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看那大燕子回来】《红楼梦》二十七回暗含的黛玉之死细节

标签:
红楼梦黛玉之死杂谈燕窝燕子 |
周汝昌先生把《红楼梦》回数按九的倍数推算共一百零八回。每逢九的回数都是要紧的故事环节。是否真是如此暂且不能定论,但第三九的二十七回确实是关键一回,芒种节预示三春过后大戏开始,众花皆卸,花神退位。这一回暗含的套路很深,可能很难彻底猜透作者全部用意。其中黛玉之死,更是迷雾重重,曹雪芹对最爱之死一场的安排,想必如同奥运主场点燃火炬,煞费苦心千方百计。这里讲几点揣测,尝试分析一下次回中的曹氏套路:
第一、这一回写,芒种这一天【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大观园姐们人人忙着祭饯花神,暗喻三春即将过去的热闹(应叹息去后,元春除外)。这一天林黛玉却起晚了,大家都祭完了,她才起床,梳洗了准备出去祭花。这里可能意味着曹雪芹安排林黛玉之死在三春之后。
第二、黛玉起床梳洗完,宝玉进来,谈及昨天二人吵嘴之事,黛玉不理宝玉,却对丫鬟紫鹃说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确是重中之重的话。不仔细看就会漏过去。
第一、这一回写,芒种这一天【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大观园姐们人人忙着祭饯花神,暗喻三春即将过去的热闹(应叹息去后,元春除外)。这一天林黛玉却起晚了,大家都祭完了,她才起床,梳洗了准备出去祭花。这里可能意味着曹雪芹安排林黛玉之死在三春之后。
第二、黛玉起床梳洗完,宝玉进来,谈及昨天二人吵嘴之事,黛玉不理宝玉,却对丫鬟紫鹃说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确是重中之重的话。不仔细看就会漏过去。
----
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
----
这一句暗含了林黛玉之死的细节。曹雪芹将晏几道的两句诗【无可奈何花落去,无人知是燕归来】暗扣在黛玉的这句中,同时透露了黛玉之死的细节。分解如下:
【把屋子收拾了】暗喻离世前,打扫干净房舍。
【(撂)下一扇纱屉子】把窗子打开,卸下纱窗,等待燕子归来之时。
【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等到天近黄昏,燕子飞回来,进屋归巢之后,把帘子放下来,就不要再让它飞出去了。用狮子把帘子押好。这暗喻着黛玉仙逝的细节情况。燕子归巢,黛玉仙逝。
【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丫鬟众人烧香祭奠之后,把香炉罩好。《红楼梦》中相同动作还有两处。第四十一回回末【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五十一回【说着,又将火盆上的铜罩揭起,拿灰锹重将熟炭埋了一埋,拈了两块素香放上,仍旧罩了,至屏后重剔了灯,方才睡下。】
燕已归巢。无人知晓之时,花已落去。这大概就是作者为林黛玉之死的场景。作者用暗喻方式来了却黛玉的结局。总之,也许不是专家们解释的投河自尽或者熬病之死。曹雪芹对自己心爱之物怎么舍得用通俗的死法,采取暗喻的仙逝手法也许比较合理。这一点,还可以从书中秦钟、金钏、晴雯之死,以及宝玉的对他们的祭奠看出一些眉目。
下面再看甲戌本在【看那大燕子回来】这段话旁的最为重要的批语【不见宝玉,阿颦断无此一段闲言,总在欲言不言难禁之意。了却“情情”之正文也。】
分析这段批语的意思:林黛玉如果没看到宝玉来,一定也就没【燕子】这一段闲话了。林黛玉总是要说又不说,不说有难禁的心态。这一段闲话是【却了】“情情”故事【正文】的一句。
看看词典解释【了却】的意思:指事情结束,办完。根据以上分析也能证明甲戌本这句脂砚斋批语给【看那大燕子回来】
定性是准确的。
【看那大燕子回来】一句周汝昌先生的脚本不知根据什么把【把帘子放下来】竟然改成了【把簾子捲起來】,且从周先生的所加按语来看,似乎对这一句理解上有较大偏差。周先生文本如下:
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紗屉子,看那大燕子回來,把簾子捲起來,拿獅子倚住,燒了香,就把爐罩上。
[周按]捲簾倚門,皆爲待大燕歸來,與窗無涉,石獅是倚門物,與簾無涉。
----
甲戌本原文
庚辰本原文
再来回顾一下晏几道的整首词
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春恨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恨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再来举几个《红楼梦》中的【无可奈何】的句子。
----
第一回
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实)无可奈何之日也。
参考另一篇
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第二回
书云: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十六回
宝玉便扫了兴,只得付于无可奈何,且自静候大愈时再约。
----
包括二十一回宝玉看的《南华经》(庄子)《外篇·胠箧》都表达了与晏几道这首词相同的含义。如果在配上现在讲的二十七回回末的《葬花吟》几乎就完整的黛玉之死了。
《葬花吟》(红楼梦正文并未有葬花吟之名,批书人给的名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女儿命断如无人怜的花谢)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如游丝柳絮飘扑亭台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闺中女儿释愁无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女儿持花锄踏花来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柳絮榆钱不在意桃李飞花)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如游丝柳絮飘扑亭台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闺中女儿释愁无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女儿持花锄踏花来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柳絮榆钱不在意桃李飞花)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桃李来年能保再开花,闺中却不知还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燕巢已经垒好,燕子却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明年花芽鸟可以吃它,但雀巢屋主都已无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人如花草一般整年受风霜挫折)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鲜艳只在一瞬间,难以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开花显眼,落花难寻,使人愁)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暗自洒泪伤心)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葬花归来)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躺下凄凉)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对春天春情的爱恨矛盾)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感叹春的短促无声无息)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夜晚悲歌疑是花鸟之魂所发)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花鸟悲歌难存留)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望我肋生双翅,随花飞到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处埋葬)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不如用锦囊装埋了)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样来去都是干干净净)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你死我来收拾,我死是哪天)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笑我葬花傻,我死谁来葬)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春花落尽,就是红颜老死)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旦红颜老去,人死花谢彼此不知)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燕巢已经垒好,燕子却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明年花芽鸟可以吃它,但雀巢屋主都已无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人如花草一般整年受风霜挫折)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鲜艳只在一瞬间,难以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开花显眼,落花难寻,使人愁)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暗自洒泪伤心)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葬花归来)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躺下凄凉)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对春天春情的爱恨矛盾)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感叹春的短促无声无息)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夜晚悲歌疑是花鸟之魂所发)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花鸟悲歌难存留)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望我肋生双翅,随花飞到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处埋葬)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不如用锦囊装埋了)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样来去都是干干净净)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你死我来收拾,我死是哪天)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笑我葬花傻,我死谁来葬)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春花落尽,就是红颜老死)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旦红颜老去,人死花谢彼此不知)
另有第四十五回宝钗给林黛玉送燕窝一段也是这个套路中的一个细节,猜测黛玉之死时,燕窝也吃尽了?
四十五回原文: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
关于黛玉之死的日期参看另一篇: