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胡健:黄石公园遇野生动物

标签:
旅游 |
曾经多次想像过与熊相遇的场景。
美国的国家公园,如我去过的大烟山、优胜美地、大峡谷等,当地旅游介绍都说有熊。熊在野外,人在野外,没有栅栏隔离,相遇将是怎样的场景?
此行黄石公园,在游客中心,那位提供咨询服务的志愿者老头说:“你们想看什么?是野生动物吗?这里多的是。前几天有游客报告说在路边山坡看到熊。”
闻此言,我是既兴奋又害怕,满怀叶公好龙的复杂心理。
我们选择了导游书上几条中等难度的山路徒步。穿行林间的中路前后很少人。每当风吹草响,或者黑漆漆的树影,都会惊我心跳加速。
如果与熊狭路相逢怎么办?
在等看老忠实泉喷发时,一位健谈的游客向我们科普。首先是走路时大声说话,熊听到人声就会主动避开。如果对面遇上了,不要跟它对视,慢慢地后退。如果它扑过来,躺下装死。它不喜欢吃死去的动物。如果这些都不行,那只有跟它搏斗。还有,带上防熊喷雾剂。
可是,我们身边只带着防蚊子的喷雾剂。那位游客大笑着说那没有用。
他的妻子则在一边指出,即使防熊喷雾剂也是近身才能用上的,如果喷了无效的话,反而激怒它。
我们赤手空拳,会如何与熊相遇呢?
先是遇到了鹿。就在路边闲走。这在美国公路边是常见的,也不算稀奇。
让我们惊叹的是,进黄石公园第一天就遇到了成群野牛。那日清晨,汽车开在幽长的进园公路上,前面的车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有野牛群在公路上散步,将双向车道都占了。十几头野牛迎面向我们走来,棕黑色高大的身影,巍峨地走着,一步一步地把双向车道上三四辆被逼停的汽车隔离着,围困着。
首次遇到这种与野牛群对峙的情形,我们好奇中带着惊惧,目光被牢牢地粘在它们的一举一动上,精神高度紧张,严阵以待。
它们大摇大摆地走着,阵容盛大却又沉默无声,占道卡位却又泰然自若。似乎在宣告,黄石公园是它们的家,公路是家里的廊道。或者说,它们根本无视汽车和游客的存在,自顾自地走着,庞大的身体充满张力,却又蓄而不发。最终,它们保持着这样的姿态,淡然而傲骄地走过整个等候的车队,没有张望,没有攻击,视所有的紧张、担心、兴奋、好奇若无物,就像穿过树林,避开岩石一样,走了过去。约半个小时,一辆辆汽车从野牛阵中露出来,继续前行。
当天下午结束景点游返程时,暮色已侵染山林。又是在一段幽长的山路上,我们看到前方路肩停着一长溜车。有情况!肯定是有什么稀罕的野生动物。我们立刻减速,把车停在车队后面,下车往路边的人群走去。远远看见他们纷纷拿着长焦照相机或望远镜,齐刷刷望向对面山坡,兴奋地低声交流着。
走到他们身边,顺着目光望去,前面数百米处,山坡上林间有一块开阔地,可以看到两个黑点在活动。我举起随身携带的小望远镜,清清楚楚,一大一小两头熊在休闲。
这是在国家公园旅行最惊喜的遇见。熊本来就少,又是极具攻击性的大型动物。人类不敢靠近它们,又期望着接近它们。而它们其实也是远远避开人类的。有关黄石公园等国家公园的旅行论坛与经验交流中,旅友们会交流在哪条线路最有可能见到熊,并分享所拍到熊活动的照片和视频。
我们去黄石公园不是最好的时候,或者说是最差的时候。每年5到10月,是黄石公园的黄金旅游季,春暖花开,树木繁盛,所有的景区都开放了,大部分游客选择在这个时候到来。其次是3月以前的冬季,虽冰天雪地,但有雪橇可以进入,也是另一种风味。网上最不推荐是的4月,冰雪半化,雪橇和汽车都不方便,景区只能部分开放。而我们阴差阳差撞到了4月份去黄石公园,所以,对此行收获也不抱太大希望,只能作为一次家庭共同旅游来享受了。
没想到我们的不合时宜之旅,却遇到了难得一见的熊。
我们站在路边,久久地观察着熊的一举一动。这是黄石公园旅游中可遇而不可求的重要项目。据说,一大一小母子同行的熊是最有攻击性的,因为母熊护子心切,对外来风险极为敏感,奋不顾身。
我回头看了看我们的汽车,心里暗暗计算,如果熊从山坡上冲下来,我们是否来得及逃进车内?这台汽车是否能抵挡住熊的进攻?
还好,从头到底,熊母子并未发现这边有人在偷看它们,只是低头觅食,啃些草根树皮啥的。只到我们看倦了,带着满满的摄影摄像资料离开时,它们还在原地。
图1,一群野牛在公路上大摇大摆地走着,阵容盛大却又沉默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