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再婚两次毒杀儿女这个娘何其毒?

(2012-03-07 08:26:17)
标签:

再婚

毒杀儿女

草根声音

分类: ★随意时评
   

 为再婚两次毒杀儿女这个娘何其毒?

文/随意

 

 

      

        2月16日,在云县幸福镇掌龙村村民郭某家,5岁的女儿小香和2岁的儿子小宏死在家中。其家属称两小孩在死亡前饮用了营养快线,怀疑中毒。“营养快线”能致死的消息迅速在当地传开,造成大范围恐慌。云县公安局根据调查,确定两死者皆为他杀。在大量证据面前,孩子的母亲郭某只得认罪。(3月6日《生活新报》)

   【事件回放】:今年24岁的郭某,在去年初便想与丈夫离婚,但二人都不愿照顾子女,致使离婚久拖。半年后,郭某外出打工,并以未婚女子的身份与一名男子相处,临近今年春节前才回家。但其母亲一直反对她外出打工,并坚持离婚后,也要郭某照顾外孙,郭某觉得两孩子成了她再婚的障碍,产生了除掉儿女的想法。2月9日上午,郭某趁其一人在家,便用毒药冲水给子女喝,两个孩子喝后出现中毒症状,但并未死亡。16日中午,郭某再次用毒药冲水,随后又将农药兑入“营养快线”中给儿女喝。当天17时许,儿子出现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状况,不多时便死亡。随后女儿也出现同样症状,并于19时许死亡。

   【随意评说】:这个当娘的为什么如此歹毒?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何况人呢,事实上它又一次颠覆人们固有的认知。一个身为母亲为了证明自己“未婚”残忍的将自己一对亲骨肉毒杀。手段其残忍人人共愤,恐怕每个读者都会觉得理由过于荒谬,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最伟大就是“母爱”,可是这里有吗?没有。反而再告诉人们为了新爱“母爱”又算什么?

    其实,为了重新建立家庭抛儿、弑女的事情已不鲜见,孩子已经成为一些人再婚的主要障碍,但是处理方法越来越走向极端,这方面不得不说我们在法律普及上确有漏洞,他们是否懂得对生命敬畏还另说着。

    在我国一些地区居然法律被习俗取代,前不久央视记者下基层日记连续报道三个“无依”儿童情况,在我们一次次为孩子们在艰难生活环境中的状态,感慨万千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们是自己的爹死后,母亲再嫁的弃儿。因为哪里的习俗再嫁女人是不可以照顾原来自己的孩子的,就别说能把孩子留在身边。当我们听到要对这些“无依”儿童多些关爱的时候,却没有听到对这种陋习的谴责。这样的习俗难道就不该废止吗?

    看来郭某所生活的地区没有这种习俗,否则她也会光明正大的丢弃自己亲身骨肉。郭某的行为必须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但是孩子他爹离婚后不要孩子,不承担应有的责任又该如何呢?为了“新欢”或者“新爱”,把孩子抛给了母亲,当母亲要重新建立家庭,对方依然孩子拒之门外。说到这里这个娘固然是毒,那么他曾经的男人和未来的男人就不狠吗?

    我们不可忽视“孩子影响婚姻”的社会现象,男方不接受孩子这也表明他不能接受女方过去,这种爱情怎会是真爱?孩子都不管,只能说双方都在逃避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始终还在,为了满足只要女人,不要女人骨肉的男人?说白了,在婚姻之后的他们有所担当也不靠谱。

    回到本案中,5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本应该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得到温暖和幸福,但是由于父母间一次离异和母亲再嫁的愿望惨遭厄运。父母离异原本就会给孩子带来永久无法抹去的伤痛,如果在孩子抚养问题再上推来推去,更会加深这种伤害。那么再出现这样惨状更人间悲剧。

    其实,再婚拒绝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更糟糕的是豁达接受依然是少数,特别是当下婚姻保鲜期和保质期缩短,如果现在有人在一对新人面前祝福“天长日久,白头偕老”保准有人偷着乐,笑这个人过于迂腐或者不够真实。他说明了现代婚姻一种现状,离异后无子女毕竟是少数,有子女无论是哪一方,都将面临子女被拒的可能,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婚姻节奏步入现代化的时候,而我们在是否接受子女的这一环上依然传统和腐朽。

    笔者虽然没搞清楚短命婚姻是不是文明社会的一种体现,但明白骨肉亲情不该被自私所侵吞,那种性来时得子,性再来时便是抛子和弑子不该成为我们常听常想的话题。文/随意【原创】

 

  

为再婚两次毒杀儿女这个娘何其毒?为再婚两次毒杀儿女这个娘何其毒?为再婚两次毒杀儿女这个娘何其毒?为再婚两次毒杀儿女这个娘何其毒?

  后记:该文被草根、新浪博客编辑推荐到首页,感谢编辑的抬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