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南静一号普洱茶
云南静一号普洱茶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7,505
  • 关注人气:2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城古茶庄商号寻踪

(2014-09-23 23:20:08)
标签:

江城

茶庄

商号

茶叶

茶山

分类: 中国茶史

 江城古茶庄商号寻踪

据史料载,民国期间,江城先后开办以生产、加工、营运、购销茶叶为主的茶庄商号有20余家,其中,较有名气的主要茶庄商号有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黍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永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群记茶庄、敬昌茶号等。过去这些茶庄商号所生产的茶叶产品曾远销海内外,声誉昭著。伴随世事更迭,而今,这些有名的茶庄商号在江城老街上已难觅踪影,其所生产的茶叶产品也已寥寥无几,成为举世稀罕之品,昔日繁盛兴隆的茶庄商号已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令人顿足疾首,望而兴叹!

 过去,江城老街茶庄商号鳞次栉比,江城富有实力的茶庄商号如:“敬昌茶号”、“群记茶庄”等茶庄商号,在越南莱州、河内、左波、西贡、香港等地都开设有分售处,至今在香港、台湾等地还珍藏有敬昌茶号的少量茶品和商标文字。

 香港、澳门是普洱茶外销南洋和转口欧洲的一个重要中转地,同时也为普洱茶品的承传、销售、饮用和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有关调查资料报道:清雍正至道光年间,传统普洱圆茶大量销往南洋一带,便是经香港这一中转站转销出去的。民国8年至25年(公元1919年-1936年)普洱圆茶由普洱——江城茶马古道,又经李仙江水路沿江泛舟而下到越南莱州,后至海防海运,大量转销南洋和香港、澳门,再转销世界各地。

 有报道说:香港的“金山楼”等茶楼,素以经营普洱茶历经几代人而闻名,多年前这些楼主店面歇业,关仓走人,前往美国另辟商途;1996年,这些茶楼主人重返香港,开仓处理家产,结果仓中存有同庆号、敬昌号、江城号,红印、绿印甲乙等上好普洱茶,并倾力销往台湾,为台湾普洱茶茗者和收藏家打开了一道天堂之门,故有“普洱茶产于云南,存于香港,藏于台湾”之说。从此,晦藏于深宫闺秀的普洱老字号名茶又勾起了茗道行家的魂魄,引起世人的青睐和关注,而重放异彩,普洱茶被称之为“可以喝的古董”,兼具收藏和饮用价值,并有医疗、美容、保健等多种功效,而使其身价倍增。

 在江城众多的茶庄商号中,经济实力雄厚的主要有敬昌号、福泰隆、同兴昌、永茂昌、群记茶庄、四合公茶庄。

 敬昌号:是当时操纵江城经济命脉的一个商号,三十年代初为一个小店铺,后来慢慢扩大,开始时店铺的老板为墨江人王世香经营,为一代销点,主要是作为对越南、老挝进行以边境贸易经商为主的哨点(商业信息点),后来由墨江人王少周接管,然后又交墨江人李发相经营,转做茶叶生意为主。原址地点在今江城县老街红疆供销社,在江城的商号中,以马同恭为业主,派墨江人李发相经营的敬昌号茶号规模最大,其前身为“信昌号”茶庄,李发相经营期间,是敬昌号独占鳌头垄断江城经济命脉、发展最为鼎盛的黄金时期。“敬昌号”是墨江“源馨斋”马同恭的分号,开设于民国27年(1938年),起初只经营茶叶,办有茶厂,压制圆茶,并兼营杂货及货币汇兑业务,在江城存入货币银圆,可以到昆明等地的分销处领取。后来经营扩大到紫胶、蓝靛、名贵药材、毛皮、布匹、食盐、日用百货等。据敬昌号内票记载,江城“敬昌茶庄号”的茶品商标,上方为姑娘“采茶图”,墨绿色印刷的直行商标内票文字书:“启者本号自来亲赴普洱各名山,选办真正普洱贡茶,提拣雨前春蕊细嫩尖叶,绝无参杂冲抵,认真改良薰蒸,符合卫生旨意,耑销海外香港各埠,声誉早著,久为中外人士所赞许。贵客赐顾务请认明采茶图商标为记,识别真伪庶不致误。总发行所云南普洱茶山敬昌号茶庄启”。茶饼中,还另有一张红色圆标内飞,贺标线外圈右方写着:“本号内飞以往太大,为观瞻起见”,左方写“兹改良缩小,茶品尤佳,特此声明”。贺标线内圈六行直书:“敬昌字号,精工揉造普洱正山贡茶,诸君赐顾,请认内飞为记”。故内飞有大小两式,均为白底红字。江城县“敬昌茶号”在越南莱州、河内、西贡、香港等处都设有分售处,至今在香港、台湾等地,仍留存有“敬昌茶号”的少量茶品和商标文字。

 据有关资料介绍,清光绪年间,各地茶商纷纷介入普洱茶出口业务。制茶工艺与同庆号茶庄不相上下的敬昌号茶庄,就曾以茶销海外而受人瞩目。敬昌号之茶和同庆号之茶,在当今市场上,被当成了普洱茶的品质标竿,能与之比肩者几乎没有。但令人遗憾的是,两茶在流通渠道都罕见身影,可遇而不可求。

 敬昌号茶庄,取江城县国庆乡田房村田房寨、么等村博别寨最优质的茶菁,以制七子饼茶为主,然后雇牛帮或马帮运往坝溜渡口,装船沿李仙江进入越南,再船运香港等地销售。曾有人这样高度评价敬昌号圆茶:“敬昌圆茶之所以价值连城,可遇而不可求,究其原因,除品质优异外,其制工和包装也令人迷醉。敬昌圆茶,压制技术一流,饼体丰满而富有韵致,饼沿不求厚薄一致,但带有强烈的节奏感,手触之养手,目目则之美目。其外形,茶菁凸凹,叶叶清晰排列,优美之致,天下普茶,无一能与其较量形式之美。”可见敬昌号圆茶精工制作之至及其内、外品质完美之所在。

 据称,敬昌圆茶,现存者大都为40年代的产品,每饼直径为20.5公分,重330克,且系野樟香型,水性极度细柔,入口即化,为普洱茶品中水最为细滑者。每饼有内飞一张,是椭圆形图案,每筒有一张内票,其所用内票到墨江、昆明等地印制,内票印制之精美,令当今热爱外包装的茶商也应为之汗颜。 2008年12月,大票敬昌号圆茶(一筒),嘉德第四季第十五及第十六期拍卖会估价112-150万元,成效价109.76万元;2009年12月,敬昌号大票内飞嘉德拍卖底价14万元,小票内飞8万元。惯常,此内票都以“采茶图”作图案,3个少女,两棵乔木茶树,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即是清代茶山的古老气象。谨此戏作《‘采茶图’吟》一首以寄之:

 采茶图腾世称奇,抚今追昔探茶秘。

 残垣断壁瓦当稀,何处寻得马蹄迹?

 百年世事沉沧海,《春秋》闭简锁深宅。

 瑟风啸吟掸尘世,佳茗丽影伴《聊斋》。

 古风陈韵今犹在,铁蹄铃声凝尘埃。

 淘尽黄沙始见金,几度春风春又来?

 所幸的是,在锲而不舍的寻访中,笔者在刘老的引领下,在敬昌号原址附近,找到了两个敬昌号等茶庄当年压制茶饼用的压茶石墩,压茶石墩用紫红色砂石打凿而成,上平下凹,上平面直径16CM,下凹面(压制茶饼模型的一面)外沿直径25.6CM,茶饼模型凹面中部厚度2.5CM,石墩高18-19CM,约重20-25KG,在距上平面10.5CM、距下凹面13.5CM处两侧凿有便于双手提放的两个凹陷耳环(距形或弧形)。

 福泰隆茶庄:是过去江城被称为“永恒不衰”的一个茶庄商号,原址在县城东边的大寨箐。宣统年间,滇越铁路开通后,带动了普洱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茶业为主的外贸迅速发展起来,江城茶农以勐烈街为中心从事以茶业为主的贸易交往,带动了当时江城经济社会的发展。

 福泰隆茶庄由江城人李漾尧创办,堪称江城民国初期以经商茶业发家致富的茶商富豪,房屋除在老街廖氏对门有五格门面外,还有大寨箐边(今县医院所建宿舍区),田产现职中整个坝子均为其所有,四十年代被李纯秋之子李开泰出卖。民国十二年(1923年)到十八年(1929年),江城茶业贸易兴旺,李氏与其子李纯秋收购茶叶开作坊加工精制茶放越南勐莱等地销售,然后又购回洋货(如:煤油、马灯、汽灯、洋伞、洋碗、洋盆、手电筒、留声机等)出售,这些在当时来说是比较昂贵、稀罕的商品均靠茶商进行外贸交易而流入,利润可观,获益丰厚,于是李氏便修缮居宅,美化家园,并请当时在江城有名的雕刻名匠、绘画师元江因远坝人王景明及其子绘壁画檐,并刻木匾联装饰门面,四合院的照壁上也画有历史典故的壁画。茶庄横匾“福泰隆”栩栩生辉,门联书有:“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的对联,对联黑底版、金字书,更使其门户蓬荜增辉。时年,李氏父子便有在经济势力上要称霸勐烈街的欲望,遂打了一只石狮子安放于今工人文化宫后面的山梁上,以压各方,振其雄风,故此山得名“狮子梁”。六十年代上山挖土填造今军供站、工人文化宫、大礼堂时,还挖出了石狮子的身子,头部无存,不知去向。
福泰隆茶庄是李家茶业经营的名牌商号。李家精制的茶品远销越南、香港、日本等地,享誉海外。民国二十年(1931年),李漾尧去世,接着不几年其子李纯秋又死,李家此后便逐渐败落。

 同兴昌茶号:与易武同兴昌相连,由石屏盐商何楚衡创办,潘德初任经理。当时,何楚衡为承包勐野井盐总办,经销勐野井盐巴,资金实力雄厚以后,转做茶叶生意,创办了同兴昌茶号,原址在江城老街过街楼斜对面,盖有四合大院,今老街×号,后(约1942年)被火烧毁,起火原因是潘家养有一个叫老毛奶的佣人,晚上点松明火找东西不小心烧着了茶叶,因为后楼堆满散茶,火烧三天,烧掉两三箱文物字画,所存茶叶毁于一旦,仅有八把越南折叠铁马扎(铁椅子)在遭受烈火洗劫之后幸存,茶庄化为一片灰烬。

 永茂昌茶庄:由江城人朱自明创办,朱自明,字佩钦,原住今江城一中附近,年轻时家境贫寒,以砍柴卖谋业为生,民国年间,朱氏率其子朱锐从事小本经营,有了一定的资本后,便跟随着做起了茶叶生意,因茶叶获利丰厚,转做茶叶生意发家。民国十六年,因境外匪敌窜扰边境,掠夺民财,朱派人击剿退敌有功,受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嘉奖,颁了一块“保卫桑梓”匾额(匾藏今江城县文化馆),易正绅团总,当时人们习惯称他为“朱老团总”,其子朱锐是江城县第二任财政局副局长,他在江城街开设“永茂昌”号茶庄,原址在今王氏对门,许氏下面三格,现老街×号。公正经营茶业生意,饮誉国内外,贸易兴隆。永茂昌的精制茶品每年盛销越南、香港、日本等地。

 朱锐三十三岁病故,茶庄由其堂弟朱针经营,朱针以其为龙头带动大寨箐分支机构,大肆发展茶叶,后来朱针由越南河内、海防坐火车返回昆明途中,带有很多金银,中途金银被盗,因所带金银财宝数额大,损失残重,气急咯血而死亡,二十七岁夭折,原计划朱针回来后,要扩大茶产业生产规模,建盖四合大院,独霸一方,大有超过福泰隆,欲称霸当时江城茶业,但1936年,朱氏门中屡遭不幸,父、母、子三人相继病故,遗下孀妇妻妾二人,承此业为命,惨淡经营,以维持生计。朱家在三个年头上就先后死了爹、妈、独儿子后,便一败涂地,日趋衰落,故其霸业终未得以实现。

 后来永茂昌茶庄被江城县第四任县长赵希献(顺宁县今巍山县人)利用权势淫威,强取豪夺,霸为己有,赵霸占茶庄后,一手遮天,垄断了江城茶叶的购销市场,并继续将“永茂昌”茶庄的牌子打入国际市场,委派心腹彭天绿(玉溪人)为经理,将茶叶大肆贩运到越南莱州、河内一带倾销,牟取暴利,中饱私囊。

 群记茶庄:由石屏人张季皋创办,群记茶庄资本雄厚,实力强大,其丈人(岳父)就是永茂昌茶庄的老板,仗其岳父作为后台并为其撑腰,茶业生意如鱼得水,青云直上,分支代销机构迅猛发展起来。江城群记茶庄,在民国9年(1920年)以后生产圆茶,并在香港及越南莱州、左波、河内、西贡等地设有分售处。据有关资料记载,“群记号茶庄”主人张季皋老板印有“卢仝品茶商标”内票,票上印有“督造人张季皋,监制人张荫培,分售处:莱州、左波、河内、西贡、香港、广州,总发行所云南普洱茶山,主人张季皋谨识”等字。

 四合公茶庄:由马同恭、李发相、谭敬之、杨月笙四人合办。为江城最末取消的一家茶庄商号,其中所占股头最大的是敬昌号,生产经营中以敬昌号为龙头,敬昌号占据了大量的股份及其控制权,后来四合公茶庄的经济命脉完全被钳制在敬昌号的股掌之中。刘老还曾代杨月笙到博别寨收过茶叶,为群记茶庄戳过签(外表封签戳印),据刘老回忆,当时工价揉茶工2块/天花钱,戳签等零杂工5角/天花钱,供吃两顿饭。据说,当时茶地如同黄金地,茶叶比稻米值钱,最大的茶园在博别寨、三家村、田房寨等地。

 泰和祥茶号:由江城人朱肇山及其子朱丕斋(又名朱寿昌)创办,原址在今老街派出所院内,主要以经营勐野井盐巴为主,兼营茶业生意,其家业实力雄厚,购有房产田庄多处,当时朱家还在昆明护国路头绣花街购有房屋,在石屏宝秀也有其房子、田地。

 永利昌茶号:由江城勐烈麻栗树人李景星创办,原址在今江城老街×号,主要是囤积居奇,购进冷货等大宗买卖,做些大进大出的大笔生意,同时兼营茶业生意。

 胜利号:据有关资料记载,江城“胜利号”其内飞为椭圆形紫黑色,左右两旁有五瓣花各一朵,上端文为“云南江城”,中间为“胜利”二字,下端为“茶庄元飞”四字。

 江城号:据有关资料介绍,曼洒之优质茶菁,还为江城号等老茶庄所用,以之制成的江城圆茶,现在市面上比敬昌圆茶还少,已成孤品。有人说,此批“孤品”,系抗日英雄廖雨春将军兵败上海后做茶商,以敬昌号之技术冠江城号之名而生产的,并将其视为敬昌圆茶的姊妹茶。但从其江城圆茶内票上看应为50年代产品,内票为手写体,上面横书“普洱圆茶”,中间直书:“普洱圆茶,远近驰名,曾经畅销港沪一带。现复选摘雨前嫩蕊,加工提制,认真包装,定符国内外之需要。繁荣经济,有利赖焉。普洱区江城茶庄。”

 另外,在敬昌号斜对面,也有一个茶号,由吴健伯创办,后交吴季书经营,盖有四合大院,为当时的茶大富,其家产在吴季书手中败落。李庭相也有个茶号“丰顺祥”,大新寨白如贤也在大新寨(旧址在原党校)创办了一个很大的茶庄,挂靠同兴昌茶号,主要进行茶叶产品的推销、贩卖、驮运。

 还有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仁和祥茶号等茶庄商号至今已难觅踪迹。

 据知情者追忆,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一到放茶季节,茶马古道上马帮、牛帮穿梭于途,驿马络绎,勐烈街上市廛云集,茶业兴旺,茶庄商号林立,南来北往的茶商、马帮、牛帮汇集江城勐烈街头,江城街上人欢马叫,驮茶的马驮摆满了街面,江城茶叶贸易市场的交易出现一派繁荣兴旺景象,李仙江成了当时普洱茶出口的黄金水道。据史料载,江城县对外出口商品较多的时候,茶叶出口销售曾达每年1900担。

 1941年以后,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半岛,江城由大后方变成了前方,战事频繁,江城与越南、老挝的贸易线断绝,从此,江城在国际上出口的大宗贸易产品茶叶失去了销路,茶园逐渐荒芜,民族经济日益萎缩,市场交易冷落萧条。

 这些茶庄商号多数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歇业,1946-1949年期间,江城剩下的茶庄商号只有群记茶庄、敬昌茶号等七八家,马店近十家。茶叶贸易断绝,卡住了当时江城经济发展的命脉,茶庄商号渐次停办歇业后,经营商品也被海外部(为国民党海外工作部越、泰、寮乔民运动办事处的简称)的一个广东人开办的商号“广丰园”所代替(地点原址在今许哥饭店),据知情者追忆,广丰园开业那天,热闹非凡,大门两边还挂上了孟乌华侨班长李海霞、乌德华侨班长钟泉熙送的两幅祝贺对联。抗日吃紧,日本飞机经常沿李仙江而上,进行军事侦察,江城街上民众人心慌慌,各种商品紧缺,到1944年,在江城街上连一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很难买到。

 寻古问今,追寻江城茶叶发展历程中茶庄商号兴衰、变迁的历史,江城过去的茶庄商号曾经誉振海外,香飘万里,威名远扬,江城的茶庄商号以其品正质优的普洱茶原料、精湛的制作工艺、良好的品牌形象、精美的外观设计、优良的内在品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江城茶叶乃至普洱茶生产、加工、运销、饮用等方面都立下了卓著功勋,挖掘江城茶史文化遗产,传承传统风格、传统制作工艺并使之发扬光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做强、做大茶产业和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战略,依托江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古茶树(园)资源、野生型茶树群落资源,继承和发扬江城茶庄商号的威望、信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创茶叶品牌,打造出更多、更好具有江城地方特色的地道茶叶品牌,重振江城茶业的威名雄风,再创江城茶业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