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中学教师科学素养与教育观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中学阶段STS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基本信息部分(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您的教龄为:①1-3年
2.您所执教的学科为:①语文
⑦地理
二、科学常识部分(请对下面的命题进行判断,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DNA是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
2.分子是将某种物质分割到不能再分割的时候就得到分子。
3.地心的温度非常高。
4.最早期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5.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
6.电子比原子小。
7.太阳有八颗行星。
8.冬天冷夏天热是由于地球离太阳远近的原因。
9.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热胀冷缩。
10.植物开什么颜色的花是由基因决定的。
11.所有细菌对人都是有害的。
12.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于二进制。
13.在地球上,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14.“纳米”是一种高科技材料。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6.转基因的动植物是人改造的生物,而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
17.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是因为普通塑料在常温的大气中短时间内不能彻底降解为无机物。
18.汽车的ABS指的是防锁死刹车系统,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19.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碳。
20.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有很多重大的发明,比如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激光等。
二、科学方法部分(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
①征求患者的看法
2.在某校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①教学方法
3.爱迪生发明电灯是通过什么方法:
①灵机一动
②许多次实验
③借鉴他人的做法
④不清楚
4.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是:
①分析论证
5.在您看来,实验研究的关键是:
①提出假设
三、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1.您对算命之类:
①非常相信
②有点相信
③说不清楚
④不太相信
⑤不相信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
①废气排泄过量
②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污染
③氟里昂的使用
④不清楚
3.酸雨使土壤酸化,建筑物受腐蚀,动植物受损伤,人体健康受影响。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总量逐年增加
②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多
③大气中氯氟烃类物质的长期排放与积累
④不清楚
4.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现在有些科研机构正在进行“克隆”人的研究,对此,您的态度接近下述哪一项:
①“克隆”人能达到优化人种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②人世间瞬息万变,对“克隆”人定论为时过早
③“克隆”完整的人影响人类秋序,应被制止,但为了缓解人体移植器官的紧缺,可以适当的“克隆”人体器官
④不清楚
5.二战后,核电站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依次建立,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新能源,但核污染也成为当今人类苦恼的事情。您对核电站的看法属于下列哪一种:
①危害人类的后果难以消除,应停关核电站建设
②提供巨大的新能源是人类的福音
③应纳入可持续发展范畴,合理建设核电站
④只要防核泻漏工作,就可大力进行核能开发
四、科学教育观
1.你在教学中习惯于:
①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②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
③既传授知识、又将科学方法和精神传授给学生
④说不清
2.对于下面的几个判断,您最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①科学是真理的体现,是在书本中凝结的知识
②科学就是尊重事实,要获得证据并加以证实
③科学回答有关“对”与“错”的问题,与价值判断无关
④对于什么是科学,我说不清
3.您认为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②过于强调讲授和灌输的方法,学生缺少科学探索的机会
③课程缺少整合,实施分科教学的办法,孤立地讲授某单一学科的科学知识
④说不清
4.您觉得在中学推进科学探究学习有必要吗?
①非常必要
5.对于“科学素养”这一概念,您:
①非常熟悉
6.对于STS这一概念,您:
①非常熟悉
7.在您看来,相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
①非常重要
8.对于我国科学教育的诸多目标,您最看重的是:
①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
9.对于如下科学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您最看重的是
①科学知识
10.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科学教育,您认为中学科学课程改革应该:
①淡化学科界限,走课程综合化道路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