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成为“太空玩家”俄美兴奋有别

(2011-09-30 07:10:13)
标签:

天宫一号

草根声音

随意评说

军事

杂谈

分类: ★随意时评

中国成为“太空玩家”俄美兴奋有别

文/随意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长征二F运载火箭吐着火焰、狂吼冲向天际,在夜空里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把“天空一号”送入轨道,这一次的成功发射和接下来的成功对接,将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我经历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的喜悦和举国欢腾的场面,那时我们仰望天空,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东方红”乐曲,我们流着泪欢呼雀跃,高喊着“我们也有卫星了”。几十年后我们多了几分淡定,但依然难抑制住内心的兴奋。我们真的感谢中国航空人为祖国的生日送上的这份大礼。

     “天宫一号”的任务是试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掌握数据测量、轨道控制、生产制造等技术难点。按照计划,为神舟八号、神州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为建造我国的空间站积累经验。

 

中国成为“太空玩家”俄美兴奋有别



  由于“天宫一号”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8吨,而国外试验性航天器为20吨级以上。因此也被称为“迷你空间实验室”。但中国这稳健的一步,也昭示着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开始,意义深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俄、美领跑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在全世界上共有300多次空间交会对接活动,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完整的技术。在国际空间站,欧洲和日本的转移飞行器分别得到了美国和俄罗斯的技术支持。如果“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深情一吻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从此,我们不再是个傍观者,而且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第三个“太空玩家”

     既然玩了,就免不了被别人说三道四,其实中国发展到这份上,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日本、印度重提中国威胁论,这一点已经不足为奇,因为他们无事还生非呢。英国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还比较公正,他们认为:“天宫一号”是中国在太空中“威力”不断增强的一个最新标志。中国“正把建筑热潮搬到太空上去”。“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建成更大、更成熟的轨道平台的一个奠基石。中国科学家和宇航员将用它实施交会对接技术,这项技术是在太空中建造更大的物体的一个必要的技术。

     美国人采取的是高度关切,低调表态。他们认为:中国的这项太空技术还并非全球领先。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漫长的道路,这也就是说,与那些航天技术成熟的航天大国相比,中国的航天项目“没有任何明显优势”。他们同时承认“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一个标志元素。其实美国人的这番议论,对我们是有益的,他们告诉我们虽然发展迅速,但距领先的美国与俄罗斯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他们在向外界传递何种信号,对于我们脚踏实地稳健迈出这一步后的思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人的态度有些纠结,既大度又小气。他们承认“天宫一号”对中国或者对国际航天事业的意义,这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中国在通往太空之路上行进得很快。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将载人飞船送往近地轨道技术的国家。“中国将成为使俄罗斯与美国兴奋的因素。”俄罗斯航天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拉祖特金。这位获得“俄罗斯英雄”称号的前宇航员表示,“这就如同在体育运动中,在跑道上本来是双雄竞争,但是来了第三人。一方面来说,这不好,本来两个人竞争得很和睦,很有规律,并且也很习惯了。加进了一个人,就使得前两个人要付出新的更多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在太空探索领域出现新的玩家会迫使俄罗斯与美国修正自己的航天发展战略。因为上述两国不想使自己蒙羞。我想,中国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名副其实的‘太空玩家’,将迫使俄美两国采取加快在探索太空之路上前进步伐的措施。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在航天领域上的突飞猛进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但他同时也不掩饰内心的矛盾,“如果中国人这方面的技术,超过了我们,我们一定是会不高兴的”。

   人们不会忘记,浩瀚宇宙那曲嘹亮的“东方红”,“航天英雄”杨利伟那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的肺腑之言。中国航天人50多年来,直面差距,不惧挑战,奋起直追,在太空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无论是“太空公益”或是“太空和平”利用太空资源造福人类。如果没有成为这里的“玩家”一切都是空谈。从此开始,不再是太空“双雄”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太空“三人行”,我们期待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带给世界人民更多的“福”。文/随意【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