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原以为美国人只盯着我们的高科技,军事装备。人家可是芝麻西瓜全兼顾。美国人就连咱家的猪肉缺货价高也看得真真的,这会美国人可一点都没犹豫,别看“高精尖”根本就不让咱们惦记,可卖给咱们猪肉一点都没含糊,现在看来这手美国人早就准备好了。我们这里还在想方设法的鼓励养猪呢,大洋彼岸早就动手了,他们抢先一步加快养猪,现在都已登陆了厦门。随着国产猪肉价格不断“抬头”,美国产的猪肉已大举进入。9月13日《海峡导报》厦门市猪肉进口量猛增,且猪肉进口货源绝大部分来自美国,进口量占厦门猪肉市场总量的10%。
“洋猪肉”隔着那么远一定很贵?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固有的思维方式,别忘了我们茅台酒在美国的价格就便宜一半,不过我们是打肿脸充胖子。这次美国的“洋猪肉”竟然会比国产的便宜确实是真的,而且不是便宜一星半点,几乎是国内市场的半价。月初美国农业部披露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一月来大降
14.08美元/担,批发价为95.35美元/担,折合人民币约6元/斤;相比之下,即使同为冻肉的厦门储备肉,目前厦门市场的售价也在11元/斤以上。
今年由于猪肉价格一路持续上涨,带动CPI一路上扬,但我们每到这时不是用“翘尾因素”来解释,就是生猪价格将有所回落来搪塞,就使得百姓永远是云里雾里的。我们怎么可能相信在强烈的通胀压力面前,理想预期却即将来到。生猪向来是农产品乃至整个市场物价水平的风向标,美国猪半价于国产猪,显然表明当前CPI走势相当严峻,更折射出当下民生负荷之重。
如果美国等国家的洋猪借此大举进入,直逼国产猪?价格的一时回落是显而易见的,让广大国民不在大喊“吃不起”,眼下还是有必要的。但是这只是短期内即使国产生猪价格回落,恐怕我们的本土猪也不可能降到进口猪肉的价格水平,洋猪的价格优势极其明显,面对这种格局,本土养猪业在成本居高不下的形势下,补栏积极性势必受到挫伤,难免会逐渐将阵地拱手相让。国内猪肉市场成为洋猪的天下,届时未必就真能吃到便宜的进口猪肉了,这方面不是没有教训。通胀下不来怎么办?于是只好再从美国进口猪肉,这种链条一旦形成其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农业部日前公布最新的猪肉出口数据,中国今年1-7月累计进口美国猪肉2亿磅,比去年同期的0.33亿磅大约增加5倍,中国也一下跃升为美国猪肉出口第五大市场,而去年中国是其第十大市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我国现在进口的大豆、玉米以及其他农产品都是来自美国,且都是以美元结算,在美元不断贬值实际状况下,这样势必导致我国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生猪饲养成本加大。
如果真的有人把此次美国猪肉大举进入中国只是一个孤立的单一贸易问题,恐怕真的是我们的认识出毛病了,因为在这轮贸易中问题的本质是粮食安全问题,养殖户养猪一般是根据猪粮比来安排生产的,当猪粮比超过5.5比1时,养猪就盈利;否则就亏损,养殖户就没动力养猪。无疑,若粮价连续上涨而猪肉不涨,自然就会拉低猪粮比,导致养殖户没养猪动力。
另外,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生猪繁殖、生产、管理性能很强,相对来讲成本必然较低。虽然我国是生猪生产大国,但是,由于我国生猪生产水平较低,相对来讲成本就高,很难与美国生猪企业相比。目前影响我国生猪生产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无外乎疾病、饲料营养以及管理,主要是管理很难与美国相比。
我们从今年1--7月份看美国进口中国的猪肉在数量上仍然有限,相对于国人平均每天消费约14万吨猪肉来说,还是沧海一粟,对平抑现在的高扬的猪肉价格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中国如果大规模从美国进口猪肉只是为了平抑通胀,也容易导致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结果,那就是中国的政策制定受到外来影响的冲击将会变大。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中,各国经济政策的制订不可避免要受到他国的影响,设想一下倘若一国面临严峻的通胀形势,其却没有能力去完成物价的稳定,而只有求助于他国,这就意味着该国政策制订主动权已经丧失。而若一国宏观政策制订的主动权丧失,这也就意味着其已没有了起马的经济安全。
特别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制订在利率、汇率等政策上,中国实际上已经受制于美国。而在控通胀的货币政策上,中国受美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试想,若美国不出口给中国粮食,不出口给中国猪肉,中国的通胀压力还将会有多大。虽然美国今天对中国的政策干预能力还是较小的,但随着中国对美国依赖度的加深,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加剧,最后甚至货币政策的制订都完全需看美国的嘴脸,这就是最麻烦的了。
目前,美国猪肉产量,国内难以消费,必然大量出口。作为猪肉消费大国,虽然从统计数据上看,今年我国国肉产量可以满足消费量,但由于我国猪肉成本较高,美国猪肉对我国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必然会引起商家大量进口。
由此可见,我国一味的放开对美国猪肉的出口,对我国生猪市场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尤其后期,由于国内以及外部输入通胀压力较大,后期物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后期预计猪肉价格会有所上涨,但是受成本压力影响,盈利能力减弱。对此国家对洋猪肉的大举进口决不可掉以轻心,要着力平衡价格,惠农政策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起到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反而会水涨船高,造成恶性循环的怪圈。要努力为生猪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支持。
今年中国猪肉之所以出现大幅上涨,恰恰是近年来,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猪价有时反而下跌,导致养猪户不想养猪的缘故。我们不要只看到中国粮食近年连年丰收,因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农资等价格的上涨,中国粮价也不跌反涨。虽然这对于农民是好事,但对于中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却是一件坏事。在粮食市场开放的背景下,低价的美国粮食乘机而入,抢占中国的市场,从长远看,这对于农民反而是一件坏事,同时这也构成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巨大挑战。
此次“洋猪肉”大量进口,已经反映出猪肉价格起着一定作用下的CPI指标,给百姓带来的恐慌心理。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它所带来对本国市场冲击,我们还有多少本钱惠农,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再一次面临美元的挑战。如果不断的进口洋猪肉最后留给我们的或许只有“祸”了。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