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到了黄鹤楼,听了一个小导游讲的李白和崔颢斗诗的故事,觉得很有趣,摘录如下:
据说黄鹤楼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赋。相传有一年,诗人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游览后即兴赋了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已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可是由于唐代著名诗人很多,崔颢名气不大,因此,诗虽好,但无人赏识。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老百姓见诗仙来此,十分高兴,纷纷要求李白为黄鹤楼写一首诗,为黄鹤楼传名。李白游览后认为:黄鹤楼故事奇特,风景优美,于是诗兴大发,答应写诗。当人们准备好笔墨纸砚,李白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可就在这时,他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愣住,摇摇头,搁笔不写。围观的人们不知何故,纷纷询问为什么?只见李白叹了口气,吟出一首打油诗: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吟完,搁笔而去。由于李白得推崇,崔颢的诗名声大振,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诗名传四方。

李白面对如此美景,没有写出好诗,十分惆怅,他决心寻找灵感,再比高低。于是,他租了一条小船,顺江东去,这一日,来到古城金陵,他慕名游览了金陵最有名的名胜——凤凰台。他按崔颢写黄鹤楼的诗的体裁写了一首吟诵金陵凤凰台的诗和崔颢二比高低,诗是这样写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境,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怀古抒情,同崔诗一样,意境美妙,李白十分高兴,认为可以和崔诗一比高低。但是诗评家认为,这首诗虽好,但模仿崔诗的痕迹太重,甚至最后一句的三个字都一样,都用了“使人愁”三字。因而没有超过崔诗。李白听后,心悦城服。于是他将这件事埋在心底,决心再找机会,三比高低。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今扬州),来到黄鹤楼,面对好友即将分别,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为即将远行的朋友写下了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它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三次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