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八描

(2011-01-08 09:12:50)
标签:

梁楷

西域

十八描

行笔

描法

教育

分类: 绘画知识

    传统的白描总结出很多不同的描法,但是这些描法在如今看来有一些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作为了解还是需要的,实际上经常用到的可能就是一两种,或者你需要画的东西很特别,也可以创造新的描法,总之是“法无定法”。

    我们在选择白描课摹本的时候,没有选择“十八描”是因为,它主要是介绍描法,在造型上不是很好的摹本。所以在进行白描临摹的时候,还是应该选择经典摹本。例如: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李公麟《维摩诘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陈洪绶《水浒叶子》、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等。

    而刚起步的小朋友,尤以陈老莲《水浒叶子》做摹本为佳,因为《水浒叶子》的人物比较单一,作为初步练习比较合适,有一定基础再临习场面大的,如:《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      

    都说中国画是线的艺术,线在中国画的造型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临习经典摹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摹本的用线方法,不仅是描摹下来一个画而已,它的线是如何组织的?疏密关系是怎么处理的?每个人物使用线的方法不一样是因为表现的人物不同了,它是怎样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如果认真的看摹本,带着问题去临摹,收获会更多,但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小朋友,就无需考虑这些,只管临摹就可以,其中的道理,慢慢体会,把好的线条组织练成一种习惯,让你的线条有一个好习惯,那么即使你将来自己画的时候,线条也会不一样了。

    这就好像我们给小朋友从小培养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一样。       

                                                                  -----王剑

 

下面是转帖的内容:

 

http://s9/middle/65ce256at994b7b387da8&690

http://s12/middle/65ce256at994b7b47a15b&690

http://s8/middle/65ce256at994b7cc7a997&690

  “十八描”是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清王瀛将其付诸图画,并注明每种描法的要点。现在我们看见的总结十八描技法的图画即是出自他手。

  十八描可分为:

  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或称曹不兴),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六祖劈竹图》用之。

  十、 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子用之。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十六、枯柴描: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

  还有人将十八描总结为三大类:

  一是游丝描类。它行笔慢,多以中锋出之,压力均匀,线性始终如一,变化较少。铁线描、曹衣描、琴弦描皆属于这一类。它的代表作者是顾恺之。

  二是柳叶描类,它行笔快,变化多,压力多在线条的中断。枣核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均属之。它的代表作者是吴道子。

  三是减笔描类,它的特点是行笔快,多用侧锋,与纸面压擦力大,压力多集中在线的一段,而又由线到面,线性变化大。竹叶描、枯柴描等皆属之。梁楷最喜用此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