安全、化学污染更是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本课程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化学现象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学习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信息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具体目标:
1.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关注人类健康,了解化学对健康的有利和有害影响,达到改善生活品质,实现健康生活的目的。
2.形成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科学和道德评价能力。
3.通过联系实际开展化学知识研究,学会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4.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
《化学与健康》是以高中《化学1》、《化学2》必修知识为基础,以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化学与健康的关系。既属于高中化学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也属于高中化学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全书共有九章35个单元,设有“探索与发现”、“交流面对面”、“生活零距离”、“信息资料卡”、“知识超链接”、“活动大舞台”、“历史回忆录”、“化学广角镜”、“媒体信息网”、“练习与实践”等版块,分别于高一下学期、高二上学期开设,加上各学期模块学分认定测试,共40学时,2学分(高一18学时+模块测试2学时、高二18学时+模块测试2学时,共2学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
§1-1
§1-2
§1-3
第二章
§2-1
§2-2
第三章
§3-1
§3-2
§3-3
§3-4
§3-5
第四章
§4-1
§4-2
§4-3
第五章
§5-1
§5-2
§5-3
第六章
§6-1
§6-2
§6-3
第七章
§7-1
§7-2
§7-3
第八章
§8-1
§8-2
§8-3
§8-4
§8-5
§8-6
§8-7
第九章
§9-1
§9-2
§9-3
§9-4
§9-5
§9-6
注明:本书分两个模块选修,高一模块内容为第二章至第六章,共18学时,模块学分认定测试2学时,共20学时,完成20学时修习任务可获得1学分;高二模块内容为第一章、第七章至第九章,共18学时,模块学分认定测试2学时,共20学时,完成20学时修习任务可获得1学分。
◆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通过合作、体验、实践、探究等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要关注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做一些必要性的指导工作。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研究技能。通过各种活动,如观察、识图、比较、调查、采访、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要指导学生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资源利用和信息搜集的方法。
4.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师应利用好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录相、网络文摘等,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效果。
◆
本课程完成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修习任务后可获得2学分,教师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方面相结合。
(一)评价指标
1.课堂纪律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及完成质量;此项由任课教师打分,分为A、B、C、D四档。
2.小组合作情况:由各小组互评。各小组根据每人积极发言的态度及次数,完成小组合作作业的次数(如实验报告、上台汇报展示等),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态度及成效,分别给予A、B、C、D四档评价。
3.成果质量情况:由校课程指导小组或教育行政部门评定。各小组完成的研究课题或调查成果按质量高低分别给予A、B、C、D四档评价。
(二)评价结果的处理
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上述1-3的评价结果综合给出一个等第。
每学期百分制评分结果在60分以上或平时成绩等第为C等以上者,可获得1学分,两个学期共获得2学分。百分制评分在60分以下或等第评价为D等的均为不合格,只能获得相应的一半学分,经一次性补考合格可获得2学分。
◆
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健康》是一本集化学、社会、生活三位于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它成功地将化学原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力图体现化学知识的前瞻性、新颖性、人文性;力图体现化学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健康等方面密切联系;力图体现化学的人文内涵与科学价值。该课程已于2008年7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08年9月开始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级范围内加以全面实施,每周安排2学时进行教学(双周上课,其实平均每周1学时),作为选修课记入学生学分;2009年该课程被我市部分学校征订使用,普遍反映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